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分析_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试析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未来发展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70.7

      1 智慧档案馆的悄然兴起

      2008年1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按照IBM的定义,“智慧地球”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世界正在向仪器和工具化方向演变;二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世界正在向互联化方向演变;三是更深入的智能化——所有事物正在向智能化演变。[1]随后,IBM又重点推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于是,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事物不断涌现,智慧技术和智慧服务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作为以技术为支持,以服务为目标的智慧档案馆也呼之欲出。

      2010年9月,上海市档案系统正式启动“就地查询、跨馆出证”的馆际联动机制。随着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上海市档案局馆又加紧推进“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目标的实现,加快建设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充分实现融入智慧城市的档案服务,这也将成为智慧档案馆智慧服务的主要内容。[2]2011年,南京市档案馆提出了“智慧档案”的新理念,并把“智慧档案”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核心和工作目标;同年,南京市档案局馆与南京市信息中心和江苏邮电规划设计院等单位通力合作,完成了《南京市“智慧档案”建设规划》、《南京市智慧档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智慧档案”工程的规划和方案,这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顶层设计创造了条件。[3]2013年,青岛市档案局馆提出开展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新目标。青岛市智慧档案馆建设依托档案馆资源优势,以电子文件和专业数据库等新型档案资源归档和进馆为重点,建立档案智慧收集平台,实现电子档案智能采集;采用物联网和射频技术,对档案实体实行电子标签化管理,建立档案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档案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跟进知识管理、数据仓库、三网融合、移动服务等新技术,构建档案信息智慧泛在的智慧档案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并发挥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采用虚拟化等档案信息长久保存新技术,构建档案信息智慧保护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备份、数据安全的智慧检测;依托金宏网,构建机关和企业档案智慧监督平台,实现档案归档和管理的智能监管和远程指导、知识保障,提升全市档案业务监督管理效能。[4]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档案部门在“智慧档案”或“智慧档案馆”的探索和建设方面都还处于概念阶段或是理论探讨阶段,唯有青岛市智慧档案馆是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和建设的智慧档案馆。尽管其仍在探索和建设中,很多内容、功能、实际效果等还不确定,但它的启动和建设已经标志着我国智慧档案馆的兴起,这也将为我国智慧档案馆的理论研究提供典型案例,并为我国全面建设智慧档案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对智慧档案馆的诸多理解

      鉴于国外档案馆与图书馆有些为同一机构,有些内容和功能则较为相近,故笔者通过检索相关资料发现:“智慧图书馆”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可以追溯到2003年,来自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上发表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论文成果,指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5]随后,M.Buscema等发表的题为The Smart Library Architecture of an Orientation Portal的文章,对智能图书馆建筑进行了探讨[6];Yun-hePan发表的题为Important Developments for the Digital Library:Data Ocean and Smart Library的文章,从工程技术角度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是数据海洋与智慧图书馆的建立[7];Wheaton等发表的题为Why Smart Cities Need Smart Libraries:Stories from the Alaskan Frontier的文章,对阿拉斯加的智能城市智慧图书馆建设进行了分析[8]。由上可见,国外学者已经从信息技术、功能、建筑以及具体建设实践等角度探究智慧图书馆,同时也对智慧档案馆研究有所借鉴。

      国内关于智慧档案馆的相关理论研究在2009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以后逐渐展开,直到2013年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或观点有:青岛市档案局杨来青等发表的题为《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的文章,从档案信息管理的角度,探究将智慧技术应用于档案馆的目的、途径与方法,并定义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智能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档案馆模式。[9]清华大学档案馆薛四新等发表的题为《智慧档案馆研究思考》的文章,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出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的基础体系架构和主要研究内容。[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档案馆毕娟发表的题为《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的文章,论述了智慧城市环境中智慧型档案馆的基本雏形及特点:沟通感知智慧化、资源管理智能化、建筑设施智慧化、服务创新智慧化,并从思想意识、标准规范、人才体系、交流合作四个方面探讨了智慧型档案馆建设。[11]2014年3月11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和浙江省档案局在杭州联合召开的“智慧档案建设研讨会”中,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付华认为建设智慧档案是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档案局刘芸认为智慧档案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天津市档案局方昀认为智慧档案馆建设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高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刘越男认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怎样拥有数据和管好数据;浙江大学傅荣校认为智慧档案建设需要注意“感知、互联、服务、整合”四方面的内容;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杨安荣将智慧档案馆的整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数据层对应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应用层对应档案利用体系、基础功能层对应档案安全体系。综上所述,我国对智慧档案馆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理念借鉴、概念界定和实践构想阶段,关于智慧档案馆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功能定位、技术应用、标准规范、实践架构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持久的探索和研究,但值得庆幸的是从国家档案局到各省市档案局馆以及相关大学、研究机构都对智慧档案馆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这预示智慧档案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建设将在未来几年里得以全面的发展。

