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调查:沟通难问题突出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对1500名学生进行专项调查并给出答案:61%的受访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等问题,31%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谈,3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谈。以青春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只有4%的高中生是从父母的教育中得到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日本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82.0%),其次是美国高中生(73.8%),韩国高中生排在第三位(70.1%),中国高中生排在最后(54.8%)。该调查同时显示,在烦恼的时候,21.0%的中国高中生无人倾诉,在四国中所占比例最高。 2014年,上海市某中学高二女生陈冲,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市12所中学实施了一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时,93%的受访学生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兴趣的文体明星”“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排在最后的才是学习、高考等话题。 就在许多人抱怨子女与父母越来越难沟通的同时,一则关于“中国式接送”的新闻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下众人“吐槽”: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一边是家长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呵护,另一边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对孩子高度关心与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什么会出现与孩子沟通难的问题? 成因分析:过度关心学习或成主因 为什么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呢?产生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的这种现象一般在上中学以后,有孩子本身的问题,也有家长方面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青春期高中生自主意识增强 一方面,进入青春期,高中生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大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逐渐减少,独立性越来越强,并且逐步利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他们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因此,他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高中生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2.和父母缺乏共同语言 我们常常看到,当高中生和自己的同学、伙伴在一起时,有说不完的话,可和父母在一起时,他们一句话也不想说,因为他们和父母没有什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父母找孩子谈话多半是围绕学习,而谈到学习,大多数家长又一味要求成绩好、分数高。对孩子心中喜欢的事物却置之不理,甚至直接扼杀制止。 3.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现在的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来自家人过度的关怀和寄托。家长们动不动就跟孩子说:“孩子啊,我们一家未来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要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爸妈这么辛苦地挣钱供你念书。”孩子因此得到的信息是:年少的他必须得承载一家人幸福的重大责任。如果他学习不佳,考不上好大学,接下来苦的不只是他,更是他的全家。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万一孩子发觉他的能力无法满足父母过高的期望该怎么办?孩子内心也许有挫败感、愧疚感,也有不少的愤怒。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孩子选择逃避,不去面对父母,也拒绝承受压力。 4.父母太过唠叨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老爸老妈说话?”最常听到的回答是:“他们太烦人了。”“烦”是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口中的“烦”,指的是爸妈总是重复要求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让人厌烦。对他们而言,不断地重复,意味着压力不断叠加;不断地重复,也意味着不相信他们有能力。换句话说,当父母亲唠叨他们之时,孩子收到的信息是:我永远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即使我180cm了,已经16岁了,但在父母眼中,自己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一心想独立自主的孩子,当然不愿意陷入如此的困境当中,所以就索性不开口,消极地抵抗来自父母的唠叨。 5.来自父母的伤害 父母之间的不和谐、离异,甚至父母的不良习惯都会给孩子带来残缺的心理,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渴望父母的爱,或是拒绝父母。由最初的恐惧变成厌恶,最终变成沉默。 进入青春发育期,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沟通上的困难。他们常常抱怨“父母越来越不理解我们”,而父母也在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大多数学生会与父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分歧,甚至隔阂、矛盾与冲突。由此引发的问题经常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让高中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要性:沟通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生与父母间良好的沟通是十分有益的,这种益处体现在: 1.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需求、状态,并能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如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谈心,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情感困惑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良好的沟通能在家庭中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给我们安全感和归宿感。有效的沟通,使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同时让我们对家庭、对父母有稳定的情感寄托,自然而然产生安全感和归宿感。 3.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缓解我们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家长以朋友身份和我们沟通时,容易使我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4.良好的沟通可消除代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两代人的相互谅解,消除矛盾,使我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其功能的弱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提倡良好的亲子沟通,充分了解它的重要性。 改善:增进理解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作为子女的高中生,不应该和父母“一句起,两句止”,期望父母单方面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那么如何与父母沟通呢? 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 2.尊重理解是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求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 3.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4.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求得到他们的理解。解释时说话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能迁怒于父母。 心声:沟通那点事 母亲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偷听了父母的谈话 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很多事仿佛都是天经地义的。母亲是传统的柔弱女性,父亲是典型的严父,他们希望我听话、学习用功,我从小就很乖。 渐渐到了桀骜不驯的青春期,我仿佛突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看到了父母的很多不是。我和他们吵架,没念过多少书的父亲被我顶撞得哑口无言。但印象中,似乎父母真的很少跟我计较,通常是一两个小时以后,火气自然就消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也让我有一种获胜的得意——那时候不明白父母拥有与生俱来的无尽的包容,不会当真和子女分个青红皂白。 印象中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了,反正我把母亲气得泪流满面,父亲几乎要揍我!其实,吵完之后我就后悔了,但我死活不肯道歉,逃进自己的房间,锁上门。 几天后回家,一推门,突然看到母亲正坐在书桌前,看我的日记。我当时很生气,母亲似乎有点愧疚,而且眼中闪着泪光。一家人低头无语地吃完了晚饭。睡觉的时候,经过父母的房间,我听到了母亲的叹息:“这个傻孩子,在日记里把自己说得那么坏!她难道不知道,无论她做什么,父母都不会真的生气吗?”“孩子大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不过幸好她已经懂是非了,就是那个犟脾气不知道像谁……”站在门外的我百感交集,一直以为父母是不理解我的,也一直以为早已把父母“看透”了,却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懂! 第二天,我和父母冰释前嫌,我也似乎一夜之间懂得了父母的心。这次经历,将我和父母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后来在很多事情上,我都开始尝试和父母开诚布公地交流,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当然,我也和母亲谈了关于日记的隐私权问题。 母亲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偷听了父母的谈话。大家都用了不恰当的“了解”方式,但因为我们之间有情感的维系,有彼此的宽容和谅解,也促成了我和父母之间更为坦诚的交流。其实,亲子之间的代沟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所有的不理解也许最终都会得到消除。 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过“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能安静地坐下来,和父母诚恳地交流,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跟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会无意中缩小代沟,增进家庭亲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沟通,从心开始_高中生论文
沟通,从心开始_高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