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动机因素结构分析_学习动机论文

高中生学习动机因素结构分析_学习动机论文

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结构论文,学习动机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学习动机是指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激发、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动力。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注:Nicholls,J,G,"Quality and equality i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education",American Psychalogist,1979,Vo134,1071-1084。),关于学习动机结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了结构类型,如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种;而Biggs和Moose则将它分为四类(注:Biggs,J,B.& Moose,P,J."The process of Learning",New Yor Rerticehall,1993。):外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和内部动机。有的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三种(注:邵瑞珍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217页。)。我国有学者将学习动机又分为学习志向与学习兴趣两种(注:陈毓芳等:《小学生志向和学习兴趣的调查》,《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第4期,第26-31页。)。

我们认为以上提出的各种学习动机结构还不能完全正确的说明高中生学习动机系统的结构特点,而且Kornald等的研究也发现(注:Kornald,M.L.,Econsber,L,H,& Emminghans,W.B."Cross-Cultural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a general theory",In H.C.Tridis & W.Lonner(eds.),Handhook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3.(233-321).Boston:Allyn & Bacon,1980。)动机并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而且“在全部条件下的分析可能掩盖了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因素结构方面的有些有趣而重要的差别”(注:Valler and,R.J,& Richer,f."On the use of the Causal Demension Scale in a field setting:A test with confin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failure situ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54(4),704-712。)。因此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可能大不相同。那么,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则是本研究试图具体分析的。

二、研究方法

参照国内外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及论述。列出45种学习动机,采用五级评定法制成封闭式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分自评与他评两种,以对不同的评价角度进行全面考察。

被试取自四川、重庆的十所中学,包括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共776人。学生他评问卷在其中的三所学校,各取一个年级的学生,共81人(男45人,女36人);教师他评取自其中五所学校的各年级教师,共33人。自评问卷取自其中的七所中学共662人,其中男性358人,女生304人;普通高中474人,职业高中176人;重点高中286人,普通高中376人;城市275人,乡村387人;高一296人,高二172人,高三194人。

问卷对38人间隔14天的重测信度为0.92;克伦巴赫a系数为0.91,各因素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0.94、0.86、0.76和0.67。问卷经过开放式问卷搜集条目编成,并请有关心理学家、中学教师、中学行政领导进行评定,一致认为内容效度较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因素分析的结果

进行主成分分析(PC),抽取公共因素,求得初始负荷阵(Bartlett检验值为15763.05,P<.000),然后根据三个标准筛选项目(注:KavSek.M.J,Seiffge-Krenke.I,"The differentiation of coping traits in adolesc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6,19(3):651-668。):(1)标准差大于1,以保证项目的鉴别力;(2)项目的重测信度大于0.2,以保证稳定性;(3)因素分析的结果:1.项目因素负荷值大于0.40(а>0.40);2.共同度大于0.16(h[2]>0.16);3.“概括”负荷(substantial loading)大于0.50(а[2]/h[2]>0.5);4.每个条目最大的两个“概括”负荷之差大于0.25[(а[2,1]-а[2,2])/h[2]>0.25]。从问卷的45个条目中共选出41条作为正式问卷。最后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再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的数目;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因素解必须符合碎石检验(ScreeTest);抽取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要能解释3%的总变异;每一因素至少包括3个项目。以0.4作为负荷量的取舍点,最后在产生学习动机条目中选择了4个因素,它们解释了项目总方差的53%,见表1。

表1 产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结果

因素

 项目内容解释方差(%) 共同度   因素负荷

 为了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丰富头脑。 

0.8211

 0.8796

 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促进自己的发展。

0.7986

 0.8487

 为了能在社会竞争中获胜,有立足之地。

0.8194

 0.8373

因知

 担心不学习会被社会所淘汰。

 0.7270

0.8338

素进

 为了实现理想、有所作为、事业成功。 

0.7987

 0.8187

一取

 为了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身价值。

0.7659

 0.8035

 想成为知识渊博、高层次、高素质的人。

0.7836

 0.8035

 为了学习一技之长。  33.6

 0.6770

 0.7740

 为了不成为社会负担,而成为有用之才。

 

 0.6736

 0.7460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0.5885

 0.7368

 认为精神生活很重要。

 0.5387

 0.7035

 为了能对事物有辨别力,不上当受骗。

  0.6107

 0.6891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关心自己的人。

   0.6126   0.6464

 不甘人后,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好评。

0.6568

 0.6120

 为了能够继续升学。 

0.5240

 0.5982

 为了不受或少受家长、老师的责骂。

   0.6312

-0.5930

 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

 0.6441

 0.5773

 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乐趣。

 0.3275

 0.4833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不受人管束的能力。   0.4756

 0.4788

回   为了人类、社会进步,造福人类。

 0.6385

 0.7439

因报

 为了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0.7384

 0.7338

素社

 为了能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经济。9.5  

0.6300

 0.73282.

