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演变及其影响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演变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直接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进行国际分工和合作的重要载体。虽然《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美国首次降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排在卢森堡、中国之后),但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方向和规模,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研究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演变及其影响不仅有助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而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入化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经济长周期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198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约为2076.0亿美元,流入额为2319.8亿美元,2002年则分别增至6189.2亿美元和8576.4亿美元,是1989年的4.14倍和3.69倍(注: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February 1989~2004.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9~2004)。美国长达10余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状态下的低通货膨胀现象,客观上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张的根本基础。这一阶段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归纳如下:

(1)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规模有所扩大。美国经济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明显增大,速度明显加快(见表1、图1)。而且以美国《商业周刊》根据股票市值所列的1999年全球1000家公司来看,美国有494家上榜,比1990年增加了165家,其总市值为112730.83亿美元,占全球1000家大公司总市值196993.34亿美元的57.22%。

表1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1994~2002年)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February 2004,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4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tr of the President,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February 2004,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4

图1 1994~200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

(2)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相对变化。从战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约占其FDI总额的50%以上,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FDI的不小份额,约为12%。发达国家间的对外直接投资较好地证明了林德理论的正确性,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理位置邻近等对外投资优势的特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在对欧洲地区的投资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迅速扩展对其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1994~2000年,对亚太地区的投资额占美国FDI总额的20%以上,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发生的相对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国际分工市场。就2002年美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国别分布情况来看,对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对中南美洲的投资则有所减少(见表2)。

表2 美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国别分布(净流出额) 单位:百万美元

地区及国别 2001 2002增长率 2002年底对所占

年年

(%)外投资余额

比重(%)

欧洲

44720 6676149.30796913

52.4

欧盟15国

39625 5555340.20699970 46

加拿大 15510 12893

-16.90152522 10

中南美 26152

8610

-67.10272363

17.9

亚洲、大洋洲

14680 2877996.00269947

17.7

全世界103767 11974215.40

1520965

100

注:欧盟15国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等。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收支统计》

(3)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多样性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如表3所示,美国2002年新资本对外投资为181.0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1%,而利润再投资为760.57亿美元,则较上年增长36.2%。

表3 美国对外投资的投资资金途径(净流动额) 单位:百万美元

20012002 增长率(%)

对外投资余额 1383225 1520965

10

当年的对外投

103764 119741

15.4

新资本投资 50422

18103 -64.1

利润再投资 55844

76057

36.2

公司间贷款 -2502

25581—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收支统计》

(4)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逐渐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从制造业和传统行业逐步转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如表4所示,截至2002年,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为29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其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25.8%;金融业(不含银行)为257.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3.9%,其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15.1%;其他类(包括不动产、其他服务业等)为487.6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0.4%,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34.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变化一方面得益于新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投资基数低等原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际趋势及国际市场尤其是东道国对服务业等领域投资的开放政策,如2003年就有244项法律和法规的修订影响到外国直接投资,其中的220项更具开放性。2003年美国与外国达成86项双边投资条约和60项避免双重征税条约,从而使这两类条约分别达到2265项和2316项(见《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演变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①清除或减轻由于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以及非国民待遇下的鼓励或补贴所造成的市场扭曲;②调整对外国投资者的某些积极待遇政策;③强化市场的监管,以确保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传统上美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首要目标是利用对外经济援助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争取种种便利条件,从而获得对外投资的自由和安全;其次是通过双边乃至多边贸易谈判达到对外投资和利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如避免双重征税等);第三是国内企业为规避“反托拉斯法”而在海外进行购并和投资。

表4 美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部门分布结构(净投资额) 单位:百万美元

增长率 2002年底 所占

产业部门 2000 20012002 (%)

对外投 比重

资余额 (%)

矿业 2174128239011 -29.70 80976 5.3

公共事业 2466 2436

-3301 — 20932 1.4

制造业

4300229899

29510 -1.30 392553-25.8

批发商业 11938 90967182-21 114895 7.6

信息产业 16531 35191533 -56.40 53841 3.5

银行 -1274 9715

-1185 — 52935 3.5

金融业

21659 5807

25775 343.90 244480 15.1

(不含银行)

专业服务业5441 34422448 -28.90 38307 2.5

其他 4069027030

48769 80.40 522047 34.3

合计142627

103767 119742 15.4015209650100

注:增长率指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收支统计》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国际收支逆差加剧,美国政府一度限制资本的外流:1963年征收利息平衡税,1965年对资本外流采取自动限制办法,1972年提出《1972年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法》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仍然日趋自由化。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也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作用。如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美国政府开始鼓励中小制造商和服务商对外直接投资以进入海外市场,措施有: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对高科技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及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等。

近来年,美国政府对“反托拉斯法”实施重心有所转变,从单纯关注兼并规模的大小转变为兼顾集中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在不威胁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政府并不反对通过兼并等方式来加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鼓励本国企业向全世界投资,政府常常与外国政府磋商谈判,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来为对外直接投资开路。1992年以前,美国只与11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议,而1993年至1997年的4年中就与19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议,同时还正与10个国家进行协议谈判。目前,与美国政府签订双边投资协议的国家共有38个,从而为美国企业投资海外市场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以非洲为例,美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看都居美国对外经济的末位,但政府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增长与机会法》提案却仍得到了众议院的批准,该法案要求本国进出口银行应增加对非洲的融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应更多地担保美国企业对该地区的投资等。

