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学理论研究(下)_会计论文

论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指导下论文,思维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会计思维的指导作用

近年笔者一直在思考,会计学中部分理论的内涵要求能不能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如何用所熟悉的一些会计理论观念来指导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为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元素归纳为“40=1+2+3+

3+4+6+6+5+4+3+2+1”。如何理解这个和为“40”的等式呢?它可解释为1个目标(即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2条标准(即相关性、可靠性)、3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3份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4个假定(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6个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项财务报告原则(即客观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一致性、成本与效益)、5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即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历史成本、实质重于形式)、4个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即财务报表三种主表、若干财务报表附表、财务情况辅助说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3个时期会计理论发展线索(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2种会计科学研究方法(即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1个会计理论研究结果或者是理论研究目标(服务并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再将其浓缩的话,就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十个字。下面就围绕这四十个元素,谈谈不同理论要点的内涵要求如何指导会计理论研究的问题。

(一)会计思维:理顺会计研究程序。会计思维如何指导会计研究程序呢?就是指从会计工作程序的内涵要求上,来理解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从会计工作程序上看,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分成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三个过程。

会计理论研究活动,实际也可类似地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信息输入阶段,就是开展研究活动,搜集研究资料,即将有用的电子资料搜集到电脑里面来,将有关的文本资料复印好,放在办公室备用,将有关的书刊买好,放在书柜里备用;二是信息加工阶段,就是按照研究目标,采用专门方法,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研究观点;三是信息输出阶段,就是形成研究成果,提交研究报告,写成论文、论著并发表与出版。可见,其研究程序与大家熟悉的会计基本程序是一致的。

(二)会计思维:指导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思维如何指导会计研究方法?就是指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内不同方法的内涵要求上,来理解其可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般涉及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方面。这些方法的内涵要求也可用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第一,填制与审核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的相关技术要求,可以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在搜集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既要对其进行形式上的审核,也要对其进行实质上的审核,看它所传递的信息有没有虚假成份。如教师做课题时,有时要安排学生协助搜集文字、数据、图片、模型、声像等资料,有时候更需要安排学生协助做调查问卷,但对学生上交的调查表,老师最后一定要亲自进行真实性的鉴证,要看这个表是真是假。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任务是尽力完成的,但也会有极少数交来的调查表可能就是假的,可能有臆造或者是抄袭的情况,若不将其识别并剔除掉,就会按照假表提供的原始信息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就会缺乏信度,这就是所谓的“假账真算”了。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和账目。会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分门别类地设置账户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研究中来,就是分门别类地管理自己的科研资料。简而言之,面对搜集的成千上万个文本,特别是电子文件所构成的研究资料,你若用会计科目与账户分类的原理来实施管理,就会使科研资料井井有条。目前老师和学生大多均使用了移动硬盘,硬盘中会存有若干种资料,有的成百上千,有的成千上万。但有的将硬盘打开之后,要找查资料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资料分类,若能够用会计原理、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分成1级科目、2级科目、3级科目、4级科目、5级科目、6级科目甚至更多层次地分门别类,查找起来就相当容易。

第三,复式记账与登记账目。会计上的复式记账观念,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科研资料也是很有用的,即可以用来进行资料的检索与同时多重记录。如果你找到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它既可以在《会计学原理》讲课时用,也可以在《会计理论专题》里讲课时用,就可以把这个文件复制两份,在两门课件的文件夹里分别放上一份,再做上超级链接,这样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第四,成本计算。会计上成本计算观念运用于会计理论研究,就是要协调好研究成本(投入)与研究成果(产出)之间的效益关系,即每个项目的时间投入与这个项目所获资助基本配套。

第五,财产清查。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研究财产有多少,即注重研究资料的保管与复核。了解研究财产,就是知道你的移动硬盘里面有多少科研资料,知道你电脑主机里面有多少科研资料,因而你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盘点,及时删除过时的,及时删除不必要的重复文件,以保证科研资料有效地为己所用,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第六,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公开出版或发表,就相当于做会计报表一样。会计报表具有一定的编制要求,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学术规范要求。一项研究任务完成了,可以做成几份或者几种形式的报告:一个完全版35000字最终研究报告,这是最详细的研究报告,留给自己存查;再是一份浓缩成20000字,交给老师审读;三是一份精简到12000字,向有关杂志投稿。

