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困扰我国建筑行业安全施工的一个难题,安全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每一位建筑人员都应从内心重视。鉴于此,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家住施工;安全事故;控制措施
一、建筑事故的主要种类
伤亡事故的主要种类有:触电事故、基坑坍塌、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这几类伤亡的死亡人数,每年因工伤死亡人数在百分之七八十,触电占18%-20%,基坑坍塌占5%-7%,机械伤害占6%-10%,物体打击占12%-15%,高处坠落占35%左右,这几类事故被称为建设施工中的五大伤害。
触电事故的主要由于机械、设备、工具等的漏电,使用的电线老化,使用电气工具不符合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电是在施工现场常见的东西,是机械设备等的主要动力来源,各种照明也需要用到电。基坑的坍塌主要是由于今年来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所以地下室的建设也不断增多土方开挖的工作量增加。所以在这一工程中有很多地方并没有按照要求来施工,所以造成这一类事故比较多。机械伤害主要是指的在一些工具的使用中缺少防护而对操作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例如一些木工机械,圆盘锯电平刨等,还有一些钢筋加工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等。高空坠落主要在高处进行作业时,造成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在垂直平面下的上下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人员,很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二、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对策
1、积极建立好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机制
“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可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即企业法人、班组长、项目经理和操作人员集于一身,形成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链。施工单位是主体,企业法人是宏观上的主导人,能对安全生产起主导作用,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引导施工部门安全生产的的发起人。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是安全建设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项目经理必须将安全管理分工明确到个人,明确人员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班组长是施工前线的指挥,是施工前、中、后的把控,每个环节安全建设的开展都需要班组长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安排技术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把控安全生产的最后一环。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理念,是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注意的,安全管理机制链条应当避免违规操作,排除安全隐患,安全作业,一旦出现不安全行为或者有损安全生产的状况产生,应当及时上报,科学处理。
2、加大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建筑企业中企业负责人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可上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同时利用经济手段加大“三违”处罚力度,严重者待岗或下岗。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以及搭设与拆除塔架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资格考试,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3、进一步完善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管控体制
第一,通过科学的创新模式,建立一个全面统一管理模式。现如今,我国在对管理上的模式是分区域的定额式管理。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情况,不规范、不适用的管理模式会妨碍建筑管理的公正性。只有与时俱进的新型科学模式,才能有效率地提升安全管理;第二,需要引进数字化的安全管控模式,为了能够让安全管理模式更加规范,管理起来更加便利,在使用数字化的安全管控能够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带来失误的频率;第三,提高检测设计的质量,更进一步地完善安全管控的编制。这样能够使安全管控编制的文案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且在对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所用的场地与周遭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编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判断
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的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可以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安全风险很难完全消除,而且经常存在于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中,很难及时察觉出来。因此,要充分结合施工安全风险的特征,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要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深入分析安全风险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要加快形成风险识别报告。
5、加强建筑施工有关的工具和用料质量检查
对于这方面要着重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用品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采购施工材料时要细心比对、选择最好的。选择信誉好有保障供货商的同时,施工工地的负责人应和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联合的检查验收。检查好采购材料的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证书的齐全性和真实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用品要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检验,最终合格后,采购的施工材料才可以用在工程的施工上。在需要组装的一些机械类器材时,应该由厂家派具有资质的专人员组装。之后,由施工单位找具有资质的专业检验单位,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在平时机械应落实到监理人员个人进行检查和保养,明确责任制,以免使用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6、消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状况
设置警示牌。可以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工程的总平面图,管理人员以及监督部门的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和写有相关制度的牌等。如果项目施工的场所在市区内,要在施工的现场周围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挡和封闭,且材料的高度不应低于1.8m,在夜间的时候还应当亮起警示灯提示路人。
高处作业时所用到的各类脚手架和操作平台,务必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标准予以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符合安全规范的工具和设备。脚手架要认真按照施工组织的设计来进行搭设,并且要在其周围用绿色的密目式安全网围起来。施工现场的供电应当采用三相五线制,动力开头要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在施工现场的所有用电设备和机械设备都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作为施工单位管理者,应当善于总结安全教训,汲取经验,找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通病,并及时制定相关的整改计划。此外,对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应派人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
7、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我国为了应对目前复杂的建筑形势,虽然出台了配套的法律法规措施,也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执行力上不足,成为了安全管理中的一块短板,政府正处于职能的转型期,建筑行业相关的安全监管薄弱,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一个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监督,安全检查往往是提前通知,施工企业紧急应付,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与建筑市场和招投标管理中心之间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反馈机制,即使政府部门对施工企业进行了有效地监督,但没有及时的反馈到建筑市场和招投标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等重大事件不能起到限制作用,不利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整改,直接影响了建筑安全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事故、触电、中毒、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应加强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坚持对从业人员有权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可以保持经常性,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晓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2]刘赟.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16.
[3]何蕾.基于轨迹交叉论的建筑安全事故预防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4]张静.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与消极后果的结构关系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论文作者:徐孙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人员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事故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风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