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框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管理体系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当中,企业虽然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劳工、消费者侵权以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公平和社会道德矛盾的凸显以及全球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公民运动的兴起,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应对来自地区民众、政府、国际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抵制和社会期望所形成的社会责任压力,如全球契约、跨国公司行动守则、气候框架公约、人权公约、社会责任报告等[1]。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企业只有主动管理并且向利益相关者说明它们的社会责任。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10年年底发布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提出了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但却没有指出如何管理这些社会责任。由此,“该如何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应该采用何种管理体系标准?”成为困扰大多数企业的现实问题。
此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涉及质量管理,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企业因为社会期望和利益相关者要求,不断地建立各自不同的体系,会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和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不仅实际效果可能被忽视,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具有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内部成本等种种优势,是21世纪管理标准化发展的基本趋势[3],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
为了给CSR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学术思想。Waddock等(2002)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础上,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战略和流程、改进和学习的管理系统,最早提出了全面责任管理(Tot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TRM)的思想,包括:构建制度化的责任愿景,将责任融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管理系统,并通过责任措施指标、实践改进和创新[4]。Jennifer Leigh等(2006)在此后的实证研究中对TRM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5];黄文彦、蓝海林(2006)在分析我国CSR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强化责任文化理念、参照国际标准、设立管理职能机构、建立责任报告制度和价值链责任管理等方面加强我国CSR管理的建议[6];刘宝(2009)在认同Waddock等的全面责任管理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管理模式,认为这种循环过程可以使企业的全面责任管理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7];侯仕军(2009)基于CSR管理的动因、模式和绩效分析,提出了一个通过环境扫描、责任沟通、战略行动、内协外联、积极应对的整合性CSR管理框架[8];李伟阳、肖红军(2010)则认为,CSR管理是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全面CSR管理的“3C+3T”模型[9];还有一些研究者(Karlsen,2002;Elias,et al.,2002;Young,2006;Bourne and Walker,2006;Oleander,2008;Walker,et al,2008;Zakhem,2008;Yang,2010)对CSR管理的过程模型进行了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Oleander等认为:CSR管理的过程包括识别利益相关者、确定利益相关者权益和影响、预测利益相关者行为、确定CSR的战略、实施CSR管理的策略等[10]。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CSR管理的理念和理论探讨,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ISO/COPOLCO)以及各国都在积极讨论有关CSR管理体系标准的可行性[11]。但将ISO9001、ISO14000、ISO50001、ISO/IEC27001、OHSAS18001等相关管理体系以及全球契约十项原则、ISO26000指南等整合到一体化框架下的有关研究还很少,这也是导致中国CSR管理实践多样性的原因之一。由此,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CSR管理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体化CSR管理体系的设计思想,以期为中国CSR管理实践和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
2 CSR管理实践和相关标准
2.1 中国CSR管理实践
实践探索领先于理论突破是国际CSR发展的普遍现象[12]。中国企业CSR管理实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社会压力回应”、“社会风险管理”、“基于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管理”三个阶段。21世纪初期(2004年之前),面对国际社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人权以及劳工问题等社会责任运动,中国企业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国际市场资源,开始被动对SA8000、成衣生产守则等社会压力做出反应,主要的CSR实践是对社会压力进行回应的管理;此后随着社会公平和环境问题的凸显,特别是一些企业因消费者责任缺失而陷入困境以及因环境责任而遭遇绿色壁垒等,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竞争力,社会责任才开始被企业看作是对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因素,因此,这一阶段(2004年-2009年)的CSR实践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竞争力产生影响的风险进行管理;从2009年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主题,CSR管理开始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因素[13],国际化公司的CSR管理实践也开始进入了战略性管理阶段,这也是国资委要求央企全面履行CSR和在2012年开始全部发布CSR报告的主要原因之一。
把CSR融入核心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是一项涉及企业远景与使命、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的系统工程。许多国外跨国公司实施CSR管理的实践表明,除了参加一些像“ETI成员圆桌会议”等组织而获得的指导之外,一些企业自愿采取的CSR管理系统在许多方面更类似于TQC(全面质量管理)体系[4],而大多数企业则更习惯于专注CSR报告的管理系统。这种基于CSR报告的CSR管理系统在中国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TQC式的管理虽然能够将CSR价值观和管理理念融入管理体系、获得资源管理等共性因素的支持,但对如何识别利益相关者和区分必要的社会责任,如何管理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活动,如何将多元化的责任行为整合到企业的目标体系等方面缺少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2.2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CSR概念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企业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所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企业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CSR的这一概念强调了国家、市场、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本质,这一转变标志着企业在未来的国家和全球治理中充当了一个新角色——社会责任主体[14]。由此对于企业来讲,CSR不再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附属品,而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因此,CSR管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尽管ISO组织一再强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不用于认证,也不是管理体系,但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南,在其框架下制定各种认证愿意,建立适合于各自需求的管理体系标准,并最终将其转换为一个获得全球共识的基准的预期却非常强烈。ISO26000仍将成为企业衡量自身社会责任行为的工具,也将成为社会监督组织行为的工具。