(三)会计思维:确定会计研究重点。会计思维如何指导我们来确定会计研究的重点,这一点可以从会计基本目标的内涵上,来理解其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因而它就要有两个重要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与可靠性,将其观念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也很有意义。

第一,相关性。将会计上的相关性理念用于指导研究,应该做到三个相关:一是选题上的环境相关性;二是定题上的能力相关性;三是资料上的研究相关性。在研究选题时,要先三问自己、再三问别人。三问自己就是:一问自己,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专业是什么,我们是会计学院的,肯定就是研究会计、财务和审计问题;二问自己,喜欢研究什么问题,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三问自己,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自己的研究能力有多大。三问别人就是:一问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看自己有兴趣研究的问题是不是超前或者滞后;二问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了解其研究视角是什么;三问别人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自己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和他一样?如果方法不一样,那也有一点是创新了。要想了解别人已经做了什么研究和如何研究的信息,其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读文献。

第二,可靠性。将会计上的可靠性理念用于指导做研究,就应该尽量做到四个可靠:一是要有可靠的资料渠道,即引证的数据与观点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研究时要尽量用第一手的资料,少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研究资料经过加工的次数越多,其可靠性就越低。二是可靠的信息来源,即在论文中,凡引用别人的观点与材料时,应当有准确的出处交待。三是可靠的计算手段,这主要是指数据分析的方法。四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不仅要创造知识,更要创造可靠的知识。有时在一些同学的论文中,发现有“XXXXX(葛家澍,2003)”,但文末参考文献中却没有葛家澍在2003年的某篇文献,这就不合要求。因此,在做研究时,为了保证可靠性,尽量不要使用第二手资料,当然有时做研究,利用二手资料可以做成很好的文献综述,但要做好,要做出特色。

(四)会计思维:评价会计研究质量。会计思维如何用于衡量并评价会计研究成果的质量?这既可以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上理解,也可以从会计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上理解。会计信息要服务于用户需要,就需要有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清晰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质量特征,就必须遵循可比性、稳健性、可理解性和权责发生制等要求。将其内涵要求用于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也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要求,做研究最后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依据要客观,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要客观,特别是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一定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第二,及时性。及时性要求,当研究涉及相关研究热点问题时,要有时机观念,已经形成研究结果的披露要尽量及时一些,以抢占先机,先入为主。例如,在2006年,研究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论文相对而言较好发表。那么现在研究什么问题比较好发表呢?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可能比较好发表,因为它们均为当时的热点问题。所以,当想好了一个问题以后,就要赶快动手,搜集资料,形成论文。论文写完以后,要及时投寄,以保证其时效性。

第三,全面性。全面性要求,做研究时引用的文献要尽量全面,同时,运用的文献要为研究服务且与研究相关。

第四,明晰性。明晰性要求,在研究成果的表达上,要有清晰明了的研究思路与思维层次,论证时要有清楚的逻辑,也就是要让你的专业文章能够让读者看懂。要让专业人士能够看出门道,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从中接收一些信息。

第五,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在研究成果语言表达上要通俗易懂即不晦涩,专业用语要适合大众习惯,即不臆造,要尽量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专业道理,来阐明专业原理,来论证专业问题。

第六,一致性。一致性要求,在研究成果表达的学术规范上应当一致,研究成果学术规范的运用标准上应当一致,研究成果层次结构的划分上应当一致。在阅读文献时经常看到,有的论文第一个问题是“一、XXXXXXXX”,下面的论述层次又成了“(1)XXXXXXX”了,再下面又是“(一)XXXXXXX”,这种情况属于论文层级结构上的混乱。根据有关学术规范要求,学术论文中的条、款、目、次结构层级表达形式有两种:一是文科表达式,即“一、XXXXXXX”、“(一)XXXXXXX”、“1.XXXXXXX”和“(1)XXXXXXX”;二是理科表达式,即“1XXXXXXX”、“1.1XXXXXXX”、“1.1.1XXXXXXX”和“1.1.1.1XXXXXXX”。因此,在完成论文时,论文的表达层级要规范。

第七,可比性。可比性要求,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某一会计理论问题时,其比较的范畴、对象与条件需要相配套。如有这样一个论文标题,“美国与IASB准则制定程序的比较研究”,大家咋一看,似乎觉得这个标题没什么问题,但你认真琢磨一下这个标题,会发现这个标题有不妥之处。“美国”与“IASB”能相互比较吗?“IASB”是一个机构,“美国”是一个国家,表达的比较范畴存在问题。如果把标题中的“美国”换成“FASB”,然后再将其与“IASB”比,这样就可以了,这即为比较的范围配套问题。

