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五模式”:村级经济发展的多元选择——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级论文,荆门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探析论文,湖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记者在一些地区农村采访时,能听到不少村干部抱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困难重重。然而,在荆门市东宝区,记者却听到了这样的回答——“难是难,但只要村干部有作为就不难!”原来,东宝区已成为湖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范,其经验正在全省推广。
一组最具说服力的数据
东宝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效,可用数字来“说话”:
一是村级积累稳步增加。目前,全区村级积累总额达7160万元,村平均40.2万元,比2005年增长160%;全区有村级积累的村达142个村,占全区总村数的80%,比2005年增长97%;村级积累过50万元的村有29个,占19%,过500万元的村有5个,占3%,分别比2005年增加15个和3个。
二是村级债务逐年减少。目前,全区有村级债务余额5706万元,比2005年减少1330万元,减少19%,年均化债332万元;全区有无债村68个,占总村数的38%,比2005年底增加42个,平均每年增加10个以上。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扩面增值。全区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125个,占70%,比2005年增加56个村,增加72%;今年集体经济收益总额可达3750万元,比2005年增加65%;苏台、子陵、新桥、金华等4个村年集体经济收益分别突破200万元。
四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7元,居全省前列,比2005年3732元增加1635元,增长44%;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5900元,人均增收550元以上。
五种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子陵镇子陵村是东宝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村,村委会副主任向长锡对记者说,为了有所作为,加快村里发展,他们从来没休过节假日。今年国庆,他们为让武汉客商来落户,整整忙了8天。
在东宝区,像这样为村级集体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村干部还有不少,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责任感,探索出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五种模式:
——资源开发利用型。这一类型村充分利用本地矿产、山林、水域等资源优势,通过开发、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和空间。这种类型的村在全区约占30%,年集体经济收益约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益的40%。马河镇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村村开办有村集体煤矿,年均收益240万元,成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最平衡、最稳定的地区,全镇10个村中没有一个负债村,成为荆门市第一个无村级债务乡镇。
——产业配套带动型。东宝辖区内有葛洲坝水泥厂、荆门热电厂、荆门石化总厂等诸多中、省大中型企业,依靠这些大企业的带动,兴办与之配套的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企业带动、产业互动格局。这种类型的村在全区约占10%,年集体经济收益约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益的22%。子陵镇新桥村依托葛洲坝水泥厂和荆门火车站从1992年就开始建起了装卸公司,至今已累计为村集体创收800多万元,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特色产业扩张型。这一类型村围绕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带动示范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种类型的村在全区约占10%。漳河镇雨淋村地处漳河库区,主产柑桔、食用菌和从事渔业捕捞,是省级插花扶贫村。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寻求自我发展之路,2007年9月成立了漳河镇雨淋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向外推出了柑橘、食用菌、花生、土鸡、鸡蛋、鱼等12个绿色农产品,年创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户平增收800余元,村集体年盈利10万元,依靠特色产业扩张迈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富民强村的坚实步伐。
——依托城市服务型。这一类型村依托区位优势,接受城市辐射,参与经济大循环,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增量资产、开展市场对接等,实行资本运作,实现资产增值;通过建造、购买标准厂房、商铺及农贸市场等,采取出租、发包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这种类型的村在全区约占15%,年集体经济收益约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益的18%。泉口街道苏台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几年来,他们充分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创新产权制度,盘活资产存量,采取土地入股、资产入股、门面租赁、资源发包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8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29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收入就达110多万元。
——资产滚动发展型。这一类型村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明显,但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一定的资产和收入规模,构建了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格局,成功锻造出资产滚动发展模式。这种类型的村在全区约占5%,年集体经济收益约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益的15%。子陵镇子陵村在1993年通过全村农民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投资创办了宝安石膏矿,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掘到了村集体收入的第一桶金。然后通过滚雪球发展方式,先后开办了彩瓦厂、加油站、建材厂等8家工业企业。目前,该村正按照农村工业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商贸服务业为纽带的发展规划,全力开展2000亩优质稻订单种植区、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十里建材工业区、万头优质生猪养殖区、百户商贸物业服务区及珍稀花卉苗木园、优质林果园、无肥渔业养殖园、恒生源电子科技园、子陵中小工业企业孵化园的“五园五区”建设。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16万元,发展势头强劲。
四个显而易见的成效
荆门市委常委、东宝区委书记毕春群告诉记者,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五种模式的施行,使东宝区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民生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村的事情就好办了。现在,全区100%的村修建了通村公路,60%的村做到通组到户,30%的村安装了自来水,13个村采取集体补贴的方式为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
二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栗溪镇金华村是上世纪90年代该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最好的村,也是该区乃至荆州市最早实行以工补农的村。该村在国家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前3年,农民种田就免交所有税费。马河镇通过村办煤矿改制实行股份化,将煤矿以股份的形式分配给村民。三里岗、关庙岗等村农民每年户均分红收入达5000多元,已连续分红10年。苏台、子陵、新桥、叶冲、白马等村通过集体经营利润分配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促进了农村稳定和谐。在该区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往往是民风淳朴、农村和谐,农民安居乐业。漳河镇雨淋村是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较好、集体积累逐年增加的村,已连续30年无村民上访、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该村曾被省综治委授予“湖北省安全文明村”称号。农村稳定奠定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东宝区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该省首批“平安县(市区)”;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全省“社会治安优胜单位”称号。
四是促进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增强。一方面,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新时期发展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如今,在东宝区,一个千方百计找门路、千方百计兴产业、千方百计增收入、千方百计抓管理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联系电话: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