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里县气象局 2额敏县气象局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暴雪灾害尤为常见。暴雪的出现往往伴随大风、降温等天气,给市民出行、公路交通运输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塔城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在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塔城盆地年降水(雪)量较多。本文通过对2016年11月10~13日塔城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塔城地区降雪天气产生的热力条件、水汽条件的作用,找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值,其结论对于塔城地区暴雪天气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进一步增强暴雪天气预报准确率,推动塔城气象服务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暴雪天气实况
受冷空气影响,从2016年11月10日夜间开始,新疆北部降雪频繁,阿勒泰、塔城等多地遭遇了大到暴雪天气。从10日05时到11日05时,塔城降雪量为13.7毫米,吉木乃降雪量为13.2毫米,均达到了暴雪量级;这是塔城地区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暴雪,此次暴雪积雪深度达37.3厘米,降水量达44.1毫米,天气转睛后塔城北部将形成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出现时间较历年同期偏早近10天。暴雪致使塔城城区树木倒伏,给城市道路交通、市民出行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倒伏的树木不仅造成车辆严重受损,还有一部分倒伏的树木压在供电线路上,造成线路短路引发配电跳闸,因供电不稳造成了城区几小时无法正常供暖、供水,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2 环流形势
根据2016年11月10~13日500hPa处的环流形势图分析可知,10日,在黑海到北欧、蒙古到贝加尔湖地区分别有强盛的高压脊存在,极涡活动区位于两高压脊之间,下游高压阻碍了极涡活动,并提供了东南暖湿气流;上游强盛的高压脊则对极地冷空气沿着脊前东北气流向西南地区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极涡的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冷空气,进而维持该地大气的斜压性水平;11日~13日下游高压强度不断减弱,上游的高压脊朝东北方向开始移动,并随之与新地岛东侧的高压相遇,脊前部的东北气流强度不断增加,极涡强度随之加深,其中心维持少动,强锋区几乎控制整个塔城地区,这也是造成此次塔城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塔城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
3 物理量场诊断
3.1热力条件
暴雪天气的产生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能量和不稳定条件。假相当位温是表征大气温湿度特征的物理量,通过对塔城地区2016年11月10~13日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假相当位温进行分析,有一条较强的带状假相当位温锋区出现在里咸海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塔城地区则在该锋区内,700hPa处的假相当位温数值则达到了292K,850hPa低空处,塔城地区的假相当位温数值为284K,具有良好的温湿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锋区南部,从地面到500hPa处存在有高能区,说明有深厚的暖湿气流存在,而暖湿气流中潜在有不稳定能量。锋区北部地区存在假相当位温低值区,而西伯利亚附近则有低值中心,说明强冷空气控制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条强大的假相当位温锋区恰好与地面上的冷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受到假相当位温锋区的抬升影响,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朝着塔城地区不断移动,从而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塔城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
3.2水汽条件
通过分析塔城地区2016年11月10~13日暴雪天气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可知,塔城在对流层中、低层处均位于水汽通量的高值区和强的水汽通量辐合区;中、低层处的高值区分别在巴尔喀什湖以南到塔城地区,塔城至伊犁之间有一水汽通量中心值达50×10-1g·cm-1·hPa-1·s-1的高值区不断延伸,同时配合强水汽通量辐合区,在塔城地区存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数值高达-10×10 -5 g·kg -1·s -1。巴尔喀什湖地区大量的水汽向塔城不断输送,说明温湿条件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出现。
3.3动力条件
通过分析塔城地区暴雪天气出现过程中的垂直运动场可知,在45°~50°N范围内出现了一强的垂直上升区,且存在于700~500hPa高度区域内最大中心,从低层到高层,上升运动中心值向西北方向不断倾斜,北部高纬度地区冷空气下沉运动同南部低纬度地区暖湿空气的上升运动共同构成动力性的垂直环流圈。在对流层中、低层,塔城地区存在有纬向垂直环流区,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值存在于700hPa中低空处,其数值为-6.0×10 -3 hPa·s -1 ,在富蕴到清河站有下沉运动区存在,说明暖湿空气上升运动区前部小范围的下沉气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发展,为塔城暴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结论:
(1)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塔城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有利于水汽输送。
(2)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塔城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塔城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
(3)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塔城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冀超,张占清,王展智.2009年初冬鄂尔多斯市一次暴雪低温天气[J].内蒙古气象,2010,(1):11-13.
[2] 崔彩.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0):50-51.
[3] 牟欢,闵月,洪月,等.2016年3月北疆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2017,11(6):26-33.
[4] 陈雪珍,慕建利,赵桂香,等.华北暴雪过程中的急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4,(4):1069-1075.
论文作者:王荣1 李蜀民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塔城论文; 暴雪论文; 地区论文; 水汽论文; 天气论文; 假相论文; 通量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