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_科技论文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7)11-0011-08

修回日期:2007-10-28

一、前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社会经济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己任,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孵化器的发展经历了试验探索、初创起步、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后,逐渐呈现出虚拟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科技孵化器的网络化、虚拟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本文以大连市科技孵化产业发展为背景,结合本区域科技孵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如何构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其它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孵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概念界定

(一)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概论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是将虚拟组织的模式渗透到科技孵化网络中而形成的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常规孵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孵化组织。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可以全天候、全方位为本地和远程的在孵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企业诊断等服务,能够进一步拓展创业孵育的功能,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孵化器的孵化促进所在区域科技产业的发展。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突破传统的孵化器孵化空间的物理局限,不仅利用有形的孵化基地和服务设施,而且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造了一种虚拟的孵化空间。孵化活动的参与者互相交流信息,并且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各类服务商向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法律援助、知识产权服务等咨询性服务;提供推广先进技术、改善生产管理以及帮助企业寻找加工生产基地等生产技术性服务,以达到支持创业者的目的。

通过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可以有效整合实体科技孵化器资源。一是发挥创业企业和创业中心之间的桥梁作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通过互联网收集创业企业的有关资料,分类筛选后为其联系适合的创业服务中心,并协助其申请入驻;二是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本身就承担孵化器的职责。创业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孵化器网站也通过互联网对创业企业进行评估,并在网上虚拟的创业园区里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创业咨询、办公和商务服务、资金及信息。

(二)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基本架构

本文所界定的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体系中,作为知识转移以及新创企业孵化过程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五个基本要素:孵化网络管理机构、作为创新知识来源方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孵化器(包括孵化器管理人员)、在孵企业、中介机构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这些行为主体及其活动,对于孵化网络的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网络要素。孵化网络管理机构是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体系的动态系统的核心部分,联系着网络主体及各种孵化资源,是系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

孵化要素。孵化器分散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为在孵企业提供实体孵化服务,并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科技要素。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以及专业人才,为孵化器构建核心技术支撑。

中介要素。包括风险投资、人才交流、各种技术研究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在孵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会计、市场调查等咨询服务,技术与商业信息渠道、信用开发、创业投资、合同管理与协助、支援服务体系等其他业务服务。

管理要素。行政管理机构——政府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起到维护和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与秩序的作用,如通过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政策支持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精神,帮助孵化网络及其所连接的孵化器顺利运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虚拟科技网络孵化过程

在现有的有关科技孵化器的研究中,针对孵化器孵化过程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对单一孵化器孵化过程的分析。这些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其仅考虑单一孵化器中被孵化企业的发展过程,而没有将科技孵化网络作为分析单元纳入到孵化过程模型中。本文提出了一个演进式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孵化过程模型。模型将孵化过程与虚拟孵化网络以及孵化产业发展结合在同一个框架中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科技企业的孵化过程,同样起源于一定的条件(诸如投资前的创业活动、孵化器所在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的创业冲动、建立孵化器的一些基础条件等),在一定的创新投入支持下,经过单一孵化器以及孵化网络的双重孵化,在孵企业逐渐发展,其结果或者顺利毕业或者在创业过程中夭折。由于科技孵化网络具有较高的资源聚集与放大功能,可以提高在孵企业的成功率。同时由于孵化器本身的聚集,最终会促进毕业企业群落的发展以及科技孵化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

图1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孵化过程模型

三、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结构模式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是一种建立在信息与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科技孵化形式,与一般实体科技孵化器相比,在其组织结构、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外,由于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在实践中也是刚刚开始,尚处在成长的初期,因此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趋势,网络孵化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

与一般企业网络组织不同,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更强调其开放性、非线性网络特征。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并不是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而形成的结果,网络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功能互补,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同时,随着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与其外部运行环境之间的互动,系统不断增加新的成员,也不断有旧成员的离去。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动,推动着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的不断变化,打破原有结构,形成新的结构形式。

