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紧后备干部培养保证学校持续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步论文,加强领导论文,班子建设论文,后备干部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培养始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工作全局,是学校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在长期的党建工作实践中,注意继承和发扬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些好传统,注意及早地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坚持把思想理论学习、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和清正廉洁的作风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把政治理论培训、传统教育、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锻炼、考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领导体制几次改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持了几届领导班子团结、敬业、奋进、廉洁的特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基层党委的每届任期有过2年、3年、4年等不同的规定, 清华大学党委都做到了按时顺利换届,每一次领导班子的稳定过渡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连续性,又是对学校工作的新的推动。
一、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面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大局,高校领导班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为,学校党委一要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上的一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致。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二要抓学校发展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团结进取,开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为了达到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学校党委十分重视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原著为主,同时结合形势和任务及时学习中央文件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学习中,我们注意以理论为指导解决学校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力求比较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比较科学地进行学校发展战略的决策,把握好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993年暑期校系两级干部会上,我们提出了到2011年即建校一百周年时争取把我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在确定这一目标时,主要是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讨论,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取得共识。一是认识到象中国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已得到明显提高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冲击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为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而努力奋斗。二是认识到依据学校现有的基础,通过国家、社会各方面的重点支持,加上学校自身的努力,通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有可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我们要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高校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高度出发,增强政治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的信心。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党的干部要“讲政治”。我们领导班子对此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大家认识到,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要求,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们“讲政治”最具体的内容。去年上半年我们分五路带队到各地,对我校毕业生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约2000人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表明,社会上对清华学生政治、业务素质总的反映是好的,但是认为清华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事业心、责任心方面与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差距,而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还有不足之处。以调查结果为参照,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和教师对讨论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各院系参加讨论。经过讨论,我们在新的高度上对“全面适应”和“全面提高”达到了共识。大家认为,清华大学应该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性的人才,要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思想讨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促使教学评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共识,在知识经济形态日益显现的今天,清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这是近几年来引起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经过学习、讨论和在国内外的大量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识到,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清华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人才培养和新知识的创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孵化和辐射作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近年来我们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对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学校通过成立科技开发部、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益显著专项奖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自1991年至今,全校完成的科技开发和服务项目累计超过3600项,合同金额近6亿元; “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91 项,其中仅1995年的24项,总经济效益就达38亿元。199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已经和近100 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学校先后与北京、河北、广东等7个省、直辖市及大庆、 常州等40个地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还与广东等6个省、 地区或企业联合建立了总额超过1亿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此外, 学校还通过与企业或地区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兴办高科技产业以及学校自己创办高科技产业等办法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7年达3.7亿元。
二、注重党政配合和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 发扬重视党的工作的好传统
领导班子是否有战斗力,关键要看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和相互的配合。今天,在人们对社会风气怨言甚多的时候,清华的领导班子没有那么多的“官本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党政密切配合,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尽心尽力地工作。
为了做到党政之间的密切配合,我们坚持实行党政互换的办法,使干部在成长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岗位,经受党政两方面工作的锻炼。在目前校领导班子的11名成员中,有4 名行政领导曾经从事过党的工作,有3名党委领导曾经从事过行政管理工作, 虽然不都是在校级岗位上互换,但是经过院、系党政一把手岗位的锻炼,大家在主持自己的工作时能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党的或行政的工作要求,考虑到学校各项决策在基层实施时的可行性。
党委书记平时注意与校长密切配合,重大问题事先交换意见,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党委讨论决定后,由校长负责实施,尊重校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行使职权;校长是校党委常委会的成员,他重视发挥党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行政工作中努力贯彻党委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决定。党政一把手的默契配合,为整个班子的团结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每年的干部会上, 校长都会强调做好党的工作的重要性, 如在1997年暑期干部会上,党委书记做报告,讲的是“讲政治,举旗帜,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强调学习邓小平理论要落实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校长在“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报告中用了很长的篇幅, 讲清华在改革和发展中应该如何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 5.29讲话”的精神。
