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易数”与“数字时代”论文

《周易 》中 “易数 ”与 “数字时代 ”

王德胜 1,宋 洁 2

(1.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 ,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 珠海 519085)

摘要 :通过对《周易》的象、数、理研究,探索周易哲学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内在关系,特别重点探索“易数”与“数字化”的关系。内容包括易经中6和9的意义;“天数”与《周易》中阴数、阳数;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万物皆数”“万物皆有数”与“数字化”;完满数6、28在易学中的地位与“易数”关系;周易各卦6-6循环,上经30卦,下经34卦的循环往复,“原始返终”的机理;易学中“天地之大数”“万物之数”和“大数据”;易数与“大数假设”;第四次产业革命与数字时代“易数”的哲学意义及价值;实体与数的辩证转化。

关键词 :《周易》;易数;万物皆数;大数据时代;天道循环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大聪明、大智慧的宝典,是人生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指南,一直到现在仍然有重大哲学意义与实用价值。特别是易学中象、数、理的探索,更是富有深意,仅“易数”就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大数据和数字时代,人们仍能从“易数”中找到智慧和力量并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

一 、“易数 ”中的六和九

中国古老民俗“六六大顺”“六亲相敬”等,都来自易经。因为周文王演八卦时“六爻相杂”“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爻者卦也,三才之道也。”《说卦传》中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六位成章”,准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循环与和谐,易经是万事万物的交响乐。因为易经中六爻成卦,“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反映了世界的和谐变迁。所以,中国文化和民俗特别强调六的作用。《水浒传》中36天罡星,72地煞星,108将等数字,都是六的倍数,传统上把上下四方称为“六合”。在易经的经卦中,坤卦是六个短横,所以六为阴、为坤、为臣、为善、为众。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就把六推演到伦理学和政治学中,人有“六亲”,做人不能“六亲不认”,《左传·隐公三年》中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为谓六顺也。”这大概就是“六六大顺”最古老的文献根据。

易经中,六为阴数,是坤卦的代称。九为阳数,是乾卦的代称,所以在中国传统和民俗中,三、六、九等数很重要,例如:三月三踏青,六月六看谷秀,九九重阳登高等。屈原在《楚辞》中就说:“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也许是“九九重阳”的古老文献根据。九为一位数中最大的数,所以为阳为尊为大,如乾卦九五爻义演变出“九五之尊”“王登九五”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把九推向政治伦理学的典型。

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在易经中,文王命名386爻时,遇阳称九,遇阴称六,这样确定64卦,386爻的爻名、爻位,简单实用。“简则易知,简则易行”,“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说到“易数”不能不说64卦与现代遗传学中64个遗传密码表完全统一,这是大自然的巧妙天成,这也是易经创立的级数与排列组合的应用。

二 、易经中的 “完满数 ”和无限循环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完满数”,他认为,如果一个数是它的因数之和,则此数为“完满数”,例如6、28、496……毕达哥拉斯认为,他发现的“完满数”,有极为神奇的性质。《圣经·创世纪》中讲,上帝在6天中创造了世界万物,所以有学者认为6是“上帝的数”,第七天上帝就休息了。但此事如从发明权的角度看,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年,比《圣经》早近千年的周文王,在羑里演八卦时就设定了6爻一卦,64卦,384爻,如把用六、用九计算在内,就是386爻。文王把上经设定为30卦,除去乾坤“易之父母”以外,为28卦,28恰好是两位数的完满数。至于下经34卦就更加奇妙了,恰恰是一位数完满数6与两位数完满数28之和。由此可见,6和28两个完满数应为周文王先提出的。

易经体现“六位成章”,体现6-6循环,体现大小循环套叠。神奇的完满数6,在易经中体现的性质极为深奥,64卦中体现出一系列的6-6循环,而从乾、坤到既济、未济,呈现了一个超大循环。龚自珍深明此理,在“已亥杂诗”中说:“未济终焉心飘渺,万事翻做缺欠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易经中讲天道循环、“原始返终”,“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按照粒子速度的频率响应函数定义,可以给出以测点半径r1、r2处球面波径向粒子速度为输入量的频率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为[13, 18, 20]

