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承德市口腔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597-02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因为手术量的逐渐增多,手术精细化程度随之越来越精确,医生对手术技巧要求也在提高。我院于2013年~2014年门诊完成鼻唇沟脂肪颗粒充填术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门诊就诊的病例选择女性,年龄在35到4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求美者,鼻唇沟形态双侧大致对称,无明显沟外侧脂肪袋状膨出。另外,术区要无感染、瘢痕、外伤等不利于手术的因素。行“抓捏实验”大腿内、外侧脂肪厚度超过2cm的受术者,并且主动要求作脂肪颗粒自体注射移植术,共选择受术者34例。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设计
选择大腿内、外侧作为供区,在供区用多个同心圆画出吸脂的范围。同样在受区也用多个同心圆画出注射脂肪颗粒范围。
2.2 手术操作
局部肿胀麻醉液[1]的成分包括:①生理盐水500m1;②2%利多卡因20ml;③肾上腺素0.5mg;④5%碳酸氢钠5ml。在鼻唇沟的皮下组织层用5ml注射器连接0.8mm口径的吸脂针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鼻唇沟凹陷部位充盈形态满意时,即术者和受术者双方评分达到0分标准时的注射麻醉液的量,此量即为需要充填脂肪的估计量[2]﹙如表1﹚。
表1 鼻唇沟形态的评分标准[3]
Table 2 The criteria of scoring for the shape of nasolabial sulcus
评分鼻唇沟折痕描述
0 分微笑时,仅见轻微的鼻唇沟折痕,且折痕只在口角上方存在。
1 分静态时,未见明显的鼻唇沟折痕和鼻唇沟嵴,微笑时,可见明显的折痕,折痕只在口角上方存在;
2 分静态时,可见明显的鼻唇沟折痕及鼻唇沟嵴,但鼻唇沟嵴不超过鼻唇沟,口角旁有折痕;
3 分静态时,可见较深的鼻唇沟,鼻唇沟嵴向下超过鼻唇沟,折痕在口角下方存在;
在受区用手动的方式,缓慢而低压的向术区注入肿胀麻醉液至术区呈轻度桔皮样改变,等待15~20 min。采用钝头且侧孔的直径为1.5mm的双侧孔脂肪抽吸针,与20ml注射器连接,注射器内要先吸入3ml生理盐水,这样就可以降低抽吸的压力[4],回抽注射器针芯达极限,立刻用止血钳夹紧针芯根部,使针筒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为了避免抽吸部位出现凹凸不平整,一只手扇形多隧道往复抽吸脂肪,均匀吸取皮下浅层的脂肪颗粒,另一只手同时平放于皮肤表面,以利于更好的掌握抽吸脂肪的深度。至少要获取大于3倍估算脂肪量的颗粒脂肪。
选用A型干细胞离心机离心(转速﹤l000r/min,2min)脂肪颗粒,保留注射器内最上层的含脂质部分、中间的脂肪细胞和片状沉淀,弃去麻醉液和组织液,混合进行注射填充移植(见图1)。
a.治疗前 b.治疗后3个月 c.治疗前 d.治疗后半年
3 结果
术后经临床观察,无脂肪液化和坏死、没发生血肿和感染以及栓塞、远期无局部凹凸不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有1例,不满意要求重做,效果欠佳的原因为双侧不完全对称,分别于术后3个月后进行二次修复,基本满意﹙如图2﹚。
4 讨论
脂肪颗粒细胞充填应注意获取脂肪细胞时尽量无损伤、离体时间尽可能缩短、注射充填时细胞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尽量避免三个环节。大腿的脂蛋白酶活性最高,依次为臀部、下腹部、上腹部,故宜在躯干的下半部首选作脂肪颗粒充填移植的供区[5]。同时因为大腿内外侧脂肪体积小、纤维少、致密、处于无血管区,所以成为众多医生首选部位。采用直径为2mm左右的抽吸针管吸取脂肪颗粒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程度不大,低负压注射器抽吸以减少细胞损伤,再加上柔和的肿胀麻醉技术,三者结合获得的脂肪组织,约70%以上的脂肪细胞形态保持完整[6]。高压注射充填凹陷可以不同程度损伤脂肪细胞,已得到许多学者病理组织学方面的研究证实[7]。注射脂肪颗粒时一定要缓慢注入,1ml注射器用30kPa的低压注射,特别是不能猛然加力[8],低压注射可以降低颗粒脂肪进入血管的发生几率[9]。注射充填的层次为皮下,肌纤维间及骨膜上面,将预计注射总量的80%脂肪颗粒注射于鼻唇沟肌层及深部,剩余20%的注射量注射于受区皮下。注射针先达到受区的最远端,边注射脂肪颗粒边退针,形成隧道。大部分脂肪颗粒填充在深部组织的原因:①Karacaogul等[10]发现注射到肌肉表面的脂肪颗粒细胞存活率较高,原因是肌肉表面有丰富的血供和疏松的空间,它是脂肪细胞颗粒存活和生长的最佳条件;②若是过多的脂肪颗粒注射层次太浅也容易引起鼻唇沟区形态不自然;③注射充填鼻唇沟凹陷时,如果注入浅层的脂肪颗粒量过多,因为压力的原因,脂肪组织可能不会全部固定在沟底,会有部分脂肪组织向组织疏松的外侧移位,起到反作用,从而加重鼻唇沟的深度。一般情况下,面部因为是外露的部位,不主张注射量超出估计量过高,通过在受区注射肿胀液来估算填充脂肪颗粒的量,一般高出周围皮面2~5mm即为理想的注射量[11]。但是,我们经过临床观察鼻唇沟部位可以达到预计量的2倍。
