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及提升路径论文

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及提升路径*

□文│池仁勇 阮鸿鹏 王 昀

[摘 要]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持续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与深度。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仍存在人才匮乏、研发投入短缺、数字版权保护能力弱、核心能力不足等问题,需在创新方式、创新平台、创新系统三个维度上总结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特征,从产业融合与生态系统视角分析其持续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持续创新能力 转型升级 媒体融合

数字出版产业是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的有机融合,具有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的双重特征。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持续提高数字出版产业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反映了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连续性,[1]不断应用最新数字技术实现创意产品数字化,既要体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又要体现数字技术先进性。与传统意义的“创新”相比,“持续创新”体现了时间持续性、效益增长持续性与发展持续性三个基本特性。[2]因此,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与创新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探析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

高铁改变了珲春市旅游空间格局,增强了可进入性,区域旅游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对珲春市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过大,社区居民与游客矛盾增加,人才流失。本文仅讨论高铁对于珲春市旅游业单一维度的影响,实际上高铁对旅游业、社会经济的影响极其复杂,需要深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讨论。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进步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达到7071.93亿元,接近2009年产业总产值的8.5倍。其中,互联网广告的营业收入一直占据“半壁江山”。其次分别为移动出版与网络游戏,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博客类应用、网络动漫以及在线音乐收入规模相当,占产业总收入比例较小(见表1)。

品牌也是服务的综合象征,它是阅读推广在服务形式、服务策略、服务风格、历史服务声誉、服务口碑、服务格调、服务的人格化形象等的无形总和,是把读者所能看到和体验到的服务的品质、获得的价值感、对品牌的认知程度综合起来的表征。即读者通过品牌可以与阅读推广服务的相关特征联系起来,从而获知阅读推广服务的各层面的信息。

表1 2009—2017年数字出版产业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同时,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也在平稳上升,注册用户数从2009年的10.84亿激增到2017年的18.25亿。其中,微博类用户数增长快速,2017年同比增长16.6%,其他类型用户,例如在线音乐、网络游戏等注册户数保持年稳定增长态势。

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支出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发、科研机构的运作管理以及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活动,数字出版产业涉及公共舆论与媒体,它具有产业技术特征与社会公共服务属性。其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属36家出版、广电等单位和机构的科研经费投入与收入情况,反映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趋势。统计数据表明,不同项目之间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支出差异较大。其中,应用研究经费支出占90%左右,主要用于广电、出版等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除此之外,用于资助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活动。数字出版产业创新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余为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近几年来,事业收入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865.84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20276.94万元(见表2),但财政拨款收入仍占总收入的50%以上,说明我国出版产业创新投入过于依赖财政拨款,创新成果市场化收益严重不足,这也正是限制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投入的增长潜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原因。

表2 2012年、2017年出版产业科技经费支出和来源情况(单位:万元)

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缺乏技术能力支撑,所以,大型出版企业的数据库产品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数据库是出版企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出版的新产品开发都是基于数据库之上的市场拓展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但是,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我国85%以上传统出版集团未设立自身的技术团队,技术方面主要依靠外包解决。整个产业层面创新系统没有形成,核心能力十分欠缺。

1.数字技术人才匮乏,持续创新后劲不足

生态长袋植生工序:坡面初步改良——土体和改良材料装入生态袋——生态袋安装——铺草皮——挖穴种植营养袋植物——再覆盖土壤种子库——撒播草种——覆盖遮荫等。

产业服务平台创新走向多元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由原来的纸质介质变成纸质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载体共存。而由此带来的产业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从传统单向营销服务转变为全流程跟踪服务,同时服务对象不仅涵盖以往的读者用户,还囊括内容提供商、技术开发商、产品分销商等产业链主体。[6]所以,数字出版产业服务体系走向平台网络化与创新多元化。

2.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研发投入不足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出版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出版产业对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例如,我国出版产业2017年科学技术支出为5.09亿元,仅占总支出1.1056%。笔者通过对50多家传统出版企业调查,发现只有不超过四分之一的出版企业进行数字出版研究,且大部分经费都来自于政府补助,企业自主研发支出与国家财政补助之比仅为1:26,而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如培生教育每年在全球的研发支出大约有5亿美元,占总收入8%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出版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水平相当低,不能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创新速度快、知识密集与资金密集的要求,导致出版系统大型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出版产品等创新要素严重滞后。2016年我国出版产品数字化率仅为20.5%,远远落后于韩国(80.1%)、巴西(54.6%)等国家。

3.数字版权保护艰难,持续创新活力较弱

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数字出版产品传播速度比传统出版作品更加迅速便捷。同时这也大大降低了数字出版产品复制转播门槛,版权纠纷事件频频发生,盗版监管、版权保护难度大大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版权保护意识淡漠,执法主体不健全,监控手段落后,违法成本过低等。另一方面,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体系和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正当经营、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盗版机构和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市场惩罚,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交易成本,导致产业创新活力减弱,不利于数字出版产业实现持续创新。

4.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核心能力缺乏

数字出版涉及相关的产业支撑体系,包括数字技术提供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平台服务商、上下游硬件生产企业、数字发行方、内容创造者、终端消费者等机构与个人,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存在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会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4]

随着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出版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我国传统出版产业人才结构、技术研发投入等仍不适应数字媒体方向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人才不足是影响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我国出版产业的数字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电子期刊、电子书等数字化产品严重落后国际先进水平。[3]以国外各大出版集团为例,数字产品的收入在集团的总收入中都几乎占半壁江山,汤姆森集团数字化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爱思唯尔过去5年的在线收入超过总收入60%,数据库产品、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等成为国际出版公司产品创新趋势,但我国出版产业的数字化产品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等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总收入占出版业的比重仅为10%,传统出版领域技术创新的能力及动力明显不足。

