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火与冰_中国股市论文

中国股市的火与冰_中国股市论文

中国股市的火与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周,中国股市再次上演了绝地逢生的戏剧性一幕:9月14日,沪市综指收报1300.36点,在股指跌破5年来坚守的1300点铁底仅仅三个交易日后奇迹般收复失地,并且,在截至9月20日的5个交易日内,股指更是如有神助,一路扶摇直上,冲上了1460点的高位,向1500点逼近。

9月14日早市时间披露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讲话是股市奇迹反弹的强心剂。此前一天,温家宝发表讲话,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国九条”指的是《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2月份发布的这一文件被认为是指导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是7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却罕见实质性举措出台,与此同时,市场信心却日渐低迷。

股指自今年4月的高点之后一路下行,到9月9日首度打破5年来 1300点铁底不破的神话,此间,因为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的内部谈话被演绎成监管层不再“救市托市”的官方论调,股市一片恐慌,于 9月13日又再行下挫,一度探底至 1259点,致使股市陷于5年来罕见的低迷。

9月14日的股指应声而涨表明,温总理的是次讲话,显然已经化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收到了奇效。

事实上,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上,类似的一幕至少还有四次——1994年的“四不政策”、1999年“5.19”行情中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评论员文章、2001年的暂停国有股减持以及2002年的“6.24”行情中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曾力挽股市于狂澜,从而成为中国股市上政策救市的经典案例。

但是仔细考察,上述数幕股市绝地逢生的图景,跟眼下的“9.14”又不尽相同。此次救市不可能仅限于收一时之功,治市当是其不可回避的目标最终指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过去数月,可谓中国股市的艰难时局。不断曝出的新股跌破发行价,是投资者信心丧失的一个佐证。据统计,2004年上市的近90只新股中已有20只股票跌破发行价,还有更多股票的股价徘徊在发行价边缘。诸如美欣达、宜华木业、苏泊尔等企业,则是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这些情况说明,原有的发行定价机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基本被市场所否定。

“这几个月市场运行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发现象’,也就是少数上市公司圈钱‘滥发’、二级市场股价‘破发’、机构投资者不断‘派发’、流通市值不断‘蒸发’这四个互相连贯的市场现象,”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评价说:“结果是,市场从绩差股和低价股等板块起跌,然后是高价股和绩优蓝筹股补跌,最后是整个市场的股价重心出现了系统性的下移。”

股价重心的系统性下移,反映在股指上就是股指的一路下行,这种情况与宏观经济向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向好呈现越来越大的背离趋势,“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我们国家的股市从不跟宏观经济走。”北京证券分析师吕立新说。他表示,个中原因尤其值得思考。

“宏观调控是个重要因素。”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说,“它一方面使钢铁、水泥等行业板块走低,带动相关行业不景气,另一方面改变了投资者的投资预期。”

旨在遏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今年4月全面启动,尽管列入限制贷款名单的只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但是在“少贷少犯错误,不贷不犯错误”的思想驱动下,商业银行实际上实行了全面信贷紧缩。

银根收紧,第一层面使诸如啤酒花、德隆系等强庄股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股市的强烈震荡,第二层面,由于利率上扬,国债交投减少,国债市场暴跌,券商违规挪用客户国债的亏空加大,券商资金链条出现全面断裂。这一切都给股市及投资者信心以沉重打击。

股权分置期待破局

“股权分置依然是中国股市的首要问题。”李迅雷说。显然这是业内的一个代表性观点。

今年2月,“国九条”颁布,消息披露当日,沪深股市即以高开高走予以积极回应,此后更是走出一波行情,反映了各界对千年磨一剑的“国九条”的热望,其中“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被市场寄予厚望。但是在是次股指反弹之前,始料未及的是,市场层面却累积起这样的评价:“国九条变成国一条,只剩加大融资这一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市场高速扩容,筹资总额达到史无前例的461.51亿元,发行家数则达到78家(含增发),较去年同期的 36家增长了116%,创出1999年以来的新高。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国有企业的融资。6月份,中国联通通过配股募集45亿元资金,8月,宝钢股份又宣布280亿元的增发方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则在随后宣布,将支持具备条件的央企整体上市。