      3 智慧档案馆的智慧内涵及来源

      什么是智慧?智慧,从狭义角度可以解释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12]从广义角度可以概括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才智和智谋[13]。所以说,智慧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它与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密切相关,它是人们获取数据或信息、利用情报、创造知识,以及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谋略和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一架带有8小时燃油的飞机凌晨一点起飞,早上八点航班向卫星发射最后一次的ping数据通信后与地面失去联系,航空公司确认未在中途机场降落,根据飞机的飞行线路和雷达信号判断飞机在飞越印度尼西亚至南印度洋一带时消失。这则新闻中,8为数据,8小时为信息,中途未降落为情报,8小时燃油的飞机飞行距离为知识,飞机可能在南印度洋一带坠机则为智慧。由此可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有背景的数据,情报是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是呈现规律的信息,智慧是综合以上各种数据、信息、情报和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将智慧档案馆概括为:综合档案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来解决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问题的智慧化系统和平台。那么,智慧档案馆的智慧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其来自于智慧化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输出信息,并利用信息实现更广泛的交互。智慧化系统包括三个主要要素:一是感知,即通过摄像头、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对位置、距离、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感应、识别、跟踪和监控;二是获取,即通过上述传感设备以及互联网和通信网等对重要信息进行智能化获取和筛选;三是应用,即通过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语义判断等技术和方式,将信息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与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信息的高效管理和智慧服务。

      4 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

      如果说过去的传统档案馆以保管为重,现在的数字档案馆以保管和服务并重的话,那么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将更侧重于服务。因为,信息的价值在于传播、共享和利用,尤其在未来的互联网社会,档案信息的公开程度将越来越高,档案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也将越来越重要。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其职责和目标就是以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主线,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14]进而实现安全、便捷、个性、智能的档案信息服务。

      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将是在传统档案服务基础上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技术充分挖掘档案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泛在化、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且随时、随地、随心的利用服务。未来的智慧服务方式将包括:网络化服务、感知化服务、系统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网络化服务方式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实现档案馆信息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服务;感知化服务方式是利用感知技术、网络技术等,增强档案馆中人与人(档案人员与利用人员)、人与物(档案人员与档案)、物与物(档案与库房、柜架)之间的相互感知度,进而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如用户感知、档案定位、移动馆藏、手机导航等服务;系统化服务方式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公众需要的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集成、融合,从而提供综合性、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智能化服务方式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根据利用者的实时状态及需求,提供更加动态化和智能化的服务。[15]

      5 智慧档案馆的未来发展

      5.1 技术的应用

      构建智慧档案馆的根本目标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16]。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则是智慧档案馆目标实现的四大关键新技术:物联网采集数据、云计算处理数据、移动互联网传输数据、大数据挖掘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集成应用将推动智慧档案馆的充分应用和模式创新。

      5.1.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17]。物联网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感、联、知、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智慧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和机器对机器(M2M)等,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中的应用首先将以射频识别(RFID)关键技术为主。智慧档案馆可以为档案实体植入RFID标签,记录该档案的存放地点、档号、档案名称、归档时间、利用状态等相关信息,通过RFID的传感功能对外界的温度、湿度、位置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利用RFID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功能将档案、设备、库房、建筑、档案工作者、用户之间建立网状联系,使档案工作者或用户可以感知档案的实体状态和内容信息,为档案信息的实时管理和智能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5.1.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方便而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的管理或与服务供应商交互来快速配置和提供。[18]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是云计算的其中两大功能,这两种功能将在智慧档案馆解决海量数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档案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档案信息具有安全保密的特殊性质,这就决定了智慧档案馆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而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即是应用私有云的云存储和云处理功能。通过将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管理软件等集成为档案云管理平台,既有利于减少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又有利于保证海量档案数据的安全、有效存储,还有利于这些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19]