第八,稳健性。会计上的稳健性,主要涉及收益的确认原则问题,实际上,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也有稳健性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观念表达定性上要稳健。在论文写作中,你也许就看了那么几篇论文,就不要对其绝对地定性,说这个问题是我“首次提出”,这个问题是谁“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谁“最先提出”……那么如果有人问你,你加上“首次”、“首创”、“第一次”和“最先”这些类似绝对化用词的依据是什么,你也许就会无言以对。可是,若你在前面加上“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文献”类似的话,也许就会显得稳健一些了。其次,是观点表达的柔性用词问题,即重要观点表达时,要适当地运用部分弹性语句,以免使自己在学术交流中处于被动的境地。最后,学术观点表达时,还要注意政治立场。对于比较敏感的问题,可以适当回避。

第九,实质重于形式。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观念的运用,主要是两个问题:首先,是研究思维与技术问题。理论研究也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能在研究方法上搞一刀切,有的学生有兴趣做实证研究,就要鼓励,有的学生适合于做规范研究,也要鼓励。其次,是研究想法与方法问题,这也很重要。可以说,从事理论研究时,只要有想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如果没有一点想法,也就谈不上什么方法了。做研究的,如果没有联想,就更谈不上如何创新了。

第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将这个观念用到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主要是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一定要真实。应当特别珍重你完成论文和著作的署名权特别是第一署名权,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不要轻易将第一署名权让与他人,也不提倡过多地发扬风格。这既是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也会涉及到论文发表后的后期效益问题。做研究,申报课题,写论文,写著作,若主要贡献者是你,这个第一署名权就一定得是你,你就得写在前面,这个问题上是不宜谦虚的。

(五)会计思维:理解会计研究特点。如何用会计思维来理解会计研究特点?可以从会计基本特点,即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四个重要特征上来理解。会计信息区别于统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四个特点分别是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内涵要求对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指导作用。

第一,全面性。全面性要求,做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对于资料搜集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不同渠道,涉足不同媒体,尽量全面完整而少有遗漏。

第二,连续性。连续性要求,写论文时,对于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的问题,在过渡上要尽量用平缓的语言,要做到承上启下,使人读起来若行云流水般地流畅。

第三,系统性。系统性要求,做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时,对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搜集到的不同类型资料,一定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特别是加强电子资料的管理,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效率。

第四,综合性。综合性要求,写论文时一定要有观点与结论的归纳与总结,不同层级的标题要反复提炼,论文中的重要概念、重要文献特别是外文译为中文的文献、重要观点的表达要前后统一,学术规范要做到前后一致。

(六)会计思维:认识会计研究。至于如何用会计思维来认识会计研究中的相关制约因素问题,可以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会计基本假定的内涵来对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逻辑限制。

第一,会计主体假定。会计主体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所处时代的会计环境与自身不同时期的工作环境,按照自己所从事或者感兴趣的主要专业领域来选定专业问题。

第二,会计期间假定。会计期间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一定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千万不要想一步到位,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事一件一件地做,文献要一篇一篇地搜集,数据要一个一个地整理,论文要一篇一篇地写,书要一本一本地编,总之,要规划好自己的研究计划,将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划分成不同阶段的子任务与小任务,不断积累,相信厚积薄发,以不断形成的阶段成果构成最终完成的总体成果。

第三,持续经营假定。持续经营观念指导做研究时,要求明确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并非一时兴起之为,不能图一日之功,不能做急功近利的研究,要不断地努力,要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做研究切忌半途而废,做研究切忌没有规划打乱仗式的研究。笔者认为,简单的事你要做,很简单;简单的事你能坚持做,不简单;简单的事你能够坚持做好,那就更不简单!