Zuk[12]等在2001年,首次从抽吸的自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干细胞;同时又从脂肪抽吸物中经过胶原酶消化、过滤、离心去除脂肪细胞后,分离出富含脂肪干细胞的离心层,即为SVF。我们选用的是低速离心纯化,因为他的操作时间短,减少脂肪颗粒离体时间,并且大多数学者认为离心可使脂肪组织的有效成分如脂肪干细胞等浓缩[13-16]。同时我们是把获取的脂肪颗粒离心后,留取上面的油脂、中间的脂肪细胞和片状沉淀。这样既可以尽量弃去约15%的麻醉液和组织液[17],又保留了油脂和沉淀物中的SVF。有研究发现,从人体脂肪抽吸物中的脂质部分可以分离出来ASCs,它既可以促进新生组织的血管化进程,又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再生[18]。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发现和提取都是经过离心的方法,说明离心可以破坏脂肪细胞,但是不能破坏脂肪干细胞和SVF[19]。2010年,付冰川[20]等实验研究结论:新鲜SVF能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血管化过程,与培养的ADSCs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再血管化建立血供提供充分营养是脂肪颗粒充填早期的关键,早期移植的脂肪细胞对缺氧佷敏感,只要低于阈值,24h内即会坏死。但是,ASCs在缺氧的情况下仍可维持72h,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要远高于移植脂肪颗粒细胞[21]。
参考文献:
[1]韦强. 肿胀麻醉技术在整形外科局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20): 88-90.
[2]王兆全, 张心霞, 项艳, 等. 生理盐水注射评估自体颗粒脂肪在颞部填充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7): 12-13.
[3]晏晓青. 应用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矫正鼻唇沟皱纹的研究[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9, 6: 411-415.
[4]谢芸, 郑丹宁, 刘凯, 等. 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0, 26(3): 178-181.
[5]侯典举, 吕唯, 李斌斌, 等.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七)—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美容术[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7): 1063-1063.
[6]李青峰, 郑丹宁. 抽脂丰乳治疗的几点新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06, 2(6): 301-303.
[7]马乐.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05, 14(3): 375-377.
[8]马越波, 林飞君, 王阳, 戚可名. 脂肪抽吸负压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06, 18(2): 89-90.
[9]Lee DH, Yang HN, Kim JC, et a1. sudden unilateral visual loss and brain infarction after autologous fat injection into nasolabialgroove[J]. Br J Ophthamol, 1996, 80: 1026-1027.
[10]Karaeaoglu E, KizilkayaE. The Role of Reei Pient Sites in Fat-Graft Survival ExPerimenial Study[J]. Plast . Reeonstr. Surg, 2005, 55(l): 63-68.
[11]陈建军,卢家玲,岑德宁,等.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4): 419-422.
[12]Zuk PA, Zhu M, Mizuno H, et al. 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adipose tissue: 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J]. TissueEng. 2001, 7(2): 211-228.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脂肪论文; 颗粒论文; 细胞论文; 折痕论文; 注射器论文; 抽吸论文; 干细胞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