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山东 青岛 266400
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习主席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也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习主席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老师,“育人”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品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离开了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那么,高中语文课如何立德树人呢?
语文课本所选篇目都是大家名作,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进行立德树人最好的载体。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应以知识为载体,具体、自然、和谐、有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为德育而德育,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或节外生枝、生拉硬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不仅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有意为之,比如,教授《离骚》时,我就把另一篇文本《屈原列传》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屈原身份、地位、所处的时代背景、屈原的政治理想,面对楚国的内忧外困,屈原想竭尽所能拯救楚国于危亡之中,但是因为楚王的昏聩,小人的谗言,屈原一再被疏远被放逐。但是屈原却依然心系楚国,可以说楚国虐他千万遍,他对楚国如初恋,在更好地理解《离骚》内容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也让学生懂得爱国不仅仅是爱强盛和美好的祖国,更要爱疲弱和灾难的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信陵君义薄云天,可歌可泣,其门客深明大义,同样令人佩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后,“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其门客告诉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意思是说,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我用《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概括了门客的意思:“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让学生学习毛主席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思想,以家国天下的兴亡作为自己的责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而立德树人的思想从来就未远离过具体教学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外,更要讲求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和谐统一,把握准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机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高三复习《语言得体》,有这样一道题: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怎样回答好呢?讨论思索之后,学生得出的答案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种题既训练了学生如何把话说好,又提升了学生的国家民族尊严感,至此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接受的更多的是儒家思想,因而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言传身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具有弘扬社会正气的行为,所作所为符合道德准则,就会让学生信服,甚至让学生感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要将德育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教育学生。”鉴于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尽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机制已经被否定。作为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每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跟我们的努力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努力践行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示精神。
论文作者:王怀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屈原论文; 学生论文; 楚国论文; 立德论文; 公子论文; 品德论文; 爱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