(2)坤之策:坤卦6个阴爻,在推演时4策一组,阴数用6计之,故6×4×6=144。

与“天数”相联系的还有“天命”,“ 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尚书·盘庚上》中说:“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这是“天命”一词最早的文献根据。《左传·宣公三年》记录了周名臣公孙满回答楚庄王问鼎之事,当时周弱楚强,楚庄王陈兵周边境,周名臣公孙满以劳军为名会楚庄王,楚庄王问周鼎之大小轻重,有觊觎周天下之意。公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天下是“天之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义正辞严地把楚庄王顶了回去。

值得研究的是《论语》与《中庸》中对“天命”的讨论,《论语》最后三句话富有深意,孔圣人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圣人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培养君子,《易经》“为君子谋”,64卦中有51卦为君子指明康庄大道,要做君子就应恪守仁义礼智信,努力学习,提高道德人格,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处事应躬身守命,明了天命所归,而不可以乐祸好乱,为害社会。所以做君子首先要“知命”。《中庸》中对“天命”的论述更为精彩,其开宗明义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里的“天命”,指上天或大自然赋予世界万物与人生社会的组成、结构、关系、属性及存在方式,这就是事物的性,而统率和支配性的则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本质规律就是道,研究参悟道就是教,人经过接受教育把握了道,也就明了了性,从而懂得“天命”。为此,古代帝王常把天、“昊天”“天命”与民心统一起来,认为天心、天命与民心向背是统一的。《尚书·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就是习主席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献之源。

经核算,机组90%THA负荷以上工况时,0号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给水温度升高有限,且影响机组出力,优化方案考虑90%THA负荷以上工况切除0号高压加热器。

对于事物生生死死的循环变化,曹孟德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恩格斯说“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注定要灭亡的”。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生生灭灭,永无休止。易经揭示了我们面临的“多样循环无穷套叠的和谐世界”。非常有意思的是,某中小学课本上引用了“物质运动循环中,终将消灭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有位教育界的领导问我出处,我告知《自然辩证法·导言》最后一段,老版原译,新版又改译成“最高的精华”了。看来,给没有接触过易理的中小学生讲“原始返终”的哲学,太难了、太深了。

三 、易经中的天数 ,天命与上帝

3.“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的计算:

天数,到底如何解释?在易学看来,世界上一切奇巧不明机理的事物和状态,都是由天数决定的,天数是无形的神手,推动和决定着一切。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不知其然而然,不期其然而然”的事;有那么多偶然巧合;有那么多飞来横祸;有那么多“幸运馅饼”,其原因就是“天数”起作用。

建设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现代物流园区,打造具有农垦特色、服务农业产业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和服务网络新格局;完成了13个州(市)“好买卖”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工作,推动全省乡村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助力解决广大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云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新模式新业态,达到了农产品“卖得快、卖得远、卖得好”的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和指导难题的讲解和指导,并将较难的题目上报给老师,老师及时进行讲解,甚至可以在每周两次如周二、周四两天第五节的辅导时间辅导讲解,从而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良性循环。

说到天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早的典籍《尚书·大禹谟》中就有说明:“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里说的“天之历数”就是“天数”。《论语·尧曰》中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看来,“天之历数”即“天数”,在许多典籍中是一致的。到汉代,董仲舒先生说得比较明确,他认为“人副天数”,这有点像西哲中所说“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似”,世界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两个宇宙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似,人的“小宇宙”状况是“上天历数”赋予的。

易经《系辞》中对“天数”说得十分明确。孔子指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段话应当是“天数”“地数”最权威的论述。孔圣人说:象征天的五个奇数1、3、5、7、9;象征地的五个偶数2、4、6、8、10,这些奇数、偶数相互和谐搭配,相互作用可进行八卦推演预测。五个天数之和是25,五个地数之和是30,总和是55。它们看似简单,但变化无穷,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可以反映为数的变化,而数的变化也能控制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那些神秘的鬼神,也同样在数的变化控制之中。《易经》并不迷信,其中说的鬼神都用阴阳变化解释,“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错乱谓之鬼”,而阴阳的变化都在天数、地数的掌控之中。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万物皆数;万物皆有数;万物变为数;数变为万物。这也就如同当代量子力学中,粒子变成波函数,波函数即粒子,是一样的。对此,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是在掷色子”,哥本哈根学派则认为,上帝不但在掷色子,而且人们无法测定“上帝色子”的质量、速度、位置,上帝的色子会掷到无法测准的一无所知的地方。在量子力学中,实物粒子变为波函数,波函数又成为粒子。这实际上就是最生动、最彻底的“自然辩证法”。天地实体转化为数,数又转化为实体,这和唯物辩证法通常所说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也是同一的。实体变为数,数变为实体,是当代数字化追求的高端境界。

