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 27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通过核磁共振与CT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案例,分为CT组和核磁共振组各40例,分析其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诊断检出率上,CT组为52.5%,核磁共振组为90%,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性上,核磁共振技术要高于CT技术。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CT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关节常见疾病,一般是由于风湿、烧伤或者血液疾病所引发,一般集中在25岁至50岁群体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残疾。疾病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臀部或者腰部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下肢无力感、畏寒、酸麻等,无法只有自由活动,进而导致最终的跛行与伤残情况。而在该疾病的诊断上,目前主要以核磁共振(MRI)和CT两种方式,其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案例,分为CT组和核磁共振组各40例,其中CT组患者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13例;年龄范围为30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1.4±2.3)岁;疾病原因中,长时间激素用药这11例,血液疾病4例,髋关节外伤病史者21例,酗酒者2例,其他原因2例。核磁共振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5例;年龄范围为32岁至798岁,平均年龄为(51.5±3.2)岁;疾病原因中,长时间激素用药这8例,血液疾病6例,髋关节外伤病史者19例,酗酒者3例,其他原因4例。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与髋关节疼痛,活动不自由以及跛行等症状。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CT组去患者仰卧位,运用CT扫描仪进行,层厚10mm,层距10至13mm,局部病灶区域运用加层或5mm薄层扫描。核磁共振组运用核磁共振仪器做扫描,取患者仰卧位,选择横断面T2WI与T1WI,运用脂肪抑制T2WI以及冠状T2WI做扫描。横断位与冠状位联合脂肪抑制技术。病灶局部做加层或者3mm薄层扫描。
1.3 评估观察
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以X线平片诊断结果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在诊断检出率上,CT组为52.5%,核磁共振组为90%,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同时在影像表现上,MRI检查出1例存在关节囊积液,而30例存在半点或者条状的T2WI、T1WI信号,有9例患者存在局部的斑片状或不规则状低信号。CT影像则表现为普遍存在囊状透亮和股硬化情况。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主要集中在髋关节与大腿近侧的疼痛,还可以放射到膝部的疼痛,疼痛可以是静息痛和持续疼痛。会产生髋部活动障碍,尤其以旋转活动障碍为主,也会产生短缩或者痛性的跛行。股骨头坏死相关疾病主要是缺血所引发,多属于慢性疾病,发病较缓慢,在病情早期没有显著的症状,容易被忽视,而如果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疼痛,一般属于中晚期,病情多有延误,彻底治愈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需要做早期诊断,这样才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干预。一般股骨头坏死其成骨的再生能力已经衰退,无法通过药物去改善,目前也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因此属于晚期情况一般治愈可能较低,而如果属于早期情况则治疗的有效性会相对提升[1]。
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CT、X线和MRI技术都是临床常用方式。其中X线由于经济而操作便捷而备受人们欢迎,成为了临床上主要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方式之一。但是随着临床的应用逐步广泛,人们也发现了X线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漏诊的可能,因此也无法有效的对病变做全面的检出。因此,各医院也逐步开始运用MRI或CT做诊断辅助[2]。
CT虽然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检出率较低,但是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运用多层检查,螺旋CT分辨率高、多层面、连续性的诊断特点,可以让医生多层次全方位的观察病变组织。同时,该技术可以细致的观察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情况。它可以反映股骨头内变形或增粗情况,有效的通过影像来展现。还可以通过对股骨头内部的破损、关节脱位和死骨等情况做展现,有利于股骨头内部情况的展现[3]。
MRI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敏感性和准确性更高,属于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先进技术。它运用电磁波射频脉冲技术做诊断,辐射相对较少,对身体构成的诊断危害性小。可以对股骨头做全面诊断,获取到多样性与全面性的参数,进而对坏死病变情况做细致观察。同时扫描的范围无局限,可以选择任何断面来对组织部位做检查,可进行360°扫描。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关节积液情况做了解,以及提供生化与病理信息。与X线和CT相比,MRI诊断可以有效的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做出病灶的诊断,同时其多样化的信号可以对不同层面的病变情况做反应,可以有效的反应水肿、充血、纤维化、硬化骨等情况[4]。
本研究中,在诊断检出率上,CT组为52.5%,核磁共振组为90%,p<0.05。可以充分说明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性上,核磁共振技术要高于CT技术。因此,从实用性角度而言,运用MRI可以有效的辅助临床对股骨头坏死做有效诊断,同时对人体危害性小的诊断特点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对于治疗期间的多次诊断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情况还需要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各院的诊断设备为准。
参考文献:
[1]王林红.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150-151.
[2]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156-157.
[3]孙子钧.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31.
[4]刘伟平,贺新朱,雷永松.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3:661-662.
论文作者:刘利,赵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核磁共振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情况论文; 疾病论文; 关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