二会

 为建设祖国,做21世纪四化建设的接班人。  0.7433

 0.7036

 为了将来成为有权势或与众不同的人。

 0.6415

 0.7676

因求

 为了能出人头地,过好日子。

 0.6765

 0.6482

素优

 希望通过好成绩得到别人的敬佩和尊重。 6.2  

0.6099

 0.5831

三越

 不愿将来干体力活,如在家务农等。

0.5053

 0.5548

 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为家庭争光。

0.6164

 0.6739

因求

 为了不让父母受人嘲笑、脸面无光。

0.5026

 0.5483

素荣

 为了能给学校、家庭及自己争得荣誉。

3.6

 0.5492

 0.5382

四耀

 国家、社会、家长要求自己学习。

 

0.3564

 0.5370

 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疼爱。

   0.6182

 0.4926

 为了考试进步、获得好成绩。

 0.5389

 0.4037

由表1可知,因素一包含19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及通过学习实现成就与成熟需要的愿望,表明高中生已有了较健康的学习动机,命名为“求知进取”;因素二含4个项目,其内容都是高中生的崇高社会目标,体现出我国高中生能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结合,命名为“回报社会”;因素三包括4个项目,内容是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达到很高的个人成就,而且这种成就体现出一种对优越性的追求,命名为“追求优越”;因素四有6个项目,是学生为了能给自己或长辈及家庭、学校带来荣耀而学习,命名为“追求荣耀”。

(二)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总体特点及与他评结果的比较

将学生自评问卷结果作为总体,由于有1个条目与所在因素为负相关,我们在记分时采取了逆向记分的办法,然后计算学习动机的各因素分数的平均分,并与他评问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总体自评在4个因素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追求优越、追求荣耀、回报社会、求知进取,且追求优越、追求荣耀二因素的平均分均超过3分,为主导性动机。总体自评在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三个因素上得分显著小于学生他评,总体自评在求知进取、追求优越二因素上得分显著小于教师他评;且学生与教师的他评在各因素的得分均大于总体自评。

(三)学校差异

对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在学习动机各因素得分的平均分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3的结果表明,职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比普高大。职高生在求知进取、追求优越、追求荣耀三个因素上得分显著大于普高生,其中追求优越因素得分最高。重点中学学生在各因素上得分与普通中学差异不明显。

(四)性别及城乡差异

对男女生及城市与乡村学生在学习动机各因素得分的平均分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

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各因素无显著影响,但城乡学生差异很大。城市学生在各因素得分均大于农村学生,在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在追求优越因素上得分最高。

表2 学习动机各因素均数表

因素

求知进取 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

自评总体M

2.67 2.75

3.03

 3.01

SD  1.09

1.03

1.06

 0.80

学生他评M

3.42 2.99

3.35

 3.06

SD  0.97

0.96

1.00

 0.76

t

5.91**2.04*

2.55**  0.55

教师他评M

3.68 3.07

3.35

 3.49

SD  0.59

0.90

0.56

 0.71

t

4.97**1.75   1.72

  3.25**

注:*表示P<.05**表示P<.01;