易学采用完满数,并以此揭示了事物循环发展的过程与图景。自然、社会、人生,是一系列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大小循环互相嵌套,这是客观图景,也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必然反映的图景。世界不断演替,在人类认识史上,许多好思想都是统一的,但有许多好思想有时因历史政治原因被人遗忘了。一百年前的列宁,在他的著作《哲学笔记》中说过一句名言:“科学是圆圈的圆圈”,乍听起来颇为费解,实际上是说出了世界与人们的认识“无限套叠循环”的道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讲的更加具体、更为精彩,恩格斯认为:“无限时间内天体的永恒重复的先后相继,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天体同时并存的逻辑补充。”他在《导言》的最后一段指出:“这是物质在其中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一个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度量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其轨道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时间,即有机生命,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人的生命时间,正如生命和自我意识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非常狭小而短促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个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还是星云,个别的动物和动物的种属,化学的合成与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但是,不论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中如何经常和如何无情地完成着,不论有多少亿万个太阳和地球产生和消灭,不论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在一个太阳系内,而且只在一个行星上造成有机生命的条件,不论有无数的有机物必定先产生和消灭,然后具有能思维的脑子的动物才从它们中间发展出来,并且在一个短时间内找到适合生存的条件,为了后来又无情地被消灭——不论这一切,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还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消失。因此,物质虽在某个时候,定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上毁灭了自己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很有意思的一个数是孔圣人的生日——9月28日,9是阳数大数,28是两位数的完满数,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把这个好日子定为“教师节”或者“教师纪念日”。

从易学的象、数、理的综合角度看,“天命”往往指由上天主宰命运、命理,并掌控其变化状况,这也可以说是“天数”的综合说法,所以在中华文化中常有“听天命,尽人事”“听天由命”的说法。屈原对此有疑问,他在《楚辞·天问》中说:“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说“天命”反复无常,其惩罚和护佑并不公平。

恩格斯的大段论述,实际上是说明易经的一个道理,“原始返终,无限循环”。易经用无限循环说明世界的变化发展,同时它又用“天数”表述其大智慧、大聪明的内容。

从“易数”和现代数理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天命”“ 天数”,从而也就可以把握住“易学天理”。和“天数”“ 天命”最相关相近的一个易学概念,这就是“上帝”,《易经》中有一处讲到上帝,《豫卦·大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是乐的先河,先王作乐,与天地同和,故能“殷荐之上帝”。除《易经》以外,中国古老典籍也有多处讲“上帝”,《尚书·汤誓》中说:“予畏上帝”,统计表明《诗经》中有24处讲到“上帝”,有些典籍把“上帝”“昊天上帝”并列对待。《礼记》中的天、帝、上帝等概念有同化倾向。从这些典籍的统计分析可知,“上帝”一词,不是西方的独创,中国提出“昊天上帝”“上帝”“帝”“天帝”的概念至少比西方早近千年,我国最早翻译基督教典籍的人,应该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把最“高大上”的词,给了西方的神与最高经典。