      5.1.3 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新兴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关键应用在于:移动性管理、多种接入方式、个性化服务、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证、寻址与定位。这些应用将对智慧档案馆实现随时随地检索、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和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安全传输创造条件。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智能终端的盛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方式,而随着4G网络的到来,人们将可以更加方便且快速地通过触手可及的移动终端获取更加多元且丰富的网络信息。智慧档案馆将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移动档案馆服务模式(尤以手机档案馆为主)来开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手机档案馆服务模式是依托无线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通过便携式的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为主),以无线接入方式,方便灵活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浏览、获取等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20],主要应用包括:手机短信、移动阅读、档案咨询、档案信息公告、快速检索、个性化档案信息定制、信息推送、微信公众号、档案馆APP等服务。

      5.1.4 大数据技术。麦肯锡研究院(MGI)在其2011年5月发布的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中指出,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从宏观角度看,大数据是集资源、技术、理念于一体的新概念,单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为智慧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挖掘并分析档案和用户特征、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些年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国家各级各类档案馆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智慧档案馆中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其中的隐性知识和重要价值,并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和预测用户的需求特征,最终实现智慧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服务和智慧化服务,从而提高智慧档案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图1 智慧档案馆体系架构

      5.2 体系架构的搭建

      智慧档案馆体系架构(如图1)的搭建既要以传统实体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又要在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等方面扩展其功能。一方面,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深化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深化的新技术,丰富和整合档案资源,再造档案信息流通渠道,使档案馆具有感知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能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系统将逐渐突破其实体档案馆的组织边界、自给自足的IT基础设施和档案资源分层分级的管理模式,形成跨实体档案馆乃至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组织和档案资源一体化集约管理与服务模式,它的档案资源形态、技术系统架构、业务管理流程和信息服务模式将随着内外部信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21]

      图1勾画了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架构,它体现了智慧档案馆全面透彻的感知、互动协同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创新四大特征。感知层通过RFID、BAS接口、数据库检测等技术,实现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感知,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数据层通过智能融合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海量档案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安全存储和智能存取;平台层是在网络联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档案业务中各个环节、单位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实现档案资源的集约管理和全面整合;应用层是利用各种检索平台和服务系统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档案信息的集成服务和智慧启迪。

      5.3 资源发现与智能服务

      随着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普遍应用,档案馆的服务转型与变革势在必行,而智慧档案馆在档案资源的发现与增值服务、档案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分析服务以及提高和丰富档案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与内涵将是档案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5.3.1 整合资源、便捷服务。传统的档案资源服务方式主要是依靠用户主动提出需求,档案馆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档案资源,服务过程是从档案馆到用户之间进行单向传递,关注的重点主要是馆藏。随着各类数字资源在档案馆藏中所占比重的升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智慧档案馆将通过信息集成、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对丰富的数字档案资源、网络资源和元数据资源等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这种功能可以通过智慧档案馆的资源发现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可以促进档案馆充分而合理地整合数字档案资源,同时使得档案系统内部不同服务平台相融合,打造智能化的档案数字资源获取和服务功能的融合,最终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满足用户全方位获取档案数字资源的需求。[22]

      5.3.2 移动互联、泛在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空间和服务手段等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智慧档案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网和移动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一个泛在的档案信息服务环境。目前,作为使用方便、覆盖大众的移动终端因其具有使用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发现与获取已成为一种趋势。[23]智慧档案馆的泛在服务将是一种动态的、无缝的、交互式的信息传递与知识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数字电视、智能移动终端为传播媒介,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档案资源与信息服务。

      5.3.3 知识组织、智能服务。未来档案馆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匮乏与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泛滥、无序以及存取障碍与用户选择和获取之间的矛盾,档案馆必须提供更准确、更方便、更人性化的服务。智慧档案馆将需要对现有的档案馆业务管理和服务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形成“新一代档案馆服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1)“全媒体”资源管理能力。传统档案管理系统以纸质馆藏为主要对象,而新系统除继续支持纸质馆藏的管理之外,还纳入了数字馆藏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形成“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进化为统一的资源发现系统,真正成为适应智慧档案馆需求而提供档案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支撑的资源管理平台。(2)“全网域”的资源发现能力。传统档案管理系统以档案馆的业务管理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注重流程的规范化,档案检索系统是向读者提供的主要工具,而新系统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设计,强调各类档案资源的统一揭示和“发现”能力,不仅提供馆藏资源的发现,同时可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源的发现。[24](3)智慧化的服务能力。传统的档案服务系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实际表达需求来设计,新系统将采用RFID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自动感知、情境相关和智能服务,该系统将实现资源组织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关联,从而提供自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

标签:;  ;  ;  ;  ;  ;  ;  

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分析_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