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提高情感道德认识。概括地说,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及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把体验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能让品德课堂充满灵动,给人以时动时静、时紧时松的美的享受。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
今结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试试看》的教学片断,对这一模式进行分析。根据教材编写意图,考虑到学生生活实际,我将这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体验买卖双方的心理及考虑的问题。2.体会人们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3.学习设计广告推销自己的商品,提高生活中购买商品的实际能力。
1.激活经验,体验感悟。学生亲身参加一项活动或去完成一项任务 ,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跳蚤市场便是这节课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老板的角色,我引导他们回忆商家准备阶段要做的事,使他们初步体会到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又为下一环节的体验老板做好了准备。跳蚤市场营业了,老板、顾客的双重身份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了精明的顾客和聪明的老板。
2.交流心得,分享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了体验以后,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观察结果。分享是快乐的,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与他人分享,每个人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是交流与分享的魅力所在。道德的提升在于老师的点拨,在活动二的实话实说环节,我设计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随机采访:(1)采访顾客(板书:贴顾客图):你好!请问你买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没买成?为什么想买它?多少钱买的?你觉得划算吗?我看到其他老板也有,为什么你只跟他买呢?(2)采访老板(板书:贴老板图):你好!你卖的是什么?你多少钱卖出?为什么要定这个价钱?你觉得是赚了还是亏了?我刚才看到也有老板有你这个商品,为什么你能够卖出去而别人的卖不了?刚才我留意到你的广告,能够再展示给其他老板看吗?(3)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幕精彩的讨价还价,你们也来看看吧!(播放刚才所拍视频)采访顾客和老板:你开价多少元?多少元成交?划算吗?(4)小结。在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作了精心设计,对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给予了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体会作为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不同角色的心理,尤其是刚才记录下来的精彩瞬间,与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讨论。
3.整合思路,体会成功。从大家的经历中归纳并提取出精华进行总结,这也就是完成了“认识由实践中来,最终用来指导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因此,在之前分享大量的经验上,活动三的体验成功环节我便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有的老板能够赚到大钱?(2)为什么有的顾客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我引导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学生谈到作为商家要生产出顾客需要的商品;要设计广告吸引顾客;卖出的价钱要合理……作为顾客要货比三家,要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我提取出精华,并适时板书。
4.回归生活,实践提升。最后一步是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进步。因此,这最后一个版块是这样设计的:布置作业——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周末陪家长去购物,学习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这一作业的目的正在于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实现品德课程所倡导的第二次回归生活,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1.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在一些课中,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热热闹闹的体验活动,学生也充满兴趣地参与,貌似成功,但是在总结时,学生要么还是停留在浅层的经验,要么就只涉及到冰山的一角,达不到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教学活动只是开展了体验活动,停留在分享交流的层次上,没有再进行整合的螺旋式上升,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再回归生活。
2.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于体验。体验式学习比较适用于综合探究课型,并且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学科知识,它比较适用于经验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选择、处理合适的情境来组织体验式学习,比如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实际生活内容、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等。不要每个内容都强调体验式学习。
3.课堂评价用语要准确。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需要在活动开始前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及时判断教学信息,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具体、准确地实行课堂评价,而不停留在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上,充分发挥教学即时评价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不仅要用语言,更要通过表情、眼神和形体姿态鼓励学生,扬起学生参与体验的愿望、自信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体验是潜移默化的,它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深刻的体验能伴随人的一生。我们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深挖,再上升,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品德课,它会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
论文作者:付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学生论文; 老板论文; 品德论文; 顾客论文; 体验式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