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硖门镇中心学校
1 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2 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3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明确语文课程的特点,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决定着语文教育的三个目的。
第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是交际工具,怎样交际?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听、说、读、写。听,就是用耳朵这个听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听广播、听电视、听讲演,听别人说唱。说,就是用嘴说话,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听。读、就是把别人写的文字,画成的图画,用眼睛这一视觉器官去感觉接收。写,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成文字,让别人去读。
听、说、读、写,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做到的程度却相差甚远。有的人,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思风发于脑臆,言泉流于唇齿”。
有的人会读,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有的人会写,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这就是能力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第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语文课程具有它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就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教之道,德为先”。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他如何做人和做事,是他事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是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语文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进步,培养性情,陶冶情操。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是有这个方面的优势的。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教会学生识字,而是教会他们会读书,会写文,会求知。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再多,也是不够的,因为学校里学到的,毕竟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学生走上社会,服务社会的时候,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他们还要继续学习。由此看来,学校教育仅仅传授学生以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求知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教也能获得新知,岂不是更好吗?
5 组织课外活动教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孙显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外活动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