从易学角度,我们究竟如何回答“天数”“天命”“昊天上帝”“上帝”这些概念和问题呢?当代方法论、问题学研究给予我们很大启发,问题学认为,对问题的解答大概可以分为四类:神学解;哲学解;科学解;常识解。神学解最方便,把一切问题交给上帝或神就可以了,只要回答这是“上帝的安排”就算解决问题了,这个没有回答的回答,世世代代曾愚弄了好多人,就连拿破仑都认为“上帝的假设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实,拿破仑十分重视科学家,当法国大科学家拉普拉斯把《天体运行论》送给拿破仑时,拿破仑在御花园中接见了他,并问:“您的大作中,为什么没有提宇宙的创造者上帝?”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那样的假设”。这样,拿破仑就说出了“上帝的假设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的名言。第二种是哲学解:唯物主义者可以回答“客观自然界本来就是这样的”,认为神、天命、天数、昊天上帝、佛祖、真主、上帝都不存在。世界上,一切存在方式和变化过程都是自然本身的过程。这种看似回答了,但又没有真正回答问题,与神学解其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悖而已。第三种是科学解,是用自然科学揭示世界发展变化和存在状况的原因与本质,这是最艰辛、最困难的,但又是最本质、最符合实际,也是最诚实、最厚道的回答。虽然至今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类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何时何地被消灭,一旦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被无情地消灭之后,我们也不知道这种花朵能在宇宙什么地方绽放。总之,面对客观世界,我们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回答,但我们不能依靠神仙上帝,只能靠孜孜不倦的艰苦研究来解决。最后一种回答是常识解,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小朋友提出的种种幼稚问题,人们往往用常识对付过去,不管对错。

2.1.1种源基地道真乌天麻种源在种植管理期间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特别高,育种基地要选择在周边无环境污染,有足够的水源和原材料资源,且进行室内种植。

从“数字化”的角度,我们面前的种种疑难问题,不用“天数”“天命”“上帝”去回答,而是把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数字,用计算机模拟,以求解答。例如,完满数的证明和寻找,就是计算机数字化的功劳;再如,“四色定理”,也是经“数字化”,用计算机证明的。当代,许多重大科研课题,都是经“数字化”完成的。所以说,数字化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现在,精明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也都看清这个趋势了。

近日,财政部向地方提前下达了2019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1318亿元,约占2018年预算执行数的90%。

四 、易数中的 “万物之数 ”与大数据

把世界万物数字化,源自古老的易经。数字化不是来自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创新,也不是现代科学家的新创造,而是来自易经中的“易数”。首先,二进制是易经先提出来的。圣人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从易的太极到八卦,如同以下一个级数:20,21,22,23……这是人类最早提出的二进制和级数的思想。而二进制是当代数字化和超级计算机的基础,易经对二进制的论述,说明它的发明权应为周文王和孔圣。虽说莱布尼茨首先从数学角度提出0、1的二进制并发明机械计算机,但从思想源头分析,二进制是周文王发明的。对此,莱布尼兹也是没有异议的,他对易经有过深入研究,还写过四篇关于易经的论文,收在《莱布尼兹全集》中。

孔圣在二进制的基础上,又提出“万物之数”论断,他在《系辞·上》中指出:“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这段话,是古代大数据的权威论述,要注意以下计算:

易经64卦,每卦6爻,64×6=384;全易阴阳爻相等,各有192爻,故而,阳爻总策数:9×4×192=6912;阴爻总策数:6×4×192=4608;

2.乾坤两策的计算:

(1)乾之策:乾卦6个阳爻,在推演时4策一组,阳数用9计之,故9×4×6=216。

Ⅰ类海风锋7个典型个例的500 hPa层上海岸地区为副热带高压(588 dagpm线)的控制范围内。天气形势较为稳定,低层环境风场较弱,故地面海风锋系统清晰。

9.总体规划应结合场地制约因素,城镇规划和建厂地区的外部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厂区方位,使主厂房区的位置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段,与活动性大断裂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应符合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天数”是易经重点论述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注重“天数”之说,许多文艺作品也不例外,罗贯中《三国演义》最后总结说:“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开宗明义,说得很具体:“英雄五霸闹春秋,转眼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它是说天道、天数决定着分合聚散,胜败荣辱,已经产生的辉煌,转瞬就会灰飞烟灭。

1.乾之策+坤之策=216+144=360,这个数为一年的日期,一年四季,一个周期循环,恰好为乾坤两策之和。

阴阳爻总策数:6912+4608=11520。

另外,就京房、邵雍、朱熹的变卦而言,每卦都可以变成其他63卦,所以共有变卦(含本卦)64×64=4096卦,每卦6爻,共有4096×6=24576爻,这是变卦的“万物之变数”,变卦的阴阳总策数就更大了。