在学生工作方面,学校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牵头的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中协调党政各部门关系,明确责任,检查落实情况。从去年起,在王大中校长的倡议下,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分别联系7、8名学生,每个学期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党的工作密切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成为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核心力量。如党委坚持抓好基层党支部工作和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并提出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又如这次教育思想讨论,事先由学校党政配合做了较大规模的毕业生情况调查,党委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高度对各级基层党委和支部提出要求,组织干部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关论述,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对于学校的行政工作,党委不抢角色,而是让行政在第一线运行。如对于一些教改措施的落实,党委也提出一些建议,但是不直接操作,而是放手由行政领导行使职权。
我校的党政领导班子十几个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对事物认识的深浅和角度也有不同,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发生争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个人的恩怨,没有派系的区分,没有个人地位之争。这里的关键是每个成员都注意加强党性修养。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交流思想,对于可能出现的矛盾用严格的党性、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和坦诚的个别交谈来防患于未然。80年代后期,过去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如李传信书记和高景德校长陆续退居二线了,因为工作和班子结构的需要,文革前担任团委副书记的张孝文和方惠坚同志分别担任校长和党委书记,而以前的团委书记张慕津同志反而是副职。群众和干部中有担心,这样的班子能不能团结好?在新老班子交接的民主生活会上,传信同志把大家担心的问题提到了桌面上,其他同志也坦诚地提出了希望。张慕津同志积极地表示,一定全力以赴支持校长和书记的工作,新任的校长和书记也表示一方面要敢于领导,另一方面要虚心听取班子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共同努力,把学校的工作搞上去。1994年学校行政换届时,当时的常务副校长梁尤能和核研院院长王大中都是可以考虑的人选。他们两人曾是大学同班同学。梁尤能同志做副校长后领导过核研院的工作。经过各方面的考虑,确定由王大中同志担任校长,梁尤能同志仍做常务副校长。大家曾担心两人的团结问题,所以在换届前后党委书记分别找他们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提醒他们注意团结。梁尤能同志不仅十分赞同由王大中来担任校长,而且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校长的全力支持。王大中校长在工作中也十分注意听取梁尤能同志和其他各位成员的意见,并表现了作为清华一校之长所应有的洞察力和魄力,使学校的工作在这几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以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地位,已成为学校班子的好传统。
三、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 保持畅通的群众监督渠道
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的措施。长期以来,党委重视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行为,以制度作为监督的依据,形成了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也保证了换制和换届后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稳定。
一是决策程序的制度保证。学校党委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前几年试行校长负责制时,并不是校长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学校的决策机构是校长书记联席会议;现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不是说书记就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党委常委会成为决策机构,但是在决策前都要仔细听取主管行政领导的意见。无论实行哪种领导体制,我们一直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学校的党政中层干部,都由组织部考察后首先在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上酝酿,有了初步意见后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党的系统的干部由党委常委会任命,行政系统的干部在听取校务会意见后由校长任命。学校还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对于大额的经费收支、学校的预算等一些可能出现矛盾的问题,事先在财经领导小组中充分酝酿,解决矛盾,然后在常委会上讨论决定。
二是建立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有关制度。党委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每三个月一次的领导班子组织生活会制度。每次组织生活会前,都由学校纪委出面,召集多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的意见,然后在领导班子组织生活会上如实转达给各位领导。此外,学校十分注意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没有专车。经常学习并坚决执行中央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并带头执行关于处级以上干部定期申报收入和礼品上交、登记等一系列制度,为广大中层干部做出了榜样。
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在决策过程中,学校党委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吸收合理建议,努力扩大群众在重大决策问题上的参与程度。学校建立了20多个工作委员会,吸收了近500名教授、副教授、骨干教师和教职工代表参加; 学校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向教职工代表报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一些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在教代会代表中进行讨论;学校还经常向各民主党派负责人通报学校工作,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去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改通过了《清华大学管理体制条例》,对相应的会议制度和职责进行了修改,并完善了与之配套的系(院、所)及教研组党政班子的工作职责。制度建设保证了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实施,避免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临时动议和个人说了算问题的发生。
四、抓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995年9月,新一届党委举行党委会, 确定这一届党委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好世纪之交学术骨干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工作。从学校实际情况看,这两支队伍大面积的新老交替将在2000年左右开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年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比解决学术骨干队伍更为困难。当前,学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等学历的比例很高,相应地,我们在挑选后备干部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干部的学历层次,所以在今后的干部中肯定会有不少是博士、硕士学位或曾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的。从年轻化和知识化的角度看,他们的条件是非常好的,但是他们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熟悉,对清华的传统和作风不熟悉,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考验。从素质上看,他们在理论、思想、作风、方法等各方面还有不少的欠缺。四五年以后,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能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大踏步前进,保持学校持续、快速而又稳定地发展,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后备干部的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是抓好后备干部的规划与选拔。“八五”、“九五”初期,我校根据干部队伍实际状况和工作需要,分两次建立了各200 名的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我们严格按照干部的“德才”标准和“四化”方针,坚持校系领导与群众结合,通过在较大范围征求推荐名单,认真做好青年干部的选拔工作。到1996年初,“八五”期间确定的200 名后备干部已有178名走上校系各级领导岗位, “九五”后备干部名单中也已有一些走上了校系领导岗位。
二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社会实践。1996年以来,学校用三个学期的时间对140余名45 岁以下的青年干部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的业余培训。请老领导讲哲学,请校内外的教师讲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1996、1997年,学校两次组织青年干部到西柏坡、井冈山、邯钢等地区接受传统教育并进行考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对后备干部进行学校传统的教育。在我校87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党的工作方面的许多好传统。199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的同时,党委认真组织了纪念清华建立党组织70周年的活动,召开了一系列的老同志和教职工、干部的座谈会,总结了学校长期形成的“爱国奉献”“又红又专”“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为了让青年干部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学校请现任的和退居二线的校领导讲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讲学校的未来和发展目标,同时就干部素质方面的问题讲民主集中制,讲群众观点,使青年后备干部受到党的优良传统的熏陶和鞭策。
四是积极推行挂职锻炼措施。为了对干部进行素质培养和工作考察,我们自1996年以来推行了青年干部到学校机关挂职锻炼的措施。至今我们已选拔了具有副高或正高级职称的25名政治、业务素质都比较高、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到学校担任副处职干部。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已有三位担任了系处的一把手,两位担负起系处的常务工作,有的拟在明年换届时进入校级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