第四,货币计量假定。将货币计量观念用于指导做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工作时,可以转化为对研究成果表达时的学术规范要求,即研究成果的学术规范要统一。

(七)会计思维:审查会计研究成果。如何用会计思维来指导审查自己的研究成果呢?大家知道,会计人员最具特色的职业习惯就是认真、仔细、谨慎。每个单位每一时期的财务报告报出前,均需要进行必要的、不同级别的审查。在论文写完以后,也要善于用会计的习惯与会计思维去审查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这个理念,可将科研写作与审核过程,按照论文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以下问题,即:论文的标题是否表达清楚了;核心内容是不是在摘要中说清楚了;选题意义是否在引言中讲清楚了;研究目标是否确定清楚了;论文的逻辑结构是否理清楚了;研究方法是否选清楚了;论文层次是不是划清楚了;主要思想是不是谈清楚了;论文中的基本数据是不是核清楚了,论文中的图表形式是不是绘清楚了;论文中的引文出处是不是标清楚了;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是不是列清楚了;论文的研究结论是不是归清楚了;感谢对象是不是写清楚了;论文中的学术规范是否用清楚了;论文的篇幅是否计清楚了;论文的包装形式是否理清楚了;论文后面的联络方式是否留清楚了;论文的写作资料是否汇清楚了;与这篇论文相关的后续信息是否集清楚了;论文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否想清楚了……这篇论文为什么发表这么顺利,或这篇论文为什么投了这多期刊均未发表,只要你善于总结,你就会不断地前进。

在这个环节,需要特别强调四个问题:一是对于学术道德的自我警醒,注意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合理运用;二是该项成果别人帮你做的事要在题注、脚注或者尾注中表示感谢,做研究时别人给你一点帮助,包括帮你搜集资料,帮你读论文,以及帮助你联系调查单位等,你都要写上;三是论文的篇幅得当,时下有一种说法,叫“本科生,写不出”、“硕士生,写不够”、“博士生,写不完”,特别是论文对外投稿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期刊确定最恰当的篇幅,这也可以提高论文的采用率;四是论文发表后的后续信息问题,就是论文发表以后,在哪些文献里引用了,有哪些期刊转载了,在哪里获了奖,这些资料还是要靠自己收集。

五、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实践过程的基本理念

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实践过程,也需要有些基本理念来进行指导。统驭会计研究过程的观念很多,以下基本理念尤为重要。

(一)演绎与归纳方法的综合运用问题。据《楚天都市报》2005年2月27日第20版报道,杨振宁教授曾于200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所作名为《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演讲中,指出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它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关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从《易经》开始就已经没有演绎法了,中国把归纳法认为是唯一的思维方法,这是一个致命伤。我指出这点是许多人不喜欢的。”这次报告曾经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圈尤其是易学专家的强烈反响,在一些人眼中,杨振宁甚至成了中华文明的离经叛道者……。但笔者认为杨老说得有道理,做研究的,不能光是有归纳,还应当有演绎,也就是说要有创新,这是一个观念。

(二)突出整理还是突出创造的问题。关于整理与创造问题,笔者借用余秋雨先生2006年10月28号在宁夏卫视“文化塞上行”节目中与张贤亮进行高端对话时所说的一段话,虽然讲的是一些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但非常深刻,他说“:我分析了一个问题。在纪晓岚率领着我国的一批文化精英编《四库全书》的九年时间内,世界上出现了一批成果: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德国人发明了双线铁轨,休谟提出了人性论,亚当·斯密提出了国富论,还有歌德、伏尔泰等。可见:我们在整理,他们在创造。我们在整理经典,他们在创造未来。”余秋雨先生说的确实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引人深思,现在这种现象还不仅仅出现在科学理论研究之中。现在到国外去旅游时,往往买回来的就是一件商标中写有“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可说“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什么时候可以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什么时候可以将取经变成造经?当然,这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特别像高速铁路技术,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造经的阶段,这是可喜的。因此,做研究也有一个创新的问题。

