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_反腐倡廉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_反腐倡廉论文

以科学的发展观构筑科学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发展观论文,预防腐败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5)01-0030-02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科学的反腐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抓好第一要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反 腐倡廉工作要紧紧围绕第一要务来服务,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 导科学的反腐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 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和创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建设规律和党 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对于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和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反腐观。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 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反腐观,就 是反腐倡廉始终要围绕人这个基本对象来开展,始终要把人作为反腐倡廉工作最积极、 最能动的要素,科学认识“人”这个要素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人的思想行 为蜕化、变质、腐败的根源和轨迹。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 ,把维护党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考虑,把满足人民群众发展的 需要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选择,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目标,把人民 群众的满意和“答应”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标准,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发展。

2、必须树立和落实服从和服务于第一要务的反腐观。“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仍然是发展,根本任务仍然是发展生产力,中心工作仍然是搞好经济建设。树立科学 的反腐观,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去认识、把握和深化。

3、必须树立和落实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反腐观。腐败是一个历史的、社 会的概念和范畴,腐败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与人类历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 的一个历史现象和过程。必须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从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 发展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腐败的现象和本质,去认识和把握腐败产生的土壤、条 件和根源,去认识和把握腐败发生、演化和根治的规律。

4、必须树立和落实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反腐观。有人认为,反腐败就是查处贪污受 贿行为,就是严惩腐败分子。实不尽然。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系统工程,是集领导干 部廉洁自律、查处大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及源头治腐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它兼备教育、保护、监督、查处多种功能,既能起到惩治腐败之目的,又能达到预防 腐败之功效;既要教育大多数党员干部,又要挽救那些涉嫌腐败的人员,同时还要坚决 惩处极少数败坏党和国家干部形象的害群之马。树立科学的反腐观,首先要坚持系统论 。要做到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坚决克服重查处轻教育、重纠正轻建设、重打 击轻保护、重治标轻治本的倾向,全面推进“一体”(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 体)、“两手”(坚持预防和惩处两种手段)、“三足”(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足并重 )的反腐败工作构架。其次要坚持重点论。要善于根据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 条件的变化,寻找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确定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开创反腐倡廉工作的 新局面。

以科学的反腐观认识科学的反腐败体系

什么是科学的反腐败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这些年来,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败斗争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 、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注重思想道德教 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为什么只有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是科学的反腐败体系 呢?首先,这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反腐观为指导建立的反腐 败体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反腐败体系的要 素、功能、效果的合理组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反腐败理论的丰富、完善和发展 。其次,这是古今中外反腐败经验的总结。中国历来注重“德政”和“教化”,尊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德政”和“政德”有机统一于治国安邦的为人和举事之中。而西方国家则强调“ 法治为先”,以法理和法的精神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教育、制度、监 督”三者并举体现了古今相承、中西璧合,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先进理 念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先进方式的有机统一。其三,这是反腐败科学规律的反映和深 化。我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后,一直对腐败现象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从有名的延 安整风运动到“三反”、“五反”,从“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到“反对以权谋私,纠 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处理刘青山、张子善巨大贪污案”到“开展反腐倡廉教 育”,其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绩,也有曲折,经历了一个认识现象、认清本质、 认证措施到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漫长过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 治和预防有机统一,是多年来反腐败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反腐败规律的科学反映。 其四,这是反腐败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腐败就象一种社会顽疾,一旦蔓延开来, 就会对社会肌体进行全面的侵袭,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腐败现象的表现也日趋多样化 、多元化、复杂化,既有政治腐败、经济腐败,也有生活腐败,既有权力寻租的个人腐 败,也有行业垄断的群体性腐败,既有黑色腐败、灰色腐败,也有白色腐败。因此,惩 治和预防的科学体系也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宽视角的立体体系。

以科学的发展观构筑科学的反腐败体系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依托 的。其中,教育是前提和基础,制度是标尺和保障,监督是手段和关键,惩治和预防则 是目标和效果。

首先,要将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措施,常教不懈。古人云,“德教为先”、“ 修身为本”。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和党纪国法防线。教育的重点是树立好“六观”、学习好“五典”、解决好“四自”、 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坚持好“两个务必”、实践好“一个宗旨”。树立好“六观” ,就是加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着重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事为民所办。学习好“五典”,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重点学习好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做到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解决好“四自”,就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使党 员干部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自觉自愿, 防范于未然。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明白“参加革命 为什么,当官为什么以及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让领导干部真正明白“权力是谁 给的,为谁服务以及怎样服务”。坚持好“两个务必”,就是要加强优良传统和作风教 育,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践好“一个宗旨”,就是要把教育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

其次,要将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根本性措施,常建不懈。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工 作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是反腐倡廉工 作是否成熟和规范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是否依法治国、依纪依规反腐的重要表现。加 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其目的一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真正完善和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 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 二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构建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 。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查处制度,形成不敢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形成不愿 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形成不需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防范制度,形成 不能腐败的机制。三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纪检监察和党性党纪党风的法律法规,使 反腐败做到有法(纪)可依,有法(纪)必依,执法(纪)必严,违法(纪)必究。

其三、要将监督作为反腐倡廉的关键性措施,常抓不懈。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 败。加强监督是我党建设的一大政治特色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六大强调,要通过多种有 效监督的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搞好监督的关键是要坚持“一条主线”、加强“两个重点”、搞好“三个结合”、发挥 “四个作用”。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以管钱、制权、用人为主线,把监督渗透于人 、财、物管理、使用、调配的全过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加强“两 个重点”,就是重点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 督。当前仍然要加大对“三机关一部门”的监督,加大对资金、物资、知识密集型部门 的监督,加大对位高权重的管钱、管人、管物部门的监督。搞好“三个结合”,就是搞 好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的结合,搞好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搞好组织监督与群众 监督的结合。发挥“四个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 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既乐于监督,又乐于被监督,将事前 、事中、事后监督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

标签:;  ;  ;  ;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