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大潮中的西伯利亚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伯利亚论文,大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革命前夕的西伯利亚
在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时期,西伯利亚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寒冷的不受欢迎的地方,仿 佛只有罪犯和流放者才适合这恶劣的气候和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然而到19世纪末,由 于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这里的人口戏剧般地膨胀起来,增长势头持续到1914年。从欧 俄地区涌来的移民潮是沙皇政府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同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也推 动了这一进程。
人口迁移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所有来 到西伯利亚的定居者都拥有一块特许的“视野内的土地”。在革命前的20年里,西伯利 亚的播种面积增长了122%,而每年大约3/4的收成都在市场上出售。由于采用了比欧俄 先进的技术,大量谷物被出口,畜牧业也随着奶油生产的成功而发展起来。出口的快速 增长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贸易的成长,产业和城市的发展也呈现出稳定的态势。在最大的六个城市—— 托木斯克、伊尔库次克、鄂木斯克、赤塔、符拉迪沃斯托克、新西伯利亚,人口增长幅 度从两倍到八倍不等。许多企业有外国投资支持,虽然冶金业在18世纪已形成,矿业对 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但西伯利亚并没有大型制造业。到1914年,金属工业仅仅是 西伯利亚产业收入的8%。西伯利亚产业的扩展主要在服务业和食品加工业。尽管缓慢, 西伯利亚的工人阶级也已出现,1900—1912年间数量突飞猛进,1913年城市工人阶级达 25万人。这些工人中的9000人从事原材料的出口,保障着首都和铁路沿线地区的制造业 。在革命前夕,西伯利亚人口仍然势不可挡地农业化,据统计,农业化人口占总人口的 97.2%~97.5%,而这一地区是俄罗斯帝国工业化最少的地区[1]。
这种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造成了西伯利亚独特的政治氛围。一些历史学者把西伯利亚 归结为“有尺度的温和的政治和社会”,这一特征在温和势力占据的互助社里表现得尤 为突出。西伯利亚社会最大的力量是稳健的中间派。尽管社会革命党左翼和崩得分子之 间存在矛盾,但程度同欧俄的党派分歧相比并不严重。一个强大的农民阶层、一个弱小 的工人阶级、一个无足轻重的土地贵族,这一切导致西伯利亚的社会民主不同于欧俄的 城市。所有这些状况使1917年的西伯利亚呈现出较欧俄相对稳定和安宁的社会环境[2] 。
把西伯利亚社会描绘得过于温和也是错误的。对地方政府不满的种子已先于马克思主 义播撒在西伯利亚大地上。例如,地方主义者希望西伯利亚从俄罗斯的殖民枷锁中解脱 出来,这不仅对地区经济是促动,而且使自觉意识出现,要求地方自治的呼声高涨。俄 罗斯官员的腐化,文化和教育措施的贫瘠,不会讲俄语的土著居民的困难境遇以及流放 体制的永久使用,使一些不想完全独立的地方主义者流露出对沙皇政府的不满[3]。与 此同时,被沙皇政府流放的政治家开辟了革命阵地,用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武装者 起义。工人阶级的组织虽尚处于幼年时期,但东西伯利亚勒拿河黄金行业罢工工人遭到 屠杀事件点燃了产业界多年埋藏的不安,轰轰烈烈的革命很快展开了。
二、革命的进程
随着四月革命和沙皇政府的颠覆,各派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了。1917年的西伯利亚成 为关切农民利益的右翼社会革命者的政治舞台。农民既不想要沙皇也不想要布尔什维克 ,而是要发展农业合作社和提高生活条件,解决土地争端。少数民族对政治和民族主义 表现出淡漠[4]。1917年3月,西伯利亚农民运动发端,尽管特殊的地区因素制约着运动 的发展,但星星之火很快也形成了燎原之势。3—4月份,几乎没有夺取任何土地。5—6 月间,土地被大量占有,主要由农民委员会、村社和乡苏维埃掌管。夺取土地成为运动 的主要形式。8—10月,占有土地的现象在西伯利亚随处可见,国家对森林也失去控制 。尽管各个省份和地区暴动的形式随着地方特殊的因素而不一致,但是对临时政府食品 政策的抵抗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大批农民拒绝将地方自治机制引入 村庄,政府因此也缺乏信心。地方自治机构的选举到深秋才结束,只有预期选票的35% 。显而易见,农民只关心自己的地区利益[1](P163)。
西方学者最近研究成果表明,地方主义和自治成为1917年政治形势的特征,甚至在俄 罗斯人口最兴旺时期,也没有如此鲜明的特殊性。当1917年州被组建,立宪会议没有候 选人,革命给西伯利亚地方主义带来现实的问题。几乎同时,在托木斯克,一个农民大 会投票选举西伯利亚自治机构,而各省议会通过全俄杜马要求自治。然而地方的立宪会 议十分受冷落,参会67个代表中仅3个是农民,其余的代表参加了10月在托木斯克举行 的全俄大会,制定了通过杜马选举选举最高立法机构的章程。在11月的大会上提出反对 布尔什维克的主张,革命的领导权被社会革命党掌握,他们很明显希望在西伯利亚自治 运动中获得支持。大会建立了一个执行机构——临时的西伯利亚委员会,呼吁杜马的民 主选举,招募军队为委员会提供军事保障。在1918年1月,委员会决定召集杜马,号召 在俄联邦内实行西伯利亚自治,谴责人民苏维埃解散立宪会议和同德国签订和约。如此 大张旗鼓地同革命作对的姿态,导致布尔什维克在1月28日用武力解散了杜马[5]。
