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对如东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具体成效及做法做以阐述,并提出今后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经济;发展
1 前言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2.2科技含量不高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
2.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
2.4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搜集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手段落后,通讯工具仅仅是电话、手机而已。销售渠道不宽,多为过去建立的客户群体,缺乏开拓意识。与此同时,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受自身条件限制,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提供全面、持续的市场信息。“信息入乡”工程进村入户到企工作任务艰巨。
3 立足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3.1依据实际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持续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
首先是要制定出拓展农业对外开放领域的新政策。要运用最为优惠的农业产业政策,全面引入资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优秀的农业管理人才及其经营方式,从而切实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其次是要设立农业领域的经济开发区,给予各位农业投资商以及农业开发区以更为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外资与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积极发展生产技术的含量,出口创汇率更加高的农副产品。再次是要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政策上的倾斜,从而更加积极地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最后是要制定出农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性措施,从而切实推动农业基地建设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3.2积极引进与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具备了积极开拓市场,促进生产和深化加工,提供更好服务的综合性功能,其经济能力之强弱以及引领能力之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化之进程,也将决定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之高低。在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到分清主次,确保重点,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与此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吸引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参股农业龙头企业,并且积极鼓励与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市场化竞争当中真正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设立较为稳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农产品基地建设应当始终坚持布局趋向区域化、经营趋向集约化、服务趋向系列化之原则,让农业产业化能够在重点农业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重点行业中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重点区域中形成一定的特色,在重点产品中创立名牌。首先是要积极发动农业企业设立中心基地,并且让基地能够发展成为本公司的农业生产车间。其次是要积极倡导发展统一经营的农业专业化基地,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应当结合土地的流转而设立起一批这类基地,要将股份合作制与企业管理体系引入到基地的建设上,从而巩固企业的内部管理,切实避免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次是要积极扶持发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式的农产品基地。为此,农业企业应当在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上带动大户,并且舍得进行投入,更好地培养本企业需要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3.4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研究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3.5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是加大农业科研课题的工作力度。充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3.6强化领导以切实转变职能
要运用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观点来看待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切切实实地将农业产业作为系统性工程来抓,并且作为关系到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到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找准自身位置,努力加以配合,从而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3.7提高农民素质,注重人才培养
农民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民的素质对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实现和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当地政府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向农民传达现今农业产业化的实时信息以及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常识,提高农民的科学化态度,摆脱旧方法旧技术。多开展农产品教育研讨会等组织活动,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农村中农技人员的能力,加强市场意识,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将知识、技术、方法运用到现实中,带动其他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挑选优秀的人才推进到各大龙头企业中,激发农民的积极带头作用,把技术带进市场,走进地里,才能让农业产业的成果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
4 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确定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当地特色,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聚与组合,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504-505.
[2]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7-130.
[3]韩柱.日本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流通编制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19-24.
[4]韦向新.提升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建议[J].南方农业,2012(4):71-74.
论文作者:王秋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户论文; 龙头企业论文; 农民论文; 农产品论文; 基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