由于目前中国股市股权分置的现实情况,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势必存在巨大的持股成本价格落差,从而必然产生流通股股东对非流通股东的转移支付,也就是说,股市依然没有摆脱设立之初的功能定位,依然是在为国企融资服务。加上央企的体量通常巨大——比如宝钢的280亿增发规模就相当于70只中小盘股,如果继续加大央企的上市力度,将使本已贫血的股市面临进一步失血的危险。

9月9日,尚福林在国资委作报告时亦坦陈,目前对证券市场功能与作用存在片面认识,流通股股东没有得到合理回报;股权分置对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存在对流通股股东不利,对非流通股股东也不利,是一个双输结局。

尽管对股权分置问题已经达成共识——“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表述早已经写入“国九条”,并成为“国九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解决股权分置这个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矛盾却并非易事,其一,如何确立对非流通股股东的补偿依然争论很多;其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还牵涉到国有企业的改革,需要多部门多利益主体的协调。

李迅雷认为,“国九条”实际上已经指明了中国股市改革的基本方向,关键在于落实,而“国务院出来说话,话的分量显然是证监会所不能比的”。

治市没有捷径

尚福林离任、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的传言过去一周甚嚣尘上。事实上,任何其他人,坐在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恐怕也会感到困难重重,这个传言可能更多的只是折射出市场的一种焦灼情绪——期待通过换人而使股市焕然一新,显然这不能说是个切合实际的想法。

尚福林2002年12月出任证监会主席一职,截至目前,尚福林主政下的证监会出台的重大举措包括:着重实施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显著扩展了基金管理行业的规模,并引入了QFII制度;推动上市保荐制度,改革发审委制度;试图拯救券商,在出台对券商的“三大铁律”后,又批准券商发债券进行融资;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实行IPO询价制度;完善一些法制和法规等等。

批评的意见认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值得商榷,由于机构投资者理念的趋同性和行动的一致性,事实上起到的作用不是稳定市场而是加大市场波动;对机构投资者严加管束的同时,对上市公司却缺乏约束,导致上市公司肆意圈钱;最重要的是,关键问题全流通没有解决,而推出中小企业板、实行 IPO询价制度不过是隔靴搔痒。

这种评价对尚福林来说可能有失公允。诸如解决全流通这样的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矛盾如上所述显非证监会一家所能决断,即便是降低印花税、上市公司所得税以及资本利得税这些,也需要证监会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方的协调。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最近有媒体报道说,1998年4月撤销、曾由朱镕基和周正庆先后任主任的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有可能恢复设立。一旦此举落实,可以想见,这一高规格的机构将有效解决部门间协同问题。

中国股市过往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治市并没有捷径可循。

“国九条”出台后,证监会协调 12个部委相继成立了6个专题工作小组,包括: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专题工作小组;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专题工作小组;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专题工作小组;鼓励合规资金入市专题工作小组;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专题工作小组;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等。这正是数月以来证监会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消息是“鼓励合规资金入市专题工作小组”已完成相关制度起草工作,正在征询各方意见。这意味着长期资金直接入市已经为时不远。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集国有商业银行召开发展基金业务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座谈会,传达出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发起诸如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种专门类型基金,尽管目前受法律约束,尚无可能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但从长期来看,这毕竟是走出了第一步。

至于其他小组的进展情况如何,哪些利好将会持续出台,目前情况还不明朗。市场猜测,上市公司强制分红、证券公司试行集合受托理财、印花税单边征收、上市公司分红不收税以及建立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基金都是近期最有可能出台的利好,实际上这些也正是市场层面呼声最高的。

标签:;  ;  ;  ;  ;  ;  ;  

中国股市的火与冰_中国股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