11520是“大数字”,已经是“成千上万”了,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很了不起,万就是大数,所以11520也就是古代的“大数据”。因此,孔圣说“当万物之数也”,即易经这个策数,代表着万事万物,全易总策数包括了世界万事万物。“《易》与天地准,故能弥论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易经包罗万物万象,“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之所以如此,就是阴阳乾坤11520策的“大数据”变化,这个“万物之数”,就是今天“大数据”的思想源泉。由此也可以看出,周易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源头活水”。

克错铜矿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柴达木南缘小区,属祁漫塔格—都兰铁、铜、铅锌、钨、锡、铋、金、钼成矿带[1]。该区构造活动强烈,火山活动频繁,是近年来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区域上已发现了一系列铁、铜多金属矿床,该区成矿潜力巨大。克错铜矿在区域上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前人在该地区从矿床形成,成因,成矿环境、条件,找矿方向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1-2],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本区的详细地质特征介绍较少。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地质工作成果,对该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该区找矿前景做出分析。

古代的“万物之数”,即大数据以万计,今天的大数据以10万万亿计。现代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系统所涉及的数据超大,为巨大的天文数字,因其规模超大,有海量数据,甚至超过人脑的自然容量,以致使人脑、软件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撷取、处理、管理和提升这些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就是以处理大数据为本质内容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超级计算机计算。

A组:用钨钢麻花钻将光固化树脂面打磨粗糙,用无油水气枪冲洗15 s,吹干;B组:35%磷酸酸蚀树脂面2 min,用蒸馏水冲洗20 s,吹干;C组:用钨钢麻花钻将光固化树脂面打磨粗糙,用无油水气枪冲洗15 s,吹干后35%磷酸酸蚀树脂面2 min,蒸馏水冲洗20 s,吹干。在未做处理的树脂面与3个表面处理组中各随机抽取1个光固化树脂面,干燥保存,留作试验后扫描电镜观察对比。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大数据、云计算,似乎与近代复杂性研究有内在联系,同时,混沌与复杂性的研究,也必然有助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大数据、云计算是对“非此即彼”“一分为二”简单肤浅哲学和简单化的挑战,也是对简单化的全面扬弃,这种扬弃能推动肤浅的辩证法,走向完整系统全面的辩证法。过去,当人们在海量信息面前无能为力时,往往会对复杂系统、超复杂系统和海量数据演化结局无法预测,故而,有学者认为“莫名其妙从前事,一知半解今日身,任凭诸葛千条计,难知苍天半点心”。现代,有了大数据、云计算,人们逐步有了办法。例如,100亿亿次机模拟超新星爆发;模拟核爆炸;模拟各种航空工程;模拟天体演化以及地球变迁等等,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五 、易数中 “识数 ”与 “大数假设 ”

初学为人,先要“识数”,民国小学语文课本说:“人,一个人,一个人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是教孩子先识数。《三字经》中说“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小朋友识数,认识到万就了不起了,实际上,大部分成年人也并不真正识数。例如,人一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细胞,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块骨头、多少关节、多少筋脉。所以,研究学习易经的人,先要认识六爻。研究易经,“识数”,就是要认识“易数”,即易经的数字,认识“六爻之动,三级之道也”。在占筮时,“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不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就无法进行正规占筮,也就无法用易经预知预测。六爻仅6个数字,并不复杂,但认识起来并不容易。一到六排列起来,“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概括起来六爻关系就是“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这些数字对应的吉凶祸福,预测之精深是非常奇妙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易数”的关系,才能明了通透易理。易数,作为古老的数字化,为今天的数字时代开拓了先河。

把易数与大数据时代融合贯通起来,在哲学上应“解放思想”,彻底从肤浅简单化的“标签哲学”和“帽子哲学”中升华出来,近百年的哲学往往有许多标签和帽子。例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就是两个不同的标签和帽子。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对这个命题,中国的哲学家沿袭苏联做法,给毕达哥拉斯扣上了“数的唯心主义”的帽子,而且一扣就是百年,并写入教材,进入课堂,灌输给大批青年学生。德国物化专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尔德,因讨论物质与能量的关系,被扣了百年的“唯心主义、唯能论”帽子。

