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路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班刚

天津公路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班刚

天津第一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河东 300170

摘要:公路网是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拓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城市空间演化是公路网优化调整的最大诱因和动力。本文在分析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城市空间显现的新特征,提出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的对策,旨在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具有实效的建议,为公路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积累经验。

关键词:公路网;城市空间;互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

前言:公路网是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拓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城市空间布局演化是公路网优化调整的最大诱因和动力,影响和决定着公路网的发展规模与形态。当前,在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期,天津城市空间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优化与调整,公路网如何适应进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是当前公路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关系

1.1 公路网络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公路网络是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公路网的结构和相互联结方式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平面形式,同时城市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公路网所提供的可达性条件。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对城市布局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具体特征有[1]:对于树形公路网,城市空间布局形态通常向金字塔型发展;对于方格网状公路网,城市空间布局形态通常向多核型发展;对于环放状公路网,容易在环的中心处形成中心城市,在放射线与环的交叉点处形成一般城镇;对于带状公路网,容易形成一字排列、首尾衔接的带状城镇结构。

1.2 城市发展对公路网络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诱发公路网络的调整。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的变化、交通需求的增长将引起公路网布局的重新选择。原有的公路可能由于等级、标准、线位等原因,渐渐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这时应重新审视公路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新建或改建[2]。一种情况是:城镇沿公路两侧发展,公路被街道化,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相互干扰,采取将过境交通引至城镇外围通过。另一种情况是:城市蔓延发展、边界模糊,公路已难改线到城市外围,一些大城市通过不断增加公路外环,寻求解决方案。

2 天津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性分析

2.1 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同步发展历程

公路网络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结构,在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演化过程中,一直与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并共同不断向前发展。

2.1.1计划经济时期

早在1953年,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对天津进行城市规划上的社会主义改造,布局由租界型城市转变为社会主义城市,城市路网确定为三环十八射,奠定了天津主城区的同心圆结构。

这一阶段,天津公路发展重点是偿还历史欠账,解决由于设施容量严重不足导致的交通拥挤问题,缩小与城乡发展的差距。

2.1.2 战略东移时期

1986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工业发展东移的城市发展战略,构造“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空间布局结构,即以海河为轴线、市区为中心、市区和滨海地区为主体,与近郊卫星城镇及远郊县镇组成性质不同、规模不等、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3]。

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1991年编制的“三十年公路网规划”提出了“一带、二环、三纵、四横”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布局。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单核增长”转为“轴线铺开”,逐步形成“一带两核”发展形态,即以海河、京津方向为主轴线,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为主副核心的带状走廊型轴线发展形态[4]。

2.1.3 一轴两带时期

新世纪以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天津的城市规划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2006年,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形成“城市主副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四级城镇体系。

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和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带动之下,各区县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公路网拉开了城镇发展的骨架,成为构建新的城镇空间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催化剂。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环放式路网布局更加完善,滨海新区对外交通联系逐步加强,双城之间、双城与新城之间联系更为便捷,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全市公路里程由9600公里增加到1.65万公里,高速公路由300公里增加到1100余公里,普通公路增加约6100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镇通油路。

2.2 城市化进程及都市圈发展新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带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无疑是确立天津确立“双核心”地位的重要契机。当前,天津面临五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加快推进,天津城镇空间布局呈现新的特征。

2008年天津提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中心城市形成“主城区+辅城区+功能组团”的多中心都市区发展格局,外围地区将形成“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多点布局城镇体系,引导人口、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区域未来将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京津冀区域城市空间将由传统的单中心模式转变为多中心模式,垂直联系被水平联系取代,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5]。城市连绵区中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职能,城市间联系紧密,生产要素在区域流动过程中实现合理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未来天津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对策

当前,在天津处于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城市空间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优化与调整,要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优化空间开发、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按照“问题导向、目标需求”的思路,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研判发展阶段、选择合理路径,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公路发展历程来看,公路网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在经历规模迅速扩张的快速发展期(一般在30-50年)后,受土地资源、环境制约,一般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路网规模不再有明显增加。过去30年中,天津公路网规模增加了近一倍。考虑公路自身发展阶段及未来资源环境约束,公路网规模不应再有大幅增加。

初步判定,到2020年前后,天津公路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未来8-10年中,路网总体规模将基本保持现状,略有增长。为满足城镇空间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增交通需求将主要通过提高路网中高等级公路比例、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打通断头路实现路网互联互通,从而提高路网整体容量;通过提高运输效率、改进交通管理手段,从而提高路网使用效率。同时,根据空间布局的需要增加必要的新线路,新增路线应主要集中在公路较为短缺的通道上,如滨海新区对外辐射通道、南港区对外通道、过海河通道等。

