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贾德访问伊拉克看美国同两伊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伊论文,伊拉克论文,美国论文,内贾德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声称“国际社会”将会继续孤立伊朗,直到它放弃核武器野心。通过这次访问,人们可以看到两伊的微妙关系和美国的复杂心情。
中东局势复杂 美国从中渔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石油公司逐步进入海湾和中东。二战结束后,美国公司在中东石油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英国成为海湾的主宰力量,沙特、伊朗、伊拉克这几个海湾大国都在美国势力范围之内,海湾成为美国的“内海”,在美国全球争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1959年7月爆发的伊拉克革命在海湾北部打开了缺口,美国全球战略部署受到沉重打击。1979年爆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又使在海湾东部被视为亲美支柱的巴列维王朝垮台,美国在海湾的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在中东的威望降至最低点。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起因甚多,首先是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教派冲突,还有边界问题,同库尔德族的关系问题等。直接起因是两国交界的夏台·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领导集团在反对全球霸权主义的同时,都推行地区霸权政策。两伊战争打了8年,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而美国却从中渔利,恢复和增强了它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和军事力量。美国虽表面上持中立立场,实际上以拉拢伊拉克为主,同时两面逢源,目的是使两伊两败俱伤,以保持中东的力量平衡,并趁机把沙特置于自己的保护伞下,从而大大加强了美国对海湾及其周围地区的控制能力。
1990年8月,萨达姆错误估计形势,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更使美国从中得利,抓住这一机会进行军事干预,确立了美国在海湾和中东的优势地位。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大了军事存在,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密切了军事合作关系。
美军攻占阿、伊,伊朗受夹击声势反涨
“9·11”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获取海湾和世界石油的控制权,同时掌握从中东到中亚这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广阔欧亚大陆腹地。伊朗是美国下一步打击的主要对象。
伊朗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地、多种文化的汇合点以及许多民族相互征伐必经之处,素有“欧亚陆桥”、“南北运输走廊”之称。到了现代,它长期是列强竞相争夺的一个焦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从文化渗透和石油租让着手,努力在伊朗扩大影响。二战期间美国势力在伊朗急剧扩张,全面介入了伊朗事务,一方面把伊朗当作向苏联运送物资的战时通道,同时又把伊朗构筑为遏制苏联南下的屏障。二战后美苏在伊朗进行了激烈的争夺。1953年8月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摩萨台政府被推翻,巴列维国王投入美国怀抱,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援助和控制。美国在伊朗的全面渗透是引发伊斯兰革命的主要外因。1980年4月伊美正式断交,美国成为伊朗的头号敌人迄今已近30年。对此,美国无论如何是不甘心的。
当今的伊朗对美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伊朗不仅本身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伊朗扼守着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波斯湾和具有重大潜力石油资源里海的纽带。掌握伊朗就可将波斯湾和里海连成一片,最终可控制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这样不但可满足美国本身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而且可以遏制欧洲、日本、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切断俄罗斯蓄意经营的“南北通道”,还可大大缩减伊斯兰教在世界的影响。美国当局在反恐战争的幌子下首先攻打阿富汗,接着占领伊拉克,这样伊朗便处于东西夹击之下,加上美国在波斯湾和印度洋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从力量对比情况来看,对伊朗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贸然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即使有限的打击也非易事。伊朗面积是伊拉克的3倍半,人口是伊拉克的3倍,地型更为复杂,伊朗人的民族情绪特别是宗教情绪更为强烈,反美基础十分深厚。而且,一旦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经济会遭受重大损失,后果难以设想。更为麻烦的是,美国自身已深陷伊拉克泥坑,在阿富汗的处境也日益艰难。美国原本打算把伊拉克作为军事打击周边国家的前沿阵地和民主改造中东的样板,但事与愿违。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急剧上升。另一对手塔利班政权被打垮后,伊朗在阿富汗北部和东部部落中的影响也在扩大,无疑对美国起着一定的牵制作用。伊朗同叙利亚在两伊战争爆发时就实际上结成一定程度的同盟关系,伊拉克战争后关系更加密切;黎巴嫩的真主党同伊朗渊源很深,已在黎巴嫩合法化,并且拥有相当实力的武装;伊朗还积极支持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因而有人认为在中东地区现在已隐然出现一个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为核心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伊朗的名声在海湾、中东的逊尼派教徒中也在上升。而且,伊朗拥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实力。从整体来看,伊拉克战争使伊朗坐大,也使伊朗当局增强了充当中东强国的决心。如果发动战争,战火会波及伊拉克、阿富汗、以至黎以之间,并影响海湾的石油生产和运输,美国不得不慎重地考虑。
伊朗实行灵活外交 美国不愿放弃两伊
