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的调整是靠权力还是靠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结构论文,权力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结构可以有各种含义。它可以指各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构成比例,如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或更详细地将产业划分得更细的产值比例;它也可以指企业规模的构成比例,如大中小企业的数目比例或产值比例;也可以指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和比较,如东西部产业构成的比较,探讨资源产地和加工业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各种标准划分的经济成分的比例都可以成为经济结构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讨论行业构成的比例问题。
无疑,经济结构具有非凡的重要性。电厂盖得太多而煤产量不足,便会发生电厂因缺乏燃料而开工不足。煤炭产够了铁路运不出来,同样会使电厂不能满负荷发电。所以结构问题实质上是均衡问题。过去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究竟经济结构问题应该用均衡的方法来研究还是用比例的方法来研究是很有争论的。依我之见,经济结构根本不存在比例关系。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这里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任何偏离2∶1的数字都会使水分子化合不成。但经济学不是化学,经济学是建立在“替代”关系之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正因为在技术、偏好、生产组织等方面存在广泛的替代可能性,人们才有机会寻求节约稀缺资源的各种途径,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约。用煤发电可以用先进的机组,煤耗可以降到每千瓦小时300克以下。当资本稀缺时也可以用简陋的设备以节约资本,但煤耗可能升到500克。在我国沿海地区运费在煤价中占了大部分,因而有可能用核电以节约发电的燃料成本,所以发电量和用煤量并无一个固定比例。经济学就是研究替代的学问,有了固定的比例,就扼杀了经济学。
我国的经济结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开始出现问题。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而重工业和军工大大地偏重。虽然国家提出了一套套的产业方针,什么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以钢为纲、以粮为纲、十大关系、五年计划,可是结构扭曲的问题丝毫没有缓解,反而越演越烈。到了文革时期已经闹得吃不上穿不上。究其原因,是和迷信比例,忽视均衡有关的。
改革之后,我国的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有这么丰富的商品供应。但结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或者说,市场用供需调整达到均衡的机制在某些领域内取得了成功,而在另一些领域内则作用甚微。供需的调整要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刺激生产,压制消费,从而导致均衡;供过于求时发生相反的过程最终也导致均衡。如果价格机制失灵,均衡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扭曲就无从纠正。当今经济结构扭曲主要存在在生产资料领域内,存在在要素市场内。这些领域也正是价格扭曲的主要部分。相反,在生活资料领域内,结构扭曲的问题已不严重。
有趣的是,在生产资料市场中对结构调整起了重大作用的是乡镇企业、个体企业以及外资合资企业。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地跟随价格信号改变自己的产品、产量、产权和营销。他们实际上是计划体制之外的一块,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结构依然扭曲的基本上是化工、机械、电力、通讯、基础设施。这些行业对市场的反应迟钝,甚至根本不反应。改革18年过去了,这部分国民经济中最关键的一些产业,依然故我。
为什么?有人说,因为这些行业多半是大企业,大企业的调整比较困难。和小企业的船小好调头相比,大有大的难处,固然不错,但大企业决不是搬不动,推不转的。日本两家银行1996年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和波音公司合并,都是大企业调整的例子。为什么我国的大企业就如此难动呢?我以为问题出在所有权的结构上。外国大企业的股东们所关心的是资本的利益,我国大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主管国有企业的部门领导所关心的也是利益。同样是关心利益,但实现利益的渠道不同。资本的利益通过市场来实现,国有企业的主管的利益要通过权力来实现。通过市场实现利益不具备排他性。你可以发财,我也可以发财。做交易就是买卖双方同时得利的一种活动,所以不难达成协议。通过权力来实现利益则具有排它性。你当了一把手我顶多只能当二把手。如果两个企业要合并,将来谁当主管就可能争论不休。所以要解决由国有大企业组成的行业的结构调整问题,必须首先完成由权力实现利益转变为通过市场的交换来实现利益的过程。换句话说,要从由权力支配资源转移到由市场支配资源;要实现政企真正的分离,让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能独立起来,变为无上级企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国的结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
在结构调整中最棘手的恐怕是那些自然垄断企业,如铁路、通讯、道路。他们经营的业务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奇怪特性,成为自然垄断行业。然而在我国,有许多边际成本并非递减的行业也成为了垄断行业,如石油即为一例。在西方国家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竞争性行业,不但有大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且有众多的小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由于竞争,不但消费者不会受欺侮,生产者也不会发生像我国的“全行业亏损”的怪现象。竞争的结果是价格稳定在边际成本上,即全部生产中成本最高的那个点上。从长远来看,这种定价规律决不可能发生全行业亏损的事。我国的许多垄断业并非自然垄断,而是人造垄断;它不是市场规律形成的,而是权力形成的。垄断行业普遍都有超市场的利益。赚钱的垄断行业固不必去说,连亏损的垄断行业其职工福利和资金也比那些竞争性行业强得多。因为他们享有“政策性亏损”的优待。对于这些人造垄断行业,打破垄断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不许自己的企业家进入,世贸组织也会从外面要求开放市场,最后让外国的企业家进入。我国的银行和保险业已经发生这样的事了。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经济学的理论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对策。但当需求扩大时,最后也会达成边际成本上升的阶段,例如铁路的运量超过了一条铁路的运输能力时,必须修建第二条铁路,这时是引进竞争的良机。由于这一特点,国外的电力、电信、铁路都先后打破了垄断,展开了竞争。对付垄断还有一个办法,即将垄断业的业务拆成若干部分,除掉核心部分不得不保留其垄断地位,其它业务都可以变为竞争的。例如铁路只有两条钢轨组成的线路是垄断的,其它业务都可改为竞争。售票可以有多个售票公司;客车可以有多个客运公司,他们自备客车和乘务员,租用铁路线路在同一个区段内互相竞争。电讯业中仅有通讯网路不得不垄断,其它如装机、计价、收费、维修、寻呼、无线通讯等都有可能改组为竞争性的。如果垄断业的改革能够有效,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靠着市场的力量自然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