其后,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新经济的兴起,如何保持和占领国际市场乃至对外投资市场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克林顿在1999年总统经济报告中又提出:“创新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业绩十分重要,任何干扰创新的政府政策,无论其多么合理,也要付出代价。所以,政府在竞争政策、环境管理和电力改造等领域要保证不仅不干扰创新,而且做到培育有益的技术变革,并使自己与该变革相适应”,促使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平台上更加迅猛发展。1999年11月14日美国政府实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后,短时间内就使美国跨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兼并、对外直接投资等手段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公司。这一方面使美国跨国公司的筹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降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另外,美国政府通过的新《电信法》等行业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虽然1997年对西南贝尔公司的合并被美国司法部否决,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却十分迅猛。该公司在已对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欧洲的英国、荷兰、瑞典、西班牙、乌克兰,亚洲的印度、台湾、日本等国或地区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合资企业外,其与英国电信公司(BT)的合资企业又将进入韩国市场,同时还与BT及日本电信公司进行资本合作,对海外市场直接投资生产。2002年美国国会恢复了中断达8年之久的总统贸易授权,这表明了美国加强国内市场保护和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的决心。

所以,从美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的演变来看,美国政府投资政策的相关变化客观上起到降低美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促升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的作用,对巩固美国经济地位及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深远。

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1)对投资区位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攀升,对传统分工的国际市场有相当程度的冲击。商品和资金的流向相对传统投资市场发生相应的改变(见表2),从对欧洲等传统市场的投资转而重视对亚太市场的投资,并致力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以抢占更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这使得全球对外投资的地理位置也同向变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全球性(如表5所示)。

表5 2000~2003年按区域列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和流出量 单位:10亿美元

区域/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 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西欧

697.4

368.8 380.2 310.2 859.4

447

364.5 350.3

美国 314

159.5

62.9

29.8 142.6 124.9 115.3 151.9

日本 8.3 6.29.26.3

31.6

38.3

32.3

28.8

非洲 8.719.6

11.8 151.3

-2.50.11.3

拉美和加勒比97.588.1

51.4

49.7

13.712 610.7

亚太

146.2 112

94.5 107.3

83.9

50.4

37.9

23.6

中东欧 27.526.4

31.2 214 3.54.9 7

资料来源:贸发会议《2004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附件表B.1和B.2

(2)对投资方式及产业结构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幅度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两位数的发展水平,投资净流入更是逐年增加。而且,相关数据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90%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兼并方式进行的,1998年美国跨国兼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到外国对美直接投资的90%以上,高于1993~1997年间82%~87%的历史水平(注:1999世界投资报告:95),兼并已取代“绿地投资”成为美国跨国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同时,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方式(如表3所示),主要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其次是股权资本投资,最后是公司间借贷。这充分反映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良好状态,同时也说明美国企业包括外国分支机构的母公司盈利的良好状况。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从整体上来说,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则主要集中于新经济的方面。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是美国新经济的象征和主要增长点。这一时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组织中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跨国公司在投资方式和产业结构上的变化通过经济全球化的传导机制而具有了世界经济的特征和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的管理手段、生产经营手段和商业战略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企业的传统认识(产业结构的变化见表4)。

(3)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从宏观上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整体上增强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并加剧了国际竞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已为美国塑造了一大批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从而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Intel一家占到全球电脑芯片市场的85%,惠普和太阳两家拿下世界计算机工作站市场的55%以上,网景和微软占互联网浏览器软件市场的96%……对外直接投资在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美国企业对外的扩张已使欧洲意识到美国在抢占国际市场的主导权,为此,一场波及发达国家间的对外投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如果说1998年是美国的兼并年,那么1999年它已迅速传递到欧洲,1999年头四个月欧盟的兼并已达4340亿美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77%(经济学家,1999),虽然欧元的启动和欧盟内部一体化不失为兼并的一个动力,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应对美国的挑战。同时,欧盟在政策上开始效法美国,也采取了解除电力、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限制的措施。所以,可以预言,一旦欧洲各国行动起来,美国将面临更大的兼并挑战,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竞争将更为激烈。例如,1998年BP兼并Amoco、Exxon兼并Mobil之后,法国的Total Fina提出兼并Elf Aquitaine,从而使石油业三分天下,并扭转了倾向于美国的天平。1999年4月,英国零售商Kingfisher宣布与Asda(英国第三大零售商)兼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美国的Walmart的冲击,而在欧洲创立“第二家Walmart”与之竞争。对外直接投资也改变着行业竞争格局,大规模兼并后,公司更趋向于大型化和国际化,并且竞争更加激烈。例如,目前美国有大约1万家银行,据估计,五年后可能只剩2000~5000家。目前,全美最大的50家银行拥有全国银行35%的总资产,未来五年将扩大到85%。此外,在新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使目前美国4500余家网上服务公司中的90%以上终将在竞争和企业兼并中消失。兼并问题专家Ernst称,“竞争的基础已转变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Bussiness Week,1999,Special Report)。可见,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4)对商品和贸易结构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最终将影响生产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从而对一国商品生产和国际贸易结构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使得跨国公司将其产业价值链分布于全球市场的不同地区,不仅将企业内的基本生产过程而且也可将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环节转移到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成本必然影响企业的生产结构,从而影响国际间的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所以,从相关数据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和贸易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

标签:;  ;  ;  ;  

美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演变及其影响_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