本研究提出三种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模式,即“中心—卫星”模式、“平等主体”模式和“核心—中介”模式。

(一)“中心—卫星”模式

“中心—卫星”结构模式是指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核心实体孵化器组织一些具有相应竞争优势的并且相对固定的伙伴,组成一个动态的孵化联盟。该结构模式的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其核心实体孵化器,可以是公共资金支持的也可以是私营资本支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网络的其他相关主体,包括其他孵化器、孵化功能提供者、在孵企业、中介机构等处于一个相对从属的关系。该种模式的特点是组成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各成员中有一个占主导、核心地位的孵化组织,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核心成员。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运营规则、经营方向与管理战略,各伙伴关系协调,均取决于核心成员的组织与管理。

图2 “中心—卫星”结构模式

(二)“平等主体”模式

在平等主体模式下的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不存在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孵化器,所有参与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合作,通过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实现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调自治,是一种自组织形式的网络模式。“平等主体”结构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该模式下的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时相当脆弱,网络稳定性往往取决于网络成员之间的专业分工的差异性。由于网络的自组织性,网络成员的学习效果对整个网络的成效有较大影响。

图3 “平等主体”模式

(三)“核心—中介”模式

“核心—中介”结构模式,是介于“中心—卫星”结构模式和“平等主体”结构模式之间的一种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模式。在其组织结构中建立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网络进行整体管理。由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多数具有政府或公共资金支持性质,在其发展之初,管理机构也多数带有公共事业的色彩。随着科技孵化器的普遍发展,私人机构作为管理机构的形式也逐步出现。

图4 “核心—中介”结构模式

这里的中介者是指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内部的中介者,是指在平等主体模式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共同的类似于协调指挥委员会形式的协调机构,对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核心能力资源以及技术力量实行统一计划和管理,从而实现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内资源的优化调度。该中介者由核心团队层内的各成员组成,它代表着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在该模式下,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仍然有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核心主体,但由于中介机构的存在,使得其核心地位和作用相对弱化,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和事务相对减少。该模式结构参见图4。

四、构建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

(一)大连市科技孵化器发展概述

大连市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虚拟化、网络化的基础条件。截至2006年底,大连市共有孵化器共30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4家。在市科技局的引导下,大连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吸收大量的非公共资金的进入,其资金来源既包括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等公共资金,也吸纳了大量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资本。其中国有资本11家,民营资本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涉及海洋、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业高技术等多个高技术领域。全市孵化场地面积达到63.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43.6亿元。全市在孵企业1332家,在孵企业从业人数54491人,累计孵化企业2221家,毕业企业663家,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近200家,上市企业1家。2001年至2006年间,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开发各类新产品2427项,申请专利1887项,拥有授权专利1126项。其中,2006年在孵企业共开发新产品769项、申请专利591项,获专利授权342项目。

(二)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的总体架构

1.总体架构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整体思路,按照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大连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发展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与经营的积极性,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使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服务领域、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就是在这一发展思路指导下,建立一个能够促进科技孵化器与孵化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孵化体系。

大连市虚拟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应当是一个开放、互动、自助、共生的网络结构,其主体包括政府、孵化器、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中介机构等。

图5 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总体架构

虚拟孵化网络的总体架构可概括为“一网两翼六系统”(参见图5)。

“一网”是指承载孵化资源并满足资源网络化配置的基础性综合网络。

“两翼”是制度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其中制度支撑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实质是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的投资运作体系;技术支撑则是由技术领先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合作服务体系,主要为虚拟孵化器提供知识、技术、专家咨询方面的支持;制度支撑和技术支撑,是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的“软件平台”。

“六系统”是指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资源共享系统、信息交流系统、中介服务系统、人才培训系统、创新支撑系统、技术交易系统。它们是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的“硬件平台”。

