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谈话:-2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文化_创新型国家论文

书面谈话:-2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文化_创新型国家论文

笔谈:——2.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自主创新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自主创新道路,不仅涉及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我国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关于自主创新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需要应对的重大问题,更是整个国家和全社会都要应对的重大问题。如何将走自主创新道路真正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关键是要在全社会呼唤、培育和营造一种持久而深入人心的创新文化。

所谓创新文化,说到底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去创新的文化。对于科技领域来说,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 (特别是重大的原始性创新)的文化。对于产业领域来说,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产业和产品创新(特别是重大的核心技术创新)的文化。创新文化的中心价值和核心理念就是“创新”。当然,“创新”本身就包含着“自主”的涵义。它不仅将创新看作是科技与产业进步的灵魂,而且更是将创新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创新文化并不只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的文化,而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贯穿并渗透到所有领域和所有行业的全局性的文化。创新文化也可大致分为价值理念、制度、行为和物化形式等多个层面,但它本身并非是实体性的,而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说,它只有同具体领域(例如,教育、科技、文艺等等)和具体行业(例如,工业、农业、商业、贸易等等)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功效和作用。然而,这种功效和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它起着“灵魂”的功效和作用,而且也只有在它那里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文化的培育和营造,对于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有助于促进创新型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创新型人才。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有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关键是要依靠创新型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的关键。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变成创新型教育?关键就是在教育领域大力呼唤、培育和营造创新文化。

应当看到,我们今天的教育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尚有较大距离。其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现行的教育观似乎并没有将“创新”置于应有的高度,当然,更没有将其放到“灵魂”的位置。于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似乎始终难以超越狭隘的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将人类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归结为各种门类的知识,然后以教科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那里获得书本知识。检验教与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考试。于是,考试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教师似乎是为学生考分而教,而学生更是为自己的考分而学,因为考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命运。这种教育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这是一种以知识及其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而不是以人及其创造性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它的立足点是过去的知识,而不是未来的创造;它只关注如何教与学过去的知识,而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

在创新文化的视野中,教育应当首先贯彻和体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核心的价值理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这就涉及教育观和教育模式必须形成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包括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机械型学习方式向创新型学习方式转变,等等。其宗旨是真正将教育的过程变成培养人的过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相关的领域之一就是科技领域。所谓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我们在科技领域能否自主创新,能否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文化对于科技领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文化的理念,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来直接推动科技创新。

与教育领域相类似,我们的科技领域与创新文化的要求也尚有较大距离。首先,在价值理念上,“创新”似乎还没有被置于应有的高度,从而真正起到“灵魂”的作用。人们对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理解往往难以摆脱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框框。在狭隘的实证主义的视野中,科学似乎并不是人的发现和创造,而是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的逻辑或纯粹的客观事实;科学精神似乎不是人的精神或科学家的精神,而是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的或纯粹的客观事实的精神。在狭隘的功利主义的视野中,科学本身似乎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于是,科学精神似乎也不是人的精神或科学家的精神,而只是一种“工具理性”的精神或功利主义的精神。在这种狭隘的科学观支配下,我们的科研势必造成重实证轻创新,或者重应用轻理论、重技术轻科学的局面;我们的管理势必造成重数量 (量化指标)轻质量(创新性)、重事实(实证依据)轻人文(文化氛围),或者重技术指标轻理论创新,甚至以经济指标来衡量科技水平的局面。这种氛围,显然非常不利于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非常不利于取得世界一流的原始性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创新文化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而且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创新应当是科学进步的灵魂;科学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精神性,创新文化应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推动科技创新,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再次,有助于推动产业和产品的自主创新,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动力。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依靠创新型教育,依靠创新型科技,而且更需要依靠创新型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依靠产学研三者创造性的结合,从而使教育和科技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创新文化对产业领域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产学研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创造性的结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局面?如何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更多地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何改变产业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地克服某些关键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依靠创新精神来解决,不仅需要依靠科技及其应用的创新,而且需要依靠产业及其产品的创新,更需要依靠二者相互结合方式的创新,从而推动科技和经济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这就是说,产业领域同样需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同样需要将“创新”提升到“灵魂”位置。

最后,有助于为走自主创新道路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从而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非只是一个或数个领域的事业,而是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一方面,创新型国家本身就意味着全面创新的含义:不仅包括教育、科技和产业等等方面的创新,而且还包括文化、制度和观念等等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要使创新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就应当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精神文化氛围,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无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长及其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个人素养,而且还取决于外部环境。如果我们的精神文化氛围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高度,如果我们的观念还沿袭那种“学而优则仕”及其“官本位”的传统,如果我们的管理缺少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显然非常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非常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创新文化的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为全方位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从而在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教育、科技、文化等创新活动。

标签:;  ;  ;  ;  

书面谈话:-2自主创新呼唤创新文化_创新型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