全球化的进程的结果之一就是通过被扩散的标准、行为规范、原则和新的报告以及遍及许多行业的准则等,提高了公众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提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7个社会核心主体和问题(表1所示),以及对每个核心主题确定的范围、它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相关的原则、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行动和期望所作的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公众和企业成员深入了解社会责任问题,同时也能指导企业良好地践行CSR。从ISO26000核心主题和责任绩效相关研究可知,企业的CSR表现事实上可以影响它的竞争优势、声誉、吸引和留住员工及消费者的能力、供应链生产能力以及利益相关者关系[15],Zadek,(2005、2006)甚至将责任竞争力作为第三代CSR的概念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16,17]。这对企业积极实践CSR提供了动力。由此可知,ISO26000所强调的核心主题与每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并且能够为所有类型的企业提供CSR的指导。
3 CSR管理体系融合机理
3.1 管理体系结构
管理体系结构研究方法有环状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过程分析法[18]。目前,与CSR相关的管理体系主要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等几种,综合分析这些管理体系不难发现,最新版本的管理体系标准均采用了“过程方法”来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19],如ISO9001-2008和ISO50001-2011。其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内容、体系模式和基本过程具有结构相似性特征,如表2和图1所示。
图1 基于过程的管理体系结构模式
Figure 1 The mode of management system structure based on the process
3.2 CSR与相关管理体系的融合
总结CSR管理的研究可以得出:CSR作为一项新的战略管理思想,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建立在CSR理念基础之上的战略管理行为。关键是把责任理念内置到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中,确保制度化的行为规范能够贯彻;二是强调流程式导向的决策过程。将关键的社会责任因素纳入到一个系统识别、分类、实施和评估的流程中的管理决策[20];三是普遍遵循了类似于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本文认为,CSR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以促进企业注重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综合价值创造的战略性决策及控制[21],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CSR管理体系应当是建立在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其他管理体系基础上,整合了CSR和经营管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从上述对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与相关的管理体系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相关管理体系在结构框架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PDCA的过程方法模式),从内在的管理原则和内容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ISO26000指南所包含的七个核心主题“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与“环境、能源、质量、风险、信息安全、测量”等相关体系标准以及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等具有相互包含和互补的协调性,如图2所示。
图2 ISO26000核心主题与相关管理体系融合模型
Figure 2 The fusion model of the ISO26000 core subject and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
CSR管理体系的设计思想,是以满足ISO26000核心主题基本原则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已有的相关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内容的设计,因此,CSR管理体系设计同时考虑与现有的以及可预见的其他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留有接口,并且支持更加系统和专业化的管理提升,如图2中的接口设计。
4 一体化CSR管理体系构建
4.1 CSR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或霍尔系统工程模型),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思想的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22],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这与ISO的“过程方式”管理思想相一致;逻辑维是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与PDCA的循环管理思想相一致;知识维表示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与图2所示的CSR管理体系结构模式中的管理职能、资源管理、运行与实施、分析改进预计评审等所需的综合知识体系管理思想相一致。由此,本文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将CSR管理体系的相关过程按其各自的作用关系划分为CSR策划的决策维、CSR实践的过程维和CSR评价和改进的改进维,构成了CSR管理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CSR管理体系三维结构模型
Figure 3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of CSR management system
基于霍尔模型的CSR管理体系是由三个不同维度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模型。每一个维度都有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方式的管理,从CSR的决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管理、持续改进过程管理共同构成了CSR管理体系。
4.2 一体化CSR管理体系
本文认为通过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7个核心主题与相关管理体系的融合,以及“过程方式”为基础的CSR管理体系设计,能够基本满足与相关管理体系整合的目标,由此,提出了一体化CSR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一体化CSR管理体系框架结构
Figure 4 The fram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CSR management system
基于CSR管理体系三维结构模型和一体化CSR管理体系框架结构,结合中国企业CSR管理实践和相关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体化CSR管理体系基本内容的设计,如表3所示。
4.3 CSR管理体系实施建议
企业已有的价值观和文化对于将CSR管理整合到组织管理当中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23]。一个已经将CSR紧密结合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战略中的企业,其一体化CSR管理体系融合的过程可能会相当简单,能够充分获取一体化管理的最优化绩效;在尚没有将CSR融入价值观的企业中,一体化CSR管理体系建设可能会遇到较长时间的磨合。可以先建立单独的CSR管理体系,通过组织内各个管理体系的协同,逐渐培养起共同理念和管理思想,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再实施体系的融合。
此外,企业建立CSR管理体系的初期,重点应从企业组织结构的顶部开始提高对CSR的认识,理解和承诺CSR的管理,因为他们是影响企业文化、战略和管理方向的重要因素,需要充分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知识优势和技能,包括CSR管理能力建设和在供应链上的CSR培训。并且,企业还需要完善监测和衡量其管理性能的工具,以及在适当的时间间隔进行绩效评价。
同样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整合企业的CSR管理过程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对所有核心主题和体系融合也不能以同样的速度来实施,企业需要制定一个CSR管理计划来统筹短期和较长时期内的一些CSR实践问题。这种计划应该考虑到该企业的能力、现有的资源和CSR行动的优先级。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通过分析与CSR相关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得出结论:①与CSR相关的管理体系最新标准均采用了“过程方法”为基础的设计和实施,标准的内容结构、体系结构和基本过程模式具有高度的结构相似性特征;②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提出的核心社会议题和责任问题与相关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本内容具有相互包含和互补的协调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了CSR管理体系的融合机理以及CSR管理体系的结构特征等,得出了CSR管理能够整合相关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结论,并且提出了一体化CSR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在以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CSR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提出的一体化CSR管理体系设计,对于指导企业的CSR管理实践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CSR管理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证研究数据获取困难,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由此,本文研究的一体化CSR管理体系也只是理论框架的探讨和建议。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安全管理体系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csr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