3.2 打造对外开放型、互联互通路网,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为脉络,形成“多中心、网络状”的路网格局,承担跨区域、大范围快速客货运输,强化京津冀与国内主要经济区之间、区域内大中城市及重要枢纽节点之间交通联系。

一是强化国家重要通道。加快形成津石高速等天津通往石家庄及西部腹地的快速通道;加快普通国道提级改造,形成天津通往沿海地区、西北腹地及西部腹地的便捷通道。二是推进京津冀路网互联互通。加快实现唐廊高速等区域高速公路贯通;加大与京、冀的普通公路对接路建设力度,实现省际接口路顺畅衔接、标准统一。三是加强重要区域交通枢纽联系。加快与京、冀及腹地异地航站楼、内陆无水港等重要区域交通枢纽联系通道的建设,不断增强重要区域交通枢纽的辐射集聚能力,服务、支撑空港、海港的发展。

3.3 构建“双城一体化网格状”路网,服务双城相向拓展

现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环放式路网,基于原有“主辅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使滨海新区处于被连接位置,限制了滨海新区对外辐射作用的发挥。为引导双城相向、连片发展,应加快转变单中心环放式路网格局,构建双城一体化、区域网格化的公路网布局。

一是增强滨海核心区对外辐射能力。在提级改造既有公路基础上,加快实施通往北部方向的高速、一级公路通道;向南延伸既有通道,串联新区南部多个功能区与南部港区,增加向南出口。二是缓解外环线交通压力大的问题,尽快形成中心城区外围高速环线,疏解区域长距离、大运量、快速过境交通;改造外环线外围平行道路,形成环外普通公路分流路线,疏解过境交通及外围组团间交通;提升改造外环线为快速路,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对主要入市口实施立交化改造,形成环城快速通道,提高外环线交通效率和入市口通行能力。

3.4 多途径分担南北港区集疏运交通,支撑双港同步发展

目前存在公路集疏港交通不畅的问题,北港区港城交通矛盾突出,南港区缺少对外通道。结合港区功能分工,构建分区域、分层次、多方式的集疏运体系。

一是完善双港区公路集疏运通道。重点增加南港区通往西部腹地的高速公路通道,构建北港区“双层”、“C字形”集疏运体系,实现南北集散,高速直接进港,减少集输港交通穿越滨海新区核心区。同步实施普通公路集疏运体系,保障恶劣天气下的集输运交通。二是研究建设港外转运站。建议在港、城之外建设港外转运站,将货物在此集中,重新分类装载,通过专用公路通道、专用车辆直接送达港口,从而提高公路集疏运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输效率,并缓解港城交通矛盾。由于这种方式也会因二次转运,增加港口管理难度和运营管理投入,需根据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业发展情况适时启动。

3.5 形成覆盖广泛、联系顺畅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状公路网络与“多点布局”的城镇体系需求还有差距,主要体既有通道尚未完全贯通、网络尚不完善,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街道化现象普遍等。为适应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以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城镇间、城乡间联系,改善交通出行条件。

一是贯通市域重要通道,串联城镇发展带。通过打通局部断头、建设连接线,形成西部城镇发展带交通走廊和贯穿城市中部、服务东部滨海发展带的高速与普通公路“1+1”通道。二是加强区县间联系,实现新城彼此连通。加强宝坻-武清、武清-宁河、西青-津南、静海-津南、宝坻、蓟县-宁河之间的联系,形成与城镇布局相匹配的路网格局。三是扩大路网覆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网络连通、等级提升,实现对全部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示范工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全面覆盖、整体提级”。四是促进公路与城市融合,服务城市化发展。对于穿越城区的长距离过境交通主通道,首先保证其运输功能,在可能条件下将线路调整至城镇外围,将穿城道路留给城镇;其他公路,应在断面形式、附属设施设置、路域环境建设上借鉴城市道路的标准,满足城乡多样化出行需求。

结 语:

多年来,伴随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变化,天津公路网规模、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滞后于城市发展,到逐步适应城市发展,再到引导城市发展,公路发展方向愈发明确。合理选择适应城市空间发展的公路网规模、布局及标准,并加快公路网建设,已成为天津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城市空间显现的新特征,提出公路网络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对策,旨在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具有实效的建议,为公路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肖慎,过秀成,明图章,等. 公路网络与城镇发展空间网络适应性分析评价[J] . 土木工程学报,2003,7:7-13 .

[2]项玮. 高度城市化地区公路网络布局方法研究[D]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

[3]刘露.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初探——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0,11:111-116 .

[4]翟国强,张玉坤. 天津市中心城区外围空间形态结构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17 .

[5]齐康,段进.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群空间分析[J] . 城市规划汇刊,1997,l-4 .

论文作者:班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天津公路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班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