资源共享系统,可以将分布于大连市不同地区的科技孵化资源加以整合。基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包括知识资源、技术资源、孵化服务等各种资源,均可以通过虚拟孵化网络的资源共享系统,向网络成员开放。为提高资源共享系统的质量,建立数据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信息交流系统,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的各成员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该平台可以设立不同的子系统,为会员提供分门别类的交流空间。

中介服务系统,通过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向会员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从一般商务服务到战略性业务服务,从一般技术服务到风险资本的引入等,都可以从虚拟网络中获取。中介服务系统,可以将个别孵化器的服务资源,向整个网络成员开放,即可以规避重复性的建设,也可以缓解资源瓶颈的制约。

人才培训服务系统,根据大连市科技孵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孵化服务的需要,展开培训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系统既提供人员培训,也提供人员流动的平台。该系统的建设,也将逐步实现国际化,最终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创新支撑系统,通过产学研合作,为科技孵化网络中的在孵企业提供一次孵化和二次孵化所需要的技术服务。通过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以及网络交流系统、时时在线帮助等,为在孵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技术交易系统,从目前的个别系统,逐步扩大到几个具有特色的技术交易平台,平台的设计将根据大连市科技孵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高技术产业集群的需要,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将以大连国际工控技术交易中心的形式,力争在主要的产业集群分别设立类似的国际技术交易中心。

上述的“一网两翼六系统”,其服务对象包括网络中的一次孵化和二次孵化器及其成员。也即: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不仅是针对一次孵化的在孵企业,也将成为毕业企业产业前端的服务平台。

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的初期,可以采用“中心—卫星”或者“核心—中介”结构模式,以事业企业化运营模式或企业化运营模式进行管理,其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向自组织的网络结构发展,以企业化运营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

2.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层次结构 从各国科技孵化网络发展实践来看,孵化网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参见图6)。

城市或地区层次

是指在同一个城市或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同一地区的孵化器企业建立的相互联系的网络。在我国,目前可以看作具备孵化网络雏形的城市孵化器网络有:北京市的“北京企业孵化器网络”,其中包括两个依托大学办的专业技术孵化器,一个国际企业孵化器,一个海外学者孵化器,一个以培训、交流为重点的孵化器,两个大学科技园等;上海市由科委办、高新区办、教委办、大学办及区县办联合创立的孵化器网络;西部诸省建立了由15个孵化器参加的孵化器网络等,这些孵化网络还停留在实体孵化器阶段。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虚拟网络。

图6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未来发展层次

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的孵化器网络一般是由国家孵化器主管部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孵化器的建设、发展,并对这些孵化器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承担着国际交流的任务;或者由同一类型的孵化器自发组成,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扩大其影响。如中国国际企业孵化网络、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等。

国际层次

现在还没有建立全球意义上的国际孵化器网络,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全美企业孵化器协会、欧洲企业孵化器网络和太平洋地区企业孵化器网络都是由孵化器协会组织建立的面向某一大的地区的国际化的孵化网络。

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在网络层次上看,现阶段仍停留在地区层次的实体网络上,构建方案中将以虚拟化、国际化、专业化为努力方向。其立足点是以大连市为区域中心,构建一个面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的虚拟网络孵化体系。

五、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中主要问题的解决

在构建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过程中,应就以下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和规划:(1)如何通过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促进大连科技孵化产业对区域创新集群的推动?(2)如何通过二次孵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3)如何构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技术支持系统?(4)孵化器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对科技孵化产业起到怎样的推进作用?

