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然而城市生态问题却逐渐凸显,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海绵城市理论的引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不仅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也有效解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推进方法
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建设诸多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在气候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很容易出现内涝和干旱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海绵城市理念是在遵循生态优先和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城市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备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干旱和洪涝时发挥出巨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使雨水能够在城市实现积存、渗透以及净化,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2.1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摒弃以往的城市规划理念,对海绵城市的基本作用、内涵以及应用方法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的生态观为基础,重点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城市与生态的空间关系等内容。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做到尊重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对海绵城市理念加以灵活、深刻的把握,从而提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
2.2仿生人工海绵体的构建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在海绵体人工构建与保护的同时,通过仿生人工海绵体来增强城市的雨水储存和收集能力,常用方法包括: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科学分析城市洪涝情况,使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利用城市市政试点或大型停车场,对再生水的专用通道和设施加以建设,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仿生海绵体,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2.3建设和改造生态海绵体
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生态海绵体的人工改造和建设,在城市生态海绵体相对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建设和改造海绵体,从而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其生态海绵体的数量。常用的生态海绵体人工改造建设方法包括:改造城市园林绿地,利用下凹式或滞留塘等形式收集雨水,并将其与绿地景观资源相互结合;对城市水系加以改造和构建,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对传统的绿地布局形式进行调整,在有效控制投资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积的基础上,以面积更小、更为分散下沉式绿地取代以往集中的绿地建设形式,从而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设置人工绿地和园林,增强城市的洪水弹性应变能力。
2.4天然海绵体的修复和保护
城市规划建设中常用的天然海绵体恢复和保护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生态走廊的构建,加强天然海绵体保护措施,从而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构建起生态海绵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天然海绵体的作用;二是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砌岸、水植物培养以及淤泥疏浚等措施,从而有效修复绿色生态系统,保证天然海绵体的调洪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对非建区和建区进行准确划分,利用强制性的方法对天然海绵体加以保护,避免其受到破坏。
2.5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管理者需要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并做好城市规划之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进行专项的城市规划研究,并以相关研究结果为依据,对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加以评估,从而确定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和处理现状以及潜在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的基础,会对城市的开发策略和开发原则产生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经过城市水系和道路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能够为海绵城市的构建,以及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等特征来划分汇水分区,对城市建设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主导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就是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规划,所以其与水资源的配置息息相关,所以应发挥水利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协调住建、环保等有关部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逐步把雨洪资源纳入到城市水资源配置体系当中去。
3.2推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虽然海绵城市的建设体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和作用,但毕竟其涉及到城市规划、供水、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所以城市规划中如何实践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必须要开展深入的研究。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所以提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引导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提高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3.3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面广,所以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不能盲目追求进度而忽略效果,所以在城市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前还应选取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城市小区、园区、高校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试点地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交流,切实起到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如2015年佛山市以“5+2”重点区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带动全市海绵城市工作的整体推进。目前,全市海绵化面积累计超过70平方公里,在佛山新城、禅城奇槎片区、南海里水河、顺德桂畔海等区域初现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另外在公共建筑实施屋顶绿化、室外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回用措施,市政人行道透水铺装设计,河涌堤岸利用生态驳岸打造滨水景观,龙舟广场二期项目采用干式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设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其景观效果如下图1所示。佛山新城全面融入雨水综合管理、绿色建筑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2016年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图1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当前形势下对于城市雨洪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对当前城市规划编制突破以往的束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视,在实际的规划中按照海绵城市相关理念的要求,提高城市的建设能力,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菊.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城市建筑.2016.
[2]孙小松.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
[3]孙伟.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
论文作者:杨成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理念论文; 海绵体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