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慧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医院 黑龙江虎林 158419)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合理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护理能有效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93-0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即可发生骨折,多数情况下是在走路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使股骨颈发生骨折。下面将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外展型骨折
股骨颈外展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引下发生的。骨折线自内下斜向外上。股骨头多在外展位。骨折多是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移位很少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少,愈合率较高,预后较好。
1.2 内收型骨折
股骨颈内收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内收及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牵引下发生的。骨折线白内上斜向外下。股骨头呈内收,或先内收,以后因远骨折端向上移位时牵拉而外展。骨折断端极少嵌插。因此,骨折远段因外展肌群收缩牵引多向上移位,又因下肢重量而外旋,故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大。因而愈合率比外展型骨折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六、护理措施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意外致伤,常常自责,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予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2.2 饮食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且易消化,以适合于老年骨折患者。
3.术后护理
3.1 体位
3.1.1三翼钉内固定术 术后2日可坐起,2周后坐轮椅下床活动。3~4周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防跌倒(开始下床活动时,须有人在旁扶持)。6个月后去拐,患肢负重。
3.1.2移植骨瓣和血管束术 术后4周内保持平卧位,禁止坐起,以防髋关节活动度过大,造成移植的骨瓣和血管束脱落。4~6周后,帮助患者坐起并扶拐下床做不负重活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酌情由轻到重负重行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转子间或转子下截骨术 带石膏下地扶双拐,并用1根长布带兜住石膏腿挂在颈部,以免石膏下坠引起不适。
3.1.4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 向患者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运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其提高认识,并予以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而致脱位。置患者于智能按摩床垫上,以减少翻身;使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盆,以保护患侧;侧卧时,卧向健侧,并在两腿之间置三角形厚垫或大枕头,也可使用辅助侧卧位的抱枕,使髋关节术后的患者能够在自己随意变换体位时而不发生脱位。
3.2 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1出血 行截骨、植骨、人工假体转换术后,由于手术创面大,且需切除部分骨质,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功能低下,易致切口渗血,应严密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了解术中情况,尤其是出血量;术后24小时内患肢局部制动,以免加重出血;严密观察切口出血量,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迹象及引流液的颜色、量,确保引流管不受压、不扭曲,以防积血残留在关节内;
3.2.2切口感染 术前:严格备皮,切口局部皮肤有炎症、破损需治愈后再手术;加强营养;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积极治疗糖尿病及牙龈炎、气管炎等感染灶;遵医嘱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充分引流,常用负压吸引,其目的在于引流关节内残留的渗血、渗液,以免局部血液瘀滞,引起感染;识别感染迹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的曲线可呈“双峰”特征,即在术后1~3日为第1高峰,平均38.O℃;此后体温逐渐下降,术后5日达最低,平均37.O℃;此后体温又逐渐升高,术后8~10日为第2高峰,平均37.5℃。初步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吸收热和异物热。当体温出现“双峰”特征时,给予解释,避免患者焦虑和滥用抗生素。
3.2.3血栓形成 有肺栓塞、静脉栓塞、动脉栓塞。肺栓塞可能发生于人工髋关节术中或术后24小时内,虽然少见,但来势凶猛,是由于手术中髓内压骤升,导致脂肪滴进入静脉所致;静脉栓塞,尤其是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较高;动脉栓塞的可能性较小。血栓重在预防:穿高弹袜;妥善固定、制动术肢;遵医嘱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右旋糖酐-40;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情况,警惕肺栓塞形成;经常观察术肢血液循环状况。当肢体疼痛,进行性加重,被动牵拉指(趾)可引起疼痛,严重时肢体坏死,为动脉栓塞;肢体明显肿胀,严重时肢端坏死则为静脉栓塞。
3.3 出院指导
3.3.1饮食 多进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
3.3.2活动 避免增加关节负荷量,如体重增加、长时间站或坐、长途旅行、跑步等。日常生活:洗澡用淋浴而不用浴缸,如厕用坐式而不用蹲式。
3.3.3预防感染 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痛及不适,应及时复诊;在做其他手术前(包括牙科治疗)均应告诉医生曾接受了关节置换术,以便预防用抗生素。
3.3.4复查 基于人工关节经长时间磨损与松离,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参考文献】
[1]荆刚,宋秀芹,刘超,吴广斌.浅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
[2]张柱平.浅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6).
论文作者:何向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股骨颈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切口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