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轮换制下学校组织政治的博弈分析_博弈论文

校长轮换制下学校组织政治的博弈分析_博弈论文

校长轮岗制下学校组织政治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政治论文,组织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校长轮岗制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近几年试行校长轮岗制的个别地区和学校中,也出现了一些管理失效的问题,使学校陷入了组织政治的泥潭当中。从博弈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破解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长轮岗制下管理失效学校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公然违纪与集体犯规

在这种管理失效的学校当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教师违纪现象。例如:某校教务处发现A教师旷课一节。事后处理时,A教师却要求出示证明其旷课的证据。教务处请该班学生作证,而该班学生受A教师胁迫,竟全体作证A未旷课。

教师们还经常抱成团违纪。例如:某校制定了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的制度。但开学第一天,该校所有教师竟统一按同样标准向学生收取了额外的教辅资料费。

2.中层干部回避与畏缩

在管理失效的学校当中,为避免冲突,许多中层干部一方面对教师的违纪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不得不忍辱负重加重自己的工作负担,以维持学校的基本正常运转。还有个别干部与违纪教师站在一起,或是为违纪教师开脱,或是为其通风报信,或是直接参与违纪。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管理更为混乱。

3.校长管理低效无力

在这样的学校氛围中,轮岗校长们普遍感觉无奈和无力。新的管理计划、管理制度根本无法落实。一些风格强硬的校长曾尝试过强行推进,却遭到违纪教师的群体围攻,最后不得不在教育部门要求确保学校稳定的压力下收回成命。在个别地方,一些违纪教师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甚至在公开场合对校长进行人身攻击。一些校长尝试与教师进行思想、感情沟通,但发现受到教师群体性的敌视。教师对校长保持高度戒心,对校长们说的话高度怀疑,甚至将其真诚的谈话传为笑话。由于管理失效,学校工作漏洞百出,各方面的投诉、举报、批评、指责乃至诉讼令校长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4.教育行政部门承受压力

由于学校的社会职责不能正常履行,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承受着领导不力的巨大压力。

二、校长轮岗制下管理失效学校中的组织政治博弈分析

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学校的组织政治博弈格局已经陷入非合作博弈当中,而且违纪教师占据了博弈的主动权。组织政治的概念来自组织行为学,一般是指在情况不明或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组织行为主体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博弈论(Game Theory)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解决策略的学科。它认为,人人都会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使用博弈规则创造均衡,影响结果。

学校组织政治博弈的参与方主要有:教师、中层干部、校长、上级教育部门。校长作为联系各方的枢纽,在博弈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各方之间应该是合作性博弈关系,但在校长轮岗制下,博弈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1.教师的博弈选择

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多选择以自身的努力工作来谋求职业发展。但在校长轮岗制下,由于校长定期轮换,所以校长能够对教师产生控制力的因素均大幅度减少。例如:由于熟悉、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教师感到自己在该校长任期内被提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评先晋级需要长期的工作业绩积累,教师对于校长能在任期内帮其解决此问题的期望值降低;虽然校长对教师福利奖金的发放有发言权,但如果违纪可以谋得更多的灰色收入,教师也感到没有必要去迎合校长。同时,由于校长定期轮换,在学校里总是处于相对“外来人”的地位,而教师们长期共事,容易形成“自己人”的身份认同,所以他们在与学校管理者对抗当中容易选择“团结”。

由于教师对采取不合作行为需支付的成本、对采取合作行为可能获得的收益的预估均大大降低,因此他们很容易在博弈格局中选择不合作。

2.中层干部的博弈选择

由于校长定期轮换,新校长对学校人员不熟悉,所以一般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调整中层管理班子。这样,中层干部实际上并不是由在任校长任命的,他们会认为自己继任的支持力量不是来自于现任校长,而是来自于教师。因此,在处理校长与教师的矛盾时,他们的选择通常是退缩、回避,甚至与违纪教师同流。那么,新校长大幅度更换中层管理干部是否可行?且不说其任命的成功性有多大,单就这样做可能产生的一个效果就足以令人心寒:中层干部会产生“一朝天子一朝臣”,干不长久,干多久算多久的心理,最终其博弈选择仍是与普通教师站在一起。