t表示与总体的比较

表3 不同学校各因素的均数检验结果

因素

求知进取 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

普高

M

2.30 2.69

2.87

 2.88

SD  1.05

1.00

1.07

 0.82

职高M

3.04 2.81

3.19

 3.14

SD  1.14

1.07

1.04

 0.76

t

7.49**1.21

3.28**  3.63**

重点M

2.70 2.68

3.02

 3.01

SD  1.13

1.05

1.09

 0.83

普通M

2.67 2.80

3.03

 3.01

SD  1.07

1.00

1.05

 0.78

t

0.74 1.50   0.23

  0.08

表4 不同性别及城乡的均数检验结果

因素

求知进取 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

男生

M

2.64 2.56

3.04

 3.01

SD  0.95

1.02

1.02

 0.77

女生

M

2.70 2.62

3.02

 3.01

SD  1.07

0.98

1.07

 0.79

T

0.64 0.76

0.28

 0.19

城市

M

2.79 3.06

3.27

 3.03

SD  1.19

0.98

1.06

 0.81

农村

M

2.55 2.44

2.79

 3.00

SD  0.57

0.96

1.00

 0.73

T

17.42**

 7.72** 5.84**

1.50

表5 不同年级的均数检验结果

因素

求知进取 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

高一

M

2.52 2.50

3.07

 3.03

SD  0.96

0.97

1.05

 0.82

高二

M

2.72 2.79

2.96

 2.89

SD  1.12

0.91

1.08

 0.78

高三

M

2.77 2.85

3.02

 3.09

SD  1.17

1.04

1.04

 0.75

差异

t[,13]=2.37**

 t[,12]=3.02**

 均无显著差异

T[,23]=2.52*

检验

 t[,13]=4.92**

注:1表示高一,2表示高二,3表示高三;t[,12]表示高一与高二的比较,t[,23]表示高二与高三的比较,t[,13]表示高一与高三的比较

(五)年级差异

对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均数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高三在求知进取因素上得分显著大于高一,在追求荣耀因素上显著高于高二,高三与高二在回报社会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在各年级中是最大的。

四、讨论

(一)本研究得出的高中生学习动机结构与以往提出的各种学习动机分类有较大不同,表明学习动机结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阶段上确实有较大差异。要研究得出的四种学习动机也可以归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经验性分类虽然可以对学习动机结构作一般性描述,但在具体情况下却显得过于笼统和概括,很难反映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学习动机结构可以进行笼统的跨文化的分类,但要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运用还必须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按学习阶段对学习动机内容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

(二)由表1可知,“求知进取”、“回报社会”二因素的贡献率最大,表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结构是积极健康的。由表2可知,总体自评在“求知进取”因素上得分最低,在“追求优越”因素上得分最高;而学生与教师他评在“求知进取”因素上得分却最高。这表明,学生与教师都认为高中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应是“求知进取”,但实际上该因素的动力作用不是首要的,而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与情感的“追求优越”成为了高中生最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结构总体是健康的,但在西方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他们有一种更看重现实利益的思想。因此,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与引导。教师高估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际情况了解的不足,从表2还可看出,教师在“追求荣耀”因素上的评分显著大于学生自评,这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在我们研究中还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首先由表3可知,职高生的学习动机强于普高生。我们认为职高生表现出的学习状态虽不如普高生,但他们并非不想学习。正由于他们已处于了同龄人中的劣势,他们的危机感才更强(从“追求优越”因素上职高生得分最高也可看出),因而学习动机很强,但由于师资较差、社会歧视等原因才使他们的实际学习状态不佳。因此,通过对职高生的关心、疏导是可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早日成才的。其次,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无差异,这似乎表明,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优势主要并不来自学习动机,而是来自如学习能力等方面。再次,表4的结果显示,城市学生的学习动机除“追求荣耀”因素外均强于农村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学生能广泛的了解当前的各种信息,因而对学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有更深的认识;而农村学生的信息相对封闭,且易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可能仅仅是为了光宗耀祖,因此对学习的认识和体验不如城市学生。最后,男女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无明显差异,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消失,女生自己也希望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表5的结果表明,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得分最高的动机仍是“追求荣耀”与“追求优越”,但在“求知进取”、“回报社会”二因素上的得分已显著高于其他的年级。说明高三学生已较成熟,在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时能将自身进步与国家发展联系到一起。在各学习动机中,高三学生在“追求荣耀”因素上得分最高,表明高三学生所受的学习竞争和各种社会压力很大,这种压力虽转化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压力过大、面子观念太强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这应引起家长、老师的注意。

五、结论

1.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追求荣耀等四个因素构成。

2.学生他评和教师他评在“求知进取”因素上评分都显著高于学生自评,在“回报社会”、“追求优越”因素上的学生他评得分显著高于自评,在“追求荣耀”因素上教师他评得分显著高于自评。

3.职高生在“求知进取”、“追求优越”、“追求荣耀”三因素上的学习动机强于普高,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动机强度在各因素均无显著差异;

4.各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城市学生在“求知进取”、“回报社会”、“追求优越”三因素上的动机强度强于乡村学生。

5.在“求知进取”、“回报社会”二因素上的学习动机都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在“追求荣耀”因素上高三强于高二,在“回报社会”因素上高二强于高一,在“追求优越”因素上各年级无显著差异。

标签:;  ;  

高中生学习动机因素结构分析_学习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