(三)如何形成理论研究的不同模式问题。做研究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国内著名的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泽厚教授说得非常好:“人们的性格、气质、背景、兴趣、潜力、才能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具体地考虑、斟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的方法、成果,有时可以显示出研究者的个性、才能和特点。有人适合搞精确考证,有人更长于提出理论问题;有的长于分析,有的喜欢概括;有的更偏于冷静的客观描述,有的则不免主观情感倾向的注入……。因为个性、才能、潜力、背景基础等等的不同,照搬别人的方法则不一定合适。”李泽厚教授所说的话,实际上就是要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运用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会计理论研究过程常见的问题很多,通常大都会面临如下若干个怎么办:论文写成了观点提炼不了怎么办?列出了观点别人都想到了怎么办?想写的话别人写完了怎么办?想写作文献却找不到怎么办?写作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课题调查中别人不配合怎么办?写作的数据无法搜集到怎么办?写好之后不知投向何方怎么办?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怎么办”……答案只有一句话:就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里面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你要问别人怎么成功的,别人一般都会向你介绍其过程,但科研中有些东西是不能复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与别人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写的内容和别人完全一样,那即属于重复研究,其成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四)如何形成自己研究成果的特色问题。在读会计专业论文时要尽量能够做到边读、边想、边体会,最好要能够了解会计大师们的学术主攻方向,在理解他们论文内涵的同时,最好要能体会其论文特色和写作特色。例如,你若把这几篇会计论文放在一起一看,即使你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你可能会做出判断这几篇论文的作者也许分别是葛家澍教授、郭道扬教授和于玉林教授;再看一篇文章,有时是一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落,实际上是准确地表达作者的一个观点与一个认识,这篇论文也许是杨时展教授写的;换一篇文章一看,虽然表达的方式比较直白但却富有非常深刻的专业内涵,这篇文章也许就是易庭源教授写的。记得1980年笔者上大二时,易庭源教授讲《工业财务会计》课时有一个经典镜头至今同学聚会时仍然是津津乐道,有一次,老人家讲成本控制理论体系讲到了激动处,即兴在讲台上振臂高呼:“成本万岁!”。但就是他这么一个简单的即兴动作,却揭示了一个很普通且很深刻的专业道理,那就是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靠什么途径来提高企业利润呢,靠降低成本,靠控制成本!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研究成果的特色。

(五)如何理解学术研究的过程与环节问题。如何理解学术研究的过程与环节?可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即学术研究过程就相当于要建造一栋房屋的程序一样,可用建筑房屋的每个环节来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相互比较:建造一栋房屋要选地址,论文写作要选题;建造一栋房屋要进行结构设计,论文写作要构思并制定方案;建造一栋房屋要备料,论文写作要搜集资料、文献与素材;建造一栋房屋要浇注框架,论文写作要列不同层级的纲要;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后要粉刷,论文初稿完成后要修改补充;一栋房屋建起来后要装潢,论文基本完稿后要修改并规范格式;房屋建起来的目的是要住、要享受,同样道理,论文写成功了可以取得学位、可以发表、可以评奖、可以评职称、还可以演讲等,也是一种享受服务。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六)科研与论文写作的诀窍问题。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有无诀窍?其关键问题是什么?这是学生经常向老师询问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其诀窍可归纳为“五多”,即多读、多疑、多思、多练、多实践。第一,要多读。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箴言。易庭源教授曾经要求我们,要将书“越读越厚”,同时也要将书“越读越薄”。把书读薄,就是要把书读到将其合上以后,规定你讲多少时间,你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其讲出来。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你所读懂的专业理论书籍与你对专业的认识与感受是成正比的。第二,要多疑。孟子有一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有一句话“读书应有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第三,要多思。多思可以长才干,多思可以长智慧。因此,做专业研究不仅要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第四,要多练。“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凡事都要靠多练,只要多练,写出非常优秀的文章出来也只是时间问题。第五,要多实践。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科研、写论文没有什么诀窍,只有不断地实践,才会成果多多,收获多多。

(七)科研过程的学与思循环问题。科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思考。《论语》中就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循环链”,即学则思→思则疑→疑则惑→惑则悟→悟则豁,豁然开朗之后就对此方面知识产生兴趣,即进入下一个循环,知识不断积累,越来越多,它实际上就是学习上的一个无限循环过程,图10形象地显示了上述过程及关系。

六、结语:核心信息的归纳

本文主要传递了两类核心信息。第一类核心信息是:所谓会计思维下的会计理论研究,就是如何用会计思维去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大家所熟悉的会计理论内涵是丰富且其用途是可以拓展的,因而会计专业人员可以注重用会计专业理论元素的内涵与要求去指导研究会计问题,要做到可以用会计观念指导会计研究思维、用会计理念理解会计研究方法、用会计程序引导会计研究过程、用会计习惯审视会计研究成果!第二类核心信息是:专业研究,是目前面临的共同难题;理论研究,需要理顺思维逻辑;学术研究,应当掌握基本程序;学术论文,应当具备八项要素;学术表达,尽量避免常识错误;研究借鉴,必须讲究学术道德;研究方法,需要结合客观实际;研究成果,需要逐步形成特色!

标签:;  ;  ;  ;  ;  ;  ;  

会计思维指导下的会计学理论研究(下)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