中层干部对退缩成本的预估大大降低,对认真管理支付成本的预估又大大提高,因此很容易选择回避、退缩策略。

3.校长的博弈选择

由于轮岗校长的管理经验均来自非轮岗学校,因此他们会本能地选择合作性博弈的管理策略。但由于前述原因,这些博弈手段常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责任感的校长会继续沿用合作性博弈策略,且加大管理力度,从一定程度上遏制非合作性博弈格局的发展,从外在表现上部分解决问题。但因策略与格局相左,所以一旦有事件发生,仍然可能使问题再度爆发。

一些荣誉感强的校长在教师们的顶撞、干部们的拖延中会感到人格受侮辱,毅然选择退出。在某些地区,公招校级干部时,甚至出现了报名人数不及公招人数的情况。

也有一些具有专业感的校长会选择适应校长轮岗制的管理方式,适应学校的博弈变局,改进博弈策略,从而顺利地走上校长专业化的道路。

4.教育行政部门的博弈选择

教育行政部门推行校长轮岗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学校出现管理失效问题的初期,教育部门通常会认为,这是学校教师与新校长尚未相互适应而出现的自然现象。当管理失效的范围较大、程度较重时,问题的根源已经混淆在难于应付的各种矛盾当中而显得模糊不清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改革政绩,校长轮岗制还会被坚持下去,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现存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更为频繁地更换校长。这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力度最大而成本最小的博弈措施,但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加重了管理失效的程度。

三、校长轮岗制下有效管理所需要的博弈策略

1.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效博弈策略

(1)安排轮岗校长到有工作经历的学校,维护合作性博弈格局。

由于轮岗校长是“荣归故里”,学校的干部教师与其有共事经历,所以三方容易培养起信任感、信赖感,互相支持。校长对学校教职工有较多的了解,也减少了管理失误的可能性。这样,既可以较顺利地实行校长轮岗制,又可以不改变学校的传统合作性博弈格局。

(2)不严格确定轮岗期限,形成不完全信息博弈。

在博弈中,信息具有重要影响。轮岗制下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教师对校长任期不长信息的确定。如果不严格确定轮岗期限,就能大大提高教师对违纪行为成本的预估,强化校长的主动权。

(3)提升校长的职业素质,适应轮岗学校的博弈格局。

校长轮岗制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现实而紧迫的要求,没有较为全面的管理素质,轮岗校长就很难在新学校中开展好工作。因此,从长远看,应强力推进校长专业发展;从短期看,应当组织专题培训和研讨,使轮岗校长对新的工作环境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策略准备,把握博弈的主动权。

(4)赋予校长足够的权力,保持校长在“斗鸡博弈”中的强势地位。

对于已经出现管理失效情况的学校,在“斗鸡博弈”格局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必须保持校长在学校的强势地位。首先,对校长合法、合理的管理行为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尝试下放更多的权力给轮岗制学校的校长,以弥补传统校长权力减弱的空缺。

2.校长的有效博弈策略

(1)主动融合策略:迅速融入教职工群体,使违纪教师之间形成“囚徒困境”。

博弈的次序不同将影响不同博弈格局的形成。新校长到任后,教师们会有一个观察和了解的过程。此时,校长应把握主动权,迅速融入教职工群体,避免教师抱团情况的出现。一旦抱团情况被避免,违纪就成为个别教师的个别行为,这有利于在教师间形成“囚徒困境博弈”,即谁不与学校管理方合作,谁付出的成本就高。在此情况下,教师最终理性的选择都是合作。

(2)暂避利害策略: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高度谨慎,避免挑动“斗鸡博弈”。

新校长到位后,要避免迅速出台关于利益问题的改革措施。在利益受到影响时,教职工很容易迅速抱成团。一旦新校长在开展工作之初就出现失败和退缩,就会大大鼓励教职工的不合作倾向。

(3)积极影响策略:依法行政,民主管理,发挥组织政治的积极作用。

组织政治是每一个规模单位里的客观存在。除了消极作用外,组织政治也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与高层间的互动、组织正式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校长应通过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让教师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发表意见,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4)长期涵养策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突破内部组织政治的博弈框架,引导良性博弈格局的形成。

校长应引导教师关注专业成长、职业规划,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以发展、成长的广阔视野突破狭隘的校内组织政治的局限,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最终形成良性的合作博弈格局。

标签:;  ;  

校长轮换制下学校组织政治的博弈分析_博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