(一)孵化网络中的创新集群

根据大连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将在IT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等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中,强调通过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品牌战略,支持孵化网络创新集群的形成。例如,在光洋科技孵化器中,通过孵化网络,企业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清华光洋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现已成功研制两个品种10台中高档数控系统样机,该技术已被机床企业应用并实现出口创汇。

在未来的虚拟孵化网络构建中,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园建设,使之成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创新源泉、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二)二次孵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次孵化的理念是由我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二次孵化是对已从孵化器中毕业的尚未达到产业化程度的科技企业进行再次孵化。资金筹措、技术突破、缩短产品试验周期和市场开拓是二次孵化基地的核心功能。二次孵化模式将科技孵化从企业孵化扩展到产业孵化,既是对孵化器功能的升级,也是对科技孵化产业的升级。经二次孵化毕业的企业,将以成熟的技术、成功的经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在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专业化、国际化的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不仅要注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创新品牌的形成,还应通过二次孵化和专业孵化,有效地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因此,有计划地规划一次、二次孵化器对于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构建将侧重两个方面:一是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科技孵化网络的重点,使其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诞生的摇篮和创新企业成长的载体;二是推进二次孵化产业基地和创新孵化融资体系建设,使科技企业的创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技术支持系统的构建

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的初期,其立足点是建立一个面向国际化的以大连为中心的区域科技孵化网络,专业化和虚拟化是其建设的重点。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将通过构建虚拟知识城、虚拟大学城、中介联盟和虚拟研究院,向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成员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中介服务、人才培训、创新支撑、技术交易等系统专业化、国际化服务。

(四)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从政策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完善孵化器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建设 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还需要完善孵化器建设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应在结合大连市各区(市)县已有的扶持孵化器建设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全市孵化器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从政府科技管理的角度,应当加强孵化器建设理论研究,提出下一步发展方向、孵化网络机制创新的新思路以及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2.设立孵化器种子基金专项 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基金功能包括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提供中长期贷款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以至直接参股企业。与此相关的是,需要对孵化器在选择、评估项目加强管理,以降低风险投资的搜寻成本和风险。

3.加强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 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应当得到政府的支持,除了民营资本的引入,政府还应当设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专项,整合大连市的科技资源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特别是技术检测系统(包括大连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工程技术中心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和专家系统的建设,将大连市科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纳入其中,形成涉及专业领域广泛、服务层次多样、全方位的科技资源系统,提供大连市在孵企业所需的项目检测、试验、专家咨询术等技术支撑服务。

4.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的作用 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由于地理位置、运营机制、管理理念、政策支持以及专业领域等各有不同,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通过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应当通过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加强孵化器协会理事会的功能,并通过理事会加强我市孵化器建设的理论研究,促进孵化器间的合作,以便更好地整合我市的创新孵化资源,全面提升各孵化器的管理水平和孵化功能。

5.建设高素质的孵化器管理团队 高素质的孵化器管理团队,是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成功的决定要素之一。相对于单一科技孵化器,虚拟科技孵化网络对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目前,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解决高级管理团队培育的问题:选派孵化器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孵化器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孵化器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利用海外人才招聘的机会,引进有一定成功运营经验的管理团队,创新我市的孵化器建设模式,提升孵化器的建设水平;加强科技创业辅导员队伍培训,由专业化的创业辅导员培育在孵企业,加速高技术型创业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六、结论

本文在对科技孵化器发展实践以及有关孵化器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后,对虚拟科技孵化网络进行了概念界定,对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模式进行了解析,提出了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结构模式(“中心—卫星模式”、“平等主体模式”、“核心—主体模式”)。并以大连市的实践为蓝本,提出了从实体孵化器到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拓展模式。通过对大连市科技孵化产业的思考,构建了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方案,对其中的重要因素——创新集群、产业集群以及网络技术支撑进行了分析。希望该方案能够对后续研究以及我国科技孵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该项研究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

二次孵化与风险投资:二次孵化需要引入大量的风险资本,有很多实践问题需要后续研究加以探讨,例如,对二次孵化“待孵企业”选择与评价标准、风险投资进入二次孵化器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中创新集群以及产业集群问题研究:本论文的研究仅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和初步的实践方案,这方面还有很多实践问题需要从理论高度上进行研究和探索。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与科技政策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括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政策对孵化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等。

标签:;  ;  ;  ;  ;  ;  ;  ;  ;  ;  ;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