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居刚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三中学 037600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几年来,中考题型的设计分为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写作三大版块已成定势。在初中学习中,读与写无疑成为重点,也成为中考学生训练的重中之重。面对阅读题,很多同学通过阅读文字,能够根据理解对信息进行归纳,但常出现答题虽有核心可语言组织零乱、语句没有条理层次,甚至厚此薄彼、重心倾斜、没有答题模式的规范,因此而丢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手足无措。
我认为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老师的阅读教学,不只要引导学生如何切入短文、理解内涵,更要让学生的理解准确地变成文字。在十七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每种阅读可能出现的题型给学生建立一种答题模式,让学生在这种固定的答题模式下规范答题步骤。或者说,让学生死记相应题型的答题模式,简化问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既降低了难度,又使答案个性而丰富,就相当于在正确的方向以不同的方式冲向目标。这样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后进生答题要点不准,但在这种模式的规范下步骤完整,可以得分;中等生答题不仅有要点,而且有条理、有步骤,可以得分;优生有条理、有步骤、有要点自不必说,回答的语言会更有文采,有感染力,吸引评卷老师,得高分。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得分或多丢分的现象能有效杜绝,何乐而不为?现就记叙性作品阅读技法做一点浅析。
面对一篇记叙性作品,经过初读,首先要整体感知,通俗地说就是准确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是完成其它所有题型的前提和基础。中心思想虽是一个概念,却是由两部分组成,即“中心”和“思想”。中心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可以归纳出来的有形的东西。思想在初中语文中又叫主旨,是作品的主要意义、用意或目的。这与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有直接的关系,是无形的,是需要学生在归纳中心的基础上挖掘内涵、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悟出来的。换而言之,中心是现象,思想是本质,写作方法是桥梁。在考题中,与中心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两种:“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内容”。对于中心内容的完整概括,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局如何”的格式加以概括。很显然,它考查的正是记叙性作品的要素(作品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学生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对于“一句话概括”题型的回答,模式一般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回答必须有唯一而明确的主语,核心的谓语中心语,是完整的一句话。“在什么情况下”涉及到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或事件的特殊条件与背景。对于“简洁的语言概括”类题型,回答的模式一般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突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作品主要内容的主要要素。当然,此模式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用在作品部分内容的概括上,或自然段段意的概括上。
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记叙文的重要考点之一,文章主旨的把握与概括主要考查学生把握全文主题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属于高层次题。其入手方式可选择:段落及文章整体的主题大意的理解;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主题;抓住文章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抓住文章主线和关键词语,归纳文章主旨。做题应该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通览全文——抓住中心——作者基调——分析概括。首先要明确文章是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目的是抒情还是说理。其次,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概括写人叙事类作品中心思想的一般模式是:“本文通过记叙……,表现了人物的……,赞扬了(批评了)……”。概括写景类中心思想的一般模式是“本文通过描绘……(景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一篇作品有一个好题目,就相当于完成了作品的一半。所以在写作前,拟题、审题尤为关键。阅读时,关注题目,研读题目,就能得出很多与作品有关的暗示的信息,是整体感知作品的一条捷径。因此在考试中,记叙类作品有关题目的考查题型应运而生。纵观历年中考语文记叙性作品的阅读,主要考查的与题目相关的题型有:分析题目的作用,拟题和理解题目的含义。根据十七年的教学经验,我把题目的作用概括为五个方面,做题时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第一,题目概括文章所叙之事。许多记叙文的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中学课本中的《智取生辰纲》等。以文题作为依据,可以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
第二,题目标明文章的行为线索。以线索作为文章标题的记叙文也很常见。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文题极有可能是该文的行文线索,据此就可以合理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如课文《背影》就是以父亲的背影作为文章线索的,《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就是线索人物。
第三,文题点明或暗示文章的主旨。有的文章就是以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抓住这样的文题,当然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如《白杨礼赞》。
第四,文题指出文章的主人公。确定了主人公,便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等。
第五,题目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题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有的文题有新意、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六个馒头》,如此平常的东西为题,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拟题其实就是题目作用的逆反。由题目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找到拟题的途径,如用文章的中心事件拟题、主旨也可以作为题目、主人公作为题目、线索作为题目等。但为了符合题目的一般特征,我们还必须使题目简明、新颖、生动,尽量以词语或短语出现,更加醒目。
作品题目的含义,可以用表层含义加上深层含义。换而言之,就是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基本意思加上和文章主旨相关的比喻义、象征义。前文所说,整体感知全文就是概括中心思想,从主要内容中提炼表层含义,从思想中提炼深层含义,二者相加就是完美无缺的答案。
语文学习,我们要建立大语文观。可在实际考试中,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准确地变成文字,老师对学生应有明确的指导,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以上仅对记叙性作品的整体感知和题目两个方面的常见题型做出拙见,读之有益,皆大欢喜;读之无益,糟粕弃之罢了。
论文作者:鲍居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文章论文; 题目论文; 作品论文; 题型论文; 中心思想论文; 主旨论文; 模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