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 孙全伟 王超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放射科 2663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冠脉磁共振(MR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SCA)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的分析,SCA一直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少创和无创的呼声此起彼伏,这使得MSCT和冠脉MRA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79-02
形象的说,心脏对于机体来说好比发动机,源源不断的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而维持心脏永动性的营养血管就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硬化是指冠状动脉由于某些病变,导致冠脉的管腔变得硬化、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由此而引发的心脏病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被称为“冠心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目前对冠心病的诊断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对病情的判断,现总结几种检查技术,希望在微创甚至无创的基础上对病情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和诊断,其中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以16层MSCT和64层MSCT的应用最为广泛,二者的特异性最强,16层MSCT在诊断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80%~92%[1],64层MS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于16层MSCT而言均明显提高,多在90%~100%[2-4]。因此MSCT无创性冠脉成像可以准确的显示冠脉狭窄的位置以及狭窄的程度,其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均较高,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2、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冠状动脉硬化的标志即是冠状动脉钙化(CAC),换而言之,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钙化。检查冠脉钙化及定量分析,为冠心病的早期筛选及诊断提供了依据,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MSCT是目前检测冠脉钙化最敏感而准确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还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管腔通常情况,MSCT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的主干及2~3级分支,以及管腔的通畅情况,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钙化计数的手段。MSCT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尤其是前降段病变的显示率最高。CAC预测冠心病在前降支及左主干的敏感性最高,在右冠脉各分支的敏感性则相对较低。但是,MSCT对于CAC的评估受心率波动及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血管内对比剂的部分容积效应也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迅速发展成为诊断和评价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低危、快速等优点,不仅提高了对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也提高了对冠脉钙化的效率,另外,在对于灌装动脉支架放置术后的疗效评价及随访,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文献[2]报道了支架术复查应用MSCT的效果,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3.0%、63.3%、99.3%。此外,MSCT对于冠状动脉变异[5]以及心功能分析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
长久以来,SCA一直被临床视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目前可以明确病变位置的诊断方法,并且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评价冠脉狭窄的标准一般采用TIMI实验所提供的分级标准: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②I级: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③II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④III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迅速地充盈和消除,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
SCA的主要目的是可以评价冠脉走形、数量和畸形;可以评价有无病变和病变范围大小;同时可以对冠脉功能性改变做出评估;还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SCA除了可以诊断冠心病,还可以根据冠脉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做到诊治合一。SCA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此项检查为有创检查,操作繁琐,检查费用高,并且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甚至会有一些并发症[8-9]。但尽管如此,对于冠心病的诊断,SCA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三.冠脉磁共振MRA的应用
冠脉MRA是一种在无创的基础上能对冠脉进行显影的技术。冠脉MRA不仅能使冠脉显影,还能对不同状态下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并且对局部的心肌劳损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开放程度进行评估,冠脉MRA亦能显示软组织,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等。
冠脉MRA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并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在目前研究状况下仍具有一些局限性:3D冠脉MRA在呼气末阶段无法获得全部图像,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对病人的要求很高,病人需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并且在整个数据采集过程中不能动[10],并且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于图像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后期发展中应把重点放在加快数据采集速度和提高图像质量上。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冠脉MRA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美华,张郡,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2008,6(10);1236-1237
[2]王鑫,唐亮,何平,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临床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1):1116-1117
[3]何忆雯,秦永文,丁仲如,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10-13.
[4]Ropers D,Rixe J ,Anders K ,et al.Uesfulness of multi detector rou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64-x 0.6-mm collimation and 330-ms rotation for the nonincasive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coroanry artery stenses.Am J Cardiol,2006,97(3):343-348.
[5]王升平,心肌桥及其影像学评价,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4):432-437.
[6]杨青苗,吕树铮,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临床应用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1):73-76.
[7]魏强,洪涛,潘翠珍,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治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1):36-39.
[8]岛思森,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15):380-383.
[9]王怡宁,金征宇,孔令燕等,统一体位在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8):813-816.
[10]Nikolaou K ,Huber A, et al.Intraindividual comparion of contrast-enhanced 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navigator-echo-bas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non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J].Eur Radiol,2002.
论文作者:杜海燕,孙全伟,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冠心病论文; 狭窄论文; 评价论文; 敏感性论文; 造影论文; 螺旋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