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要求美军撤离伊拉克的呼声很高。伊战5周年,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地方都爆发了反对战争的示威活动。布什政府为了摆脱困境,在2007年对中东和伊拉克的政策与策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要是:积极插手巴以争端,主导中东和会,缓解阿以矛盾,进一步拉拢阿拉伯温和派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加大对抗力度,构建遏伊联盟;在伊拉克,有重点地加强对反美武装的镇压,推动伊各派和解,组建一支有能力维持安全局势的伊政府武装逐步替代美军直接作战,经济上注意利用伊石油生产扩大就业机会。
美国当务之急还是要稳定伊拉克的政局。尽管美国官方宣扬通过增兵伊局势得到一定好转,但实际上2007年是驻伊美军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年。美联社报导说,全年美军死亡人数至少已有853人,超过伊战以来的任何一年。教派冲突也未能被遏制,围绕权力与利益的斗争却在加剧。为了稳定局势,美国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寻求伊朗的合作。伊朗同伊拉克有着很长的边界,在防止“基地”恐怖势力从东面向伊拉克渗透以及武器、毒品走私等方面,可起一定的作用。何况现在由什叶派担任总理的伊拉克政府同伊朗当局的关系相当密切,美国只有保持同伊朗政府的接触,才能设法制约这种良好关系的发展。据报道,自2003年初以来,美伊两国官员就伊拉克问题在日内瓦等地多次进行秘密磋商。
但是,如果两伊密切关系不断发展,伊朗和什叶派在伊拉克的影响无疑会更加扩大和深入,美国将更难掌握伊拉克政局的走向。2005年伊拉克、伊斯兰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哈基姆访问伊朗,接着伊拉克总理贾法里、国防部长阿勒杜莱米、甚至塔拉巴尼总统、副总统马赫迪都分别去伊朗访问,美国自然深感忧虑。现在伊朗总统内贾德也踏上伊拉克为他铺设的红地毯。在访问前夕,伊朗政府划拨10亿美元,以贷款形式提供给伊拉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访问,两国还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认为:“此行将向伊拉克人发出明确信号。伊朗在该国的影响力是重要并持久的”,“也不想让那些担心伊拉克会变为伊朗卫星同的海湾国家感到害怕”。当然,伊拉克人存在强烈的阿拉伯民族感情,伊拉克不会完全听命于伊朗,而是与伊朗各有所需。
近来,内贾德在核问题上对美国坚持强硬立场的同时,外交上显示出相当的灵活性。他在2007年对邻近的以逊尼派占多数的阿拉伯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访问。不仅如此,伊朗在东面和北面同中亚各国也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2007年10月在德黑兰成功举行的黑海沿岸国家峰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会议发表了共同声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5个黑海沿岸国家不会允许第三国利用一个沿岸国家领土对另一个沿岸国家实施侵略或发动军事打击,声明还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表示支持。这无疑对美国企图利用核问题遏制伊朗甚至对它发动军事打击增加了困难。更令世人瞩目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不顾美国阻挠出席了这次峰会。他是前苏联和俄罗斯60多年来首次访问伊朗的国家元首,这次访问反映俄罗斯同伊朗的关系实际上在向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伊朗一直是俄罗斯通向南方暖洋的最好通道,也是阻挡美国对它进行遏制和包围的南部屏障。现在俄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伊朗“核问题”的“缓冲器”。美要向伊朗动武更加困难。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在美国国内对是否从伊拉克撤军和能否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竞选总统过程中,伊拉克问题是中心议题。而美国军方内部对是否从伊撤军意见不一。两伊仍是美国当局关注的焦点。
从战略全局来看,目前美国仍是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唯一超级大国。无论哪一位新总统上台,虽然策略手段会有变化,但美国不愿丢弃伊拉克,也不会放掉伊朗。现在从伊全部撤军,会使伊拉克局势更加混乱,美在中东苦心经营的主导局面将被完全打乱。抛开伊朗将更难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并使伊朗进一步坐大,成为中东、中亚的强国,伊斯兰在全球的影响会更加扩大。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8年1月31日报道说,无论下一届美国政府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可能都会赞成至少数年内保持相当的驻军。该报还说:布什政府和伊拉克政府正在商讨建立一系列“友谊和合作准则”。美还打算在伊拉克建立永久基地,同时更加抓紧培训伊拉克军队和警察。不过由于缺少关键人员、设备、武器和后勤能力,《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伊拉克安全部队可能在今后十年内仍需要美国的军事支持。在1986年“伊朗门事件”被揭露后,美国同伊朗关系全面恶化,无论是哪一个党执政都会对伊朗实施严格的遏制政策。共和党人小布什总统进一步把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视之为眼中钉,必要拔除而后快。实际上美国渲染伊朗核危机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伊朗现政权。根据当前形势,国际上普遍要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伊朗核危机,美国轻易动武(包括通过以色列进行空中突袭),风险太大。美国今后对伊朗的政策很可能仍是打压结合,以压促变。在外部不断扩大对伊朗的制裁,抓紧构筑遏伊联盟,同时设法从伊朗内部进行演变。
这些年伊朗国内保守派与改良派之间不断发生激烈的斗争,主张推行开明、务实改革措施的改革派相当活跃,也有许多人受美国和西方媒体的影响,追求西方式的民主与自由,在美国洛杉矶等地还形成了近百万伊朗人的聚居区,他们对国内亲友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不过,伊朗的保守派和强硬派仍占强势地位,整个伊朗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仍处在他们的掌控之下(最近伊朗议会选举,保守派仍取得多数席位)。而且由于巴列维王朝时期的腐朽风气,美国价值观在伊朗遭受很大打击。美国企图不战而胜的企图也难以实现。因此也不排斥美国出自本身利益的迫切需要,或者在伊朗政府出现重大政策失误时,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无论如何动作,如果不改变现行的霸权和扩张政策,美国在海湾地区将越陷越深,发展前景并不美妙。
标签:伊拉克战争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军事论文; 内贾德论文; 中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