通过易数、大数据、数字时代的研究,回头来看“万物皆数”的命题不仅没有错,而且十分深奥,十分有启发。孔圣在《系辞·上》中讲,易数中,天地之数,“成变化而行鬼神”,圣人讲的“成变化”,是指天地人“三才”的变化,即万物的变化。这样,我们可以把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与孔圣的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以下命题:“万物皆数,数成万物”,这样就把先哲的好思想统一起来了,也做到“中西合璧”了。“万物皆数,数成万物”不但不是“数的唯心主义”,而且体现了彻底的辩证法,明确了数和万物的辩证转化,从而为数字时代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奠基石。

在易数、大数据、数字时代中,数量关系会从多角度启迪人们去思考和研究。

英国科学家狄拉克,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一个无量纲的大数,史称“大数假设”,亦称“狄拉克数”。他发现电子电荷的平方e2与电子的质量m,万有引力常数G与质子质量M之间组成的比例数量关系,恰恰等于宇宙的半径与原子半径之比,这是一个超大天文数字,约为1040,公式如下:

英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狄拉克还进一步发现,静电力/万有引力=1040;宇宙粒子数=1080。在中国文化中,河图与洛书是重要的文明源头,无论是河图的“龙马花纹”,还是洛书的“神龟斑点”,都是周易“象”的源头、易数的起点、易理的根据。仅就易数而言,洛书就把阴阳、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统一起来了。洛书“九宫图”中填入1-9中不重复的一个数,其横、竖、斜三数之和均为15;若去掉中心5,对角线之和为10,这就是人们礼敬“双手合十”的文化来源。例如,九个九宫图组成的“数独游戏”,81个格中,横竖都填入1-9不重复的一个数,其横、竖9个数之和均为45,这种智力游戏已经传遍全世界了。所以,周易的象、数、理,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以周易“九宫图”为基础19×19的围棋,其棋式=10120,这也是一个超大天文数字。这些大数之间有巧妙而简单的比例关系。这些巧妙的数量关系,使当代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深深地思考着它们的秘密。

看来,易数、天数、大数据、数字时代、大数假设,呼唤着哲学的提升与进步,而现代哲学需要从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时代中汲取新的营养,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从易数到数字时代的发展,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应与时偕行,应当“观民设教”“君子以教思无穷”,从而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全面知识、学贯中西的一代新人,他们明了“万物皆数,数成万物”的道理,熟知和掌握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和数字时代的历史机遇中建设自己强大的国家。

(9)状态9(t7~t8):在t7时刻,关断S2,因C2限制了S2关断时的电压变化速度,所以S2在关断时处于零电压软关断状态.然后Lr与C1、C2开始谐振.当uC1减小到0时,iLr反向减小至Ib,本状态结束.

参考文献 :

[1]四书五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2][日]高岛吞象.王治本,译.图解高岛易断[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德胜,宋洁.大学易经[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易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王德胜,宋洁.科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王德胜,宋洁.自然辩证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Yi Number ”and “Digital Age ”in Zhouyi

WANG De-sheng, SONG Jie

(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Zhuhai Branch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519085,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mage, number and theory of Zhouyi,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ilosophy of Zhouyi and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 Number” and “digitalization”.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meanings of 6 and 9 in the Book of Changes; “days” and Yin and Yang in the Book of Changes; “all things are numbered” and “all things are numbered” and “digitization” put forward by Pythagor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us of the perfect number 6 and 28 i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number of changes”; the 6-6 cycle of the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30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upper and the 34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lower. The mechanism of “primitive return to the end”; the “number of heaven and earth”, “number of things” and “big data”; the “number of changes” and “hypothesis of large numbers”;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number of changes”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digital era; and the dialectical transformation of entities and numbers.

Key Words :Zhouyi; Yi Number; number in everything; the age of big data; Tiandao Cycle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118(2019)01/02-0001-06

收稿日期 :2018-11-20

作者简介 :王德胜(194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哲学;宋洁(1966—),女,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通识教育。

责任编辑: 管晓莉

标签:;  ;  ;  ;  ;  ;  ;  

《周易》中“易数”与“数字时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