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本文对中西医结合的三位一体急救模式进行了研究。方法:很多医院将院前急救中心、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合并,形成了一种中西医结合的三位一体急救中心,采用了统一指挥、联系紧密、制度完善的急救模式,通过对患者抢救过程的观察以及效果的对比,可以了解这种急救模式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结果:采用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从原先的9.0%提升到了35%,存活率从原先的0.2%提升到了2.2%,抢救的时间从原先的55min缩短到现在的28min,患者满意度也从原先的85%,提升到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急救效率,而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三位一体;急救模式
当前社会,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健康,急症病人就医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促进了我国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降低急症病人死亡的概率,很多医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三位一体急救模式,这有效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对某医院实行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介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三位一体急性中心模式。某医院为中医三级甲等医院,用于独立的院前急救中心、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该医院于2004年将这三个独立的部门合并为急救中心,并且由业务部副院长担任急救中心的主任,对急救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还安排常务副主任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抢救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也设有一名副主任,主要是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进行指导。这种急救模式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所以医护人员的中西医比例为1:1,很多医护人员都具有一专多能的优点,在工作中能做到全面兼顾。
1.2患者抢救流程(图1)
1.3管理制度。为了配合三位一体急救模式的建立,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成立三位一体急救中心后,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急救中心规章制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的急救中心日常工作。
1.4现代化的三位一体急救管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了更好的与三位一体急救模式配套,相关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制定出了现代化的急救管理制度。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且根据实践经验,制定出符合医院以及情况的急救模式管理软件。这种新型的管理软件中,还具有呼叫系统、调度指挥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当收到急救电话时,会自动记录求救的电话号码、时间、通话内容,并根据呼叫者位置在电子地图上确定方位,从而派最近的的急救车前往。另外,急救的整个过程都会通过信息转化分享给三位一体的急救中心,使医护人员可以做好准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5急救规范。在制定新的急救规范制度时,相关人员需要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随着近年来急救与危重患者的增多,很多医护人员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一些洗衣急救的理论方法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中医急救的法子却没有得到应用。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需要制定出中西医结合的急救规范,这可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1.6评价指标与方法。在对中西医结合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进行研究后,相关人员制定出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首先,抢救成功率:在急救中心,抢救成功率主要是针对心肺复苏患者,通过对心肺复苏患者在两个时间段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统计,可以将心跳恢复、触及大动脉搏动、血压稳定情况设为抢救成功的评价标准,而患者复苏成功出院后的生活自理情况则作为存活率的评价标准。其次,呼救-关键抢救间期:是以急诊患者从呼救到进入手术室这两个时间段的时间为评价标准。第三,患者综合满意度:在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后,对两个时间段患者的满意度变化为评价标准。第四,中医参与率:在两个时间段中医参与的时间变化为评价标准。最后,年急诊患者量与医院经济收入:也是以两个时间段的变化为评价标准。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率从9. 0%提高到35. 0%,患者存活率从0. 2%提高到2. 2%。
2.2 呼救关键抢救间期:从平均55min缩短到平均28min。
2.3 患者综合满意度:从85%提高到95%。
2.4 中医参与率:从21%增加到46%。
2.5 年急诊患者及经济收入:急诊患者数量从2004年31452人增加到2006年的63458人,提高了103%。抢救患者人数从2004年的369人上升为2006年的1 992人,提高440%。同时为住院部输入大量住院患者,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收益。
3、讨论
3.1应急抢救的速度。近年来,急救患者就医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有着一定关系,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医院需要提高抢救速度,通过实践发现,采用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速度。某医院将院前急救中心与急诊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合并在一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制定出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并根据传送的患者信息,最快的对患者进行手术。传统的工作模式从接到呼救到实施手术需要1h左右,而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只需要30min左右,这极大的缩减了应急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的概率。在医生交替值班的过程中,可以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抢救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不需要浪费医生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多次检查的时间,有效缩短了呼救-关键抢救的时间,病情提高了医院的效益。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采用这种急救新模式,可以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从原先的9%提升到35%,存活率从0.2%提升到了2.2%,初步成功率为1.2%,患者康复出院的概率为0.02%。
3.2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及队伍的稳定性。一般医院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工资强度较大,担负的医疗风险也比较高,而且还没有相应的待遇保障。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全面的急救知识,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做好快速、准确,而传统的急救模式容易受到医院条件的限制,医护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很多技术难度较高的业务很难展开,这使得急救队伍的稳定性不高,降低了医院急救的水平。采用新的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后,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与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合并后,医护人员需要接受新的培训,医生应经过严格培训,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成就感,从而保证了急救队伍的稳定性。
3.3中西医结合急救方法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中医在长期的救死扶伤中抢救了大量危重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临床使用得不多。为此,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均呼吁促进中医急诊医学及其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急救的方法较单一中医或西医的方法都更有效,取二者之长能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云涛,邓庆平,罗翌. 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临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思考[J]. 中医杂志. 2012(05)
[2] 张敏州,郭力恒. 重症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展望[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8)
[3] 罗海杰,邓海棠,苏晓恩,冯文杰.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15(06)
[4] 李红霞. 急救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 实用医药杂志. 2007(09)
[5] 周仁利,刘永忠,李小珍.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实践[J]. 疑难病杂志. 2014(04)
通讯作者:周海纯(1980-),男,副主任医师,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No.LBH-Z14145)
论文作者:郭蕊珠1,周海纯2,3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模式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急救中心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院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