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论文_宋福慧

儿科护理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论文_宋福慧

宋福慧

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 161300

摘要:儿科在医院中属于特殊的科室,需要人性与爱护。儿科护理较为特殊,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护理在不断发展,儿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儿科护理人员己不单单是一个单纯按照医嘱去进行护理的人员,而是在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轮换扮演着或教育者或协调者或管理者等的角色。儿科护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且有条不紊的工作,对于不同的患儿要制定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说,心理素质往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解决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因此,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促进护患关系的进一步融洽,使儿科护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心理素质;护理人员;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医学服务对象已从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发展为整体化治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即护理服务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人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且从根本上去改善医学服务的各个方面,最终促进护患双方的沟通理解,做到诚信服务,儿科护理虽然护理对象比较特殊,但护理服务理念是相通的。为了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必要。

1.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比护理普通患者具有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要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态,知道其心理变化特点,并可以根据心理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兼顾家长的情绪,对家长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年龄阶段不同,因此性格特点往往各异,为此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患儿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注重观察每个患儿的不同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儿刚住院进行治疗时,心中往往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并且周围陌生的人群,包括护理人员。加之疾病的困扰往往会对患儿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患儿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恐惧、紧张、任性,并且产生不信任感,对治疗抵触,此时多数患儿家长往往会采取恐吓的语言,给患儿带来心理阴影,导致患儿更加不愿配合治疗,如在治疗中患儿会产生报复心理,表现为不仅就医时哭闹不安,而且有的还会打骂医护人员,甚至临就诊时逃跑,给就医造成很大困难,不仅家长会产生急躁情绪,给护理工作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难度和压力。此时,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儿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调整心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仅要遵守儿科护理服务规范,对待患儿和家属做到主动热情,面带微笑,还要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神圣,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增强其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2.实行针对性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比较特殊,其对象不仅是人,并且多为孩子,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儿,为此,我们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对于不同的患儿要观察其性格特点和紧张程度,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和对疾病康复的渴望心理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赞扬和安慰,并且使用亲切温馨的语言,使患儿从心理上消除因对外界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同时,根据每个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并在护理方式上要有所改变

3.强化优质服务

对于患儿家长,要求护理人员态度和蔼,不傲慢,以消除患儿疑虑,从行动上让患儿感觉护理人员与自己没有障碍,使家长感到放心,对于出现的一些紧急状况,要求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不理解的患儿和家长要耐心解释,一定要保持冷静,避免医护冲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对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许某种情况与另一种情况相类似,但是其中却有着微小的差别,如果不细心观察则无法发现,在某些特殊时期,患儿数目会增多,特别是出现抢救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慌乱,此时更需要护理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并且注意及时调整心态,因为护理人员一旦出现急躁和厌烦心理,往往会使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患儿及家长不满,甚至产生医患纠纷。因此,护理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儿科护理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要头脑灵活,不受传统医学模式的束缚,面对突发事件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理,保持平和心态,抢救要快,准,稳,轻,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工作。

4.加强学习,提高沟通技巧

对于就诊的患儿来讲,医生的治疗方案需要护理人员实施,而最好的协助者就是家长,对护理人员来讲,在护理工作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护理人员要与患儿打交道,其次,护理人员要与家长打交道,第三,护理人员还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因此,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讲,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想患儿所想,急患儿所急,要像对待亲人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儿,对于农村和经济条件不好的患儿要一视同仁,同样给予热情服务和耐心讲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经常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护理观念,还要学习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在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要带微笑,语速要合适,讲的话要让人听得懂,禁止使用傲慢,生硬,苛刻的语言,另外,穿着要端庄,得体,举止要大方,不涂浓妆上岗,护理时动作要轻,要爱护护理用品,严格按照护理规程进行操作,尤其是无菌操作,先求稳,再求快,再求准,经过学习和培训,我院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文化素质,语言沟通能力,理论水平,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获得了患儿及家长的赞誉,信任与尊重,护理人员的自信心也更强了。

5.讨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特殊意义儿科的护理与其他科室有较大的差别,首先是因为儿科的病人多为患儿,通常父母都比较疼爱孩子,当患儿接受护理时,患儿的家长的心情也比较紧张焦虑,此时对于儿科护理人员来讲,其基本心理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要护理好患儿,同时也要兼顾家长的感受,同时对于不同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反应要给予适合每个患儿的护理方法,儿科护理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理人员更是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以及家庭,社会对患儿和家属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始终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儿着想,始终保持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尽一切努力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这些都需要儿科护理人员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上说,儿科病房可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个性化的环境,如尽可能多地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以自然景色和可

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的壁画,另外被褥可以设计成温馨的颜色,使患儿有在家的感觉,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另外,可以配备传呼系统,便于患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1],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最多,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影响,一个具备较强心理素质的儿科护理人员,要从我做起,注意自身仪表,讲话注意用词和语调,始终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使患儿身心放松,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多与患儿和家长接触,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要多叮嘱与祝愿[2]。

总之,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建立,护理人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手段,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直面困难,接受挑战,同时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使自身变得越来越优秀。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8.

[2]杨绍珍.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8):65-67.

论文作者:宋福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论文_宋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