一个弱小的工人阶级、少数真正贫穷的农民、大量的地主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这 一切表明西伯利亚社会对布尔什维克支持的潜在可能性是很小的。尽管社会革命党在19 17年11月的立宪会议中获得了最多的选票,布尔什维克仅得到10%的选票,对于西伯利 亚布尔什维克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他们的地位,获得控制社会的权利。随着沙皇 政府体罚和流放体制的废除,许多布尔什维克领袖返回欧俄,留下来的只是缺乏准备的 地方力量去完成西伯利亚的革命任务。团结并加强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组织是一个缓慢 的过程。在1917年4月一个布尔什维克会议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方局,以便发展同 西伯利亚各地布尔什维克的联系。同年8月一个全西伯利亚地区布尔什维克会议也在克 拉斯诺亚尔斯克召开,有5000名党员参加,建立西伯利亚地方当局来领导西伯利亚的政 党活动。到9月中旬,在西伯利亚中心城市如托木斯克和鄂木斯克的社会民主组织已经 分裂,同布尔什维克走到同一条战线上。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中心,在统一苏维埃目 标的激励下,在苏维埃和各政党组织间的革命宣传日益扩大,对于布尔什维克根据地的 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称十月革命后的六个月是政权的空位期。当时布尔什维克的权力得到零星地和 间歇地巩固,地方苏维埃仅偶尔同莫斯科有联系。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人数1917年仅12 000人[6],领导者产生于西伯利亚本土,而且常常是从社会革命党人中分裂出来的,政 治力量主要集中在一些保守势力强的城市且分散而相互孤立,而且离欧俄革命中心太远 ,这一切都阻碍了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运动的发展。然而同军事力量结合的政治策略使 布尔什维克得到了西伯利亚的控制权。10月29日控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1月控制伊尔 库次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12月控制了托木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仅仅在伊尔库次克发 生了激烈的斗争。1918年4月布里亚特人从乌兰乌德挺进时,布尔什维克的势力已经达 到旧帝国的东部边界。但是他们没有能够巩固成果,最后被软弱和无组织的抵抗力量摧 毁。有讽刺意味的是,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地区一个接一个地掀起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风 暴。
布尔什维克对西伯利亚不足六个月的统治,对于提高其党派地位作用甚微,它不受欢 迎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的不适宜,如对谷物和其他农业物资及马匹强行征用。欧俄和西 欧的市场被切断,西伯利亚储存了大量的谷物,在1917年8月列宁就洞察到了西伯利亚 形势。在1918年年初,他打算将布尔什维克根据地移到西伯利亚,但一个因素影响了这 一设想的实施,那就是恐惧德国的侵入[8]。在十月革命后的六个月内,80%的谷物从西 伯利亚运到欧俄中心地带。
外国武装干涉结束了这一时期布尔什维克的统治。由于看到布尔什维克向远东的扩展 威胁其利益,日本于1918年4月5日出兵符拉迪沃斯托克,很快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进军到 贝加尔湖,途中给白匪军以支持。在1918年5月由15000名旧战犯组成的捷克兵团发动暴 乱。捷军在地下自卫军、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分子的配合下,9月1 日,推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维埃政权,到8月滨海省和阿穆尔省政权均被摧毁。1918 年秋,在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苏维埃政权在西伯利亚被颠覆了。
三、结论
西伯利亚革命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欧俄地区遥相呼应,共同掀起 了波涛汹涌的革命浪潮,但与中心地带的革命相比,它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
革命前夕的西伯利亚社会形势较欧俄地区相对稳定。农民境况并不十分悲惨,土地的 争端也不很严峻。工业化规模较小,工人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上由于中间势力的存在使 党派斗争并不尖锐。正如一位前苏联作家描述的那样:“如果十月革命没有在俄中心地 带爆发,那么数十年之内西伯利亚不会有革命”。
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与欧俄相比力量薄弱,影响较小。由于西伯利亚特殊的地理位置 ,远离中心地区,接受的革命宣传少,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不高。例如社会革命党人在 农民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大部分农民还相信立宪会议的人民性。再者由于缺乏用共产主 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优秀的革命领袖,缺乏稳固的宣传革命的阵地和舆论工具,西伯利亚 的布尔什维克很难把握住前进的方向,以至制定了不合实际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反革命势力十分强大,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不仅要同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 克、崩得分子做斗争,还要同地方割据势力相抗衡,建立苏维埃的过程是十分缓慢和艰 难的。
西伯利亚的十月革命最终以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被颠覆而结束。但发生在这一 地区的活动对于俄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捷克军团起义不仅标志内战 的全面爆发,而且开始了西伯利亚历史上一个显著的混乱无秩序的时期,内战最后于19 22年在东西伯利亚以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