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山东 青岛 266617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带着“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走进校园,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改变着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效率。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依据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要求,本学期,本课程以弘扬“有效教学”“有效课堂”为根本目的,结合我校的现实,立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前进方向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地方课程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有效”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有效教学”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教与学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优势,让“有效教学策略”熏染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增强“有效教学”的目的性,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有效教学”校本课程体系。
二、合理的时间安排促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就是“时间+策略=高效”,既要不挤占学生的时间,不增加师生的负担,又要赢取“教与学”的高效。
时间策略上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三节时间,做到目标明确化、拓展有效化、反馈即时化, 进行科学的指导,加强督促,推动“有效”“高效”。
三、量身定教法保证有效教学
1.六、七年级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
“亲近经典”活动是“有效教学”校本课程的核心工程。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文化,为以后学习工作打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点上,学生更应成为有效学习的主人,因为个人知识的积累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扎实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开展“亲近经典”活动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效地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有效教学”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要做到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
2.八年级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全面实施“作品赏析”活动。
要以经典美文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阅读可设计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语体文综合阅读。这样,既可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较完整和系统的关于此类文章的相关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又能有效地应对各种考试。文学作品阅读,要以史为轴,以经典为面,系统地阅读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
教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名篇导读,开展诸如散文作品初步欣赏、小说作品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初步欣赏等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初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学作品,扎实有效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促进、深化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比如开展“弘扬经典,培育精神”读书征文比赛,开展辩论赛等赏析活动。
3.九年级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探究。
九年级,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经典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注重学生独特的发现和思维,结合课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研究文学意象里的文化、现代歌曲里的经典诗歌探索、“一轮明月几多情——李白诗中的月”等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探究。
总之,我校“有效教学”课题组校本课程以“有效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拓展教材的信息含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也有利于教师的分工与合作,使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加强,使得有效课堂得以顺利实现。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学生论文; 为辅论文; 教师论文; 经典论文; 文学作品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