出版产业涉及舆论与媒体,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关系意识形态,因而出版产业始终以内容编辑和管理为工作重心,技术研发得不到足够重视,出版行业重量级研发机构甚少,科研投入不足,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缺乏对国际前沿技术、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三、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特征

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协调发展。传统出版业与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是目前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的特质之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进程中演化出两条发展路径,分别是传统出版业主导的数字化改造和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数字出版。[5]传统出版业虽然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面临数字技术障碍。相反的,互联网企业虽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在内容创作方面却受到较大限制,这种“木桶效应”推动出版业内容创新与数字技术创新的深入融合发展。

2.3 关于团队分工 【指南建议】 产前诊断测序的执业者,以及进行检测前教育及咨询、获得知情同意、并进行检测后咨询和报告发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对基于核心家系测序项目给胎儿及其父母带来的益处和风险有深入的了解。结果的解释和检测后的咨询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最好是在具有产前诊断和胎儿测序的临床和实验室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多学科小组的协商下进行。理想情况下,团队成员可以查阅所有临床记录、测序结果和胎儿影像学结果。

在数字媒体时代,出版人才既要懂创意、内容创新,也要懂数字技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出版产业人才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数字技术融合深度与宽度是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融合深度决定了出版产业应用什么样的数字技术改进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过程,决定技术应用的先进性;融合宽度是指数字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应用范围,也就是数字化率。因此,出版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组织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而且为出版产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其次,数字技术将企业与客户无缝连接,让读者、创作者、客户和出版企业构成创新网络,极大方便创新参与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创新创意成果不断涌现。最后,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出版产品传播和营销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市场营销创新。

四、数字出版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出版产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催生了数字出版产业,也促进了数字出版产业分工与细化。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既有爱思唯尔等传统出版企业对信息技术企业的吞并,也有亚马逊等技术企业对内容出版企业的并购,[7]谷歌与传统出版商之间的战略合作,都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规模的大幅度增长。故两大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深度与宽度决定了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是否能够持久。[8]同时,由于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涉及面广,仅靠产业内各主体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对产业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在政策上支持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要素集聚,扶持创新平台,促进协同创新,从而形成产业融合与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以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见图1)。

2018年上半年,家电行业面临“格局之变”,风云突变之下,厨卫电器市场也经历了一场始料不及的市场下滑,三季度,厨卫行业多品类依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图1 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1.持续拓展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与宽度,走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之路

产业创新趋向协同整合化。随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单一媒体产品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字出版开始呈现出垂直整合与媒介融合态势。在产业层面,高新技术、文化、通讯等相关产业之间的跨行业兼并重组事件越来越频繁,产业间集群效应也渐趋明显。在企业层面,不同媒体业务之间开始寻求业务间的交汇融合,并推动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效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不断深化。

加强出版产业数字技术标准化制度建设是推进出版企业数字技术转型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标准化将降低出版产业数字技术融合成本,加快融合速度;另一方面,促进出版产品兼容性,便于行业管理与技术共享。

2.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企业服务数字出版深化能力,走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创新之路

数字出版产业最初是由信息技术企业介入而兴起,信息技术提供商在产业中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但对出版内容产品不熟悉。因此,信息技术企业主动融入出版产业,必须加强对出版产业、内容产品等研究,掌握出版内容的创意、编辑等规律,提高服务出版企业的能力。

式中:ni 和 均是测量噪声。定义n=[n1,…,nN]T,并假设n和均服从高斯分布,均值为零,协方差矩阵分别为Qt=E[nnT]和为表示方便,定义显然,其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Qα=Diag{Qt,Qf},即Δα~N(0,Qα)。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定义以下符号: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群经济,阻碍了信息技术企业与出版企业的交流与协作,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应该拓展数字技术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合作、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的通道和机制,从单纯的内容复制转变为对内容的深度加工与整合,增强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创新速度,提高产品创新质量。

3.打造内容、终端载体、平台、技术、服务“五位一体”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走协同创新之路

通过研究全球收入前十的出版集团发现,近10年内,跨国出版集团都经历了兼并、重组、整合的过程,且重组以后都能够实现跳跃式发展,究其原因是兼并以后实现了内容、数字技术、平台和终端的有机融合。通过兼并重组将出版产业创新价值链中内容、终端载体、平台、技术、服务的“五位”垂直整合成“一体”,这不仅能协调不同创新主体联动发展,实现产业规模经济,还能实现不同技术的交叉融合,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持续推进创新能力提升。

在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不同创新主体的分工,明确创新价值链各环节的功能定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为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优化数字出版产业链,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分工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各个链条之间契合性并不理想。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建立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加强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形成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进而有效拓宽产业链纵向发展渠道,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段海艳.企业持续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5)

[2]向刚.企业持续创新的概念与效益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1)

[3]施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J].编辑之友,2018(5)

[4]李义杰.共享经济视域下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J].中国出版,2018(5)

[5][8]方卿,曾元祥.产业融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J].出版发行研究,2011(9)

[6]唐京春,张洪建.知识服务热潮背后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以深化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为视角[J].中国出版,2018(10)

[7]Neil De Young. How digital content resellers are impacting trade book publishing[J].Pub Res Q,2009(25):139-14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7ZDA08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团队)

标签:;  ;  ;  ;  ;  ;  ;  

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及提升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