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来[1]2003年在《消费信贷营销与风险控制协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将消费信贷本身内容作出概述,分析消费信贷与其他商业信贷的区别,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状况。在对有关消费信贷整体基本认识的背景下,笔者深入消费信贷微观层面,提出在银行消费信贷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这一对问题,并进而对消费信贷市场营销与信贷风险的内在联系做出理论上的合理解释,一方面阐明市场营销是消费信贷业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经济因素不确定的角度挖掘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而后,运用信息经济学模型从经济理论上证明并解释营销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内在密切关系,从而在理论上论证在对消费信贷的研究中,将这两方面问题综合加以讨论与研究的必要性。 在对于消费信贷营销与风险控制之间协调关系的理论证明基础上,笔者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组织结构分析后,尝试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宏观管理层面设计较为理想的与风险控制协调的消费信贷整体市场营销机制结构,并结合设计图,进一步讨论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营销策略与风险控制的协调方式与结合点。 最后,在设计出与风险控制相协调的消费信贷营销机制的基础上,笔者从消费信贷业务实务操作的微观层面出发,针对控制消费信贷风险,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基础上,尝试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消费信贷信用评估模型,最后从政府的角度讨论营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从而使本文最终落脚于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层面提供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张永强[2]2013年在《中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汽车消费信贷作为重要的个人贷款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金融产品,为推动轿车家庭普及化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利润。中国正式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时间较短,并且受制于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曾于2003-2004年间发生大量不良贷款,导致以工农中建四大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对开展汽车消费信贷较为谨慎。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汽车及汽车消费信贷的需求增长迅速,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也对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何去何从?亟需从理论上予以讨论和研究。汽车消费信贷看似是微观金融,实际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相关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如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博弈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家庭金融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等,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分别回顾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国家和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努力探求可供借鉴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经验。本文还从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汽车金融公司成立后,其与商业银行在拓展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劣势比较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总体看受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等多种因素约束,汽车金融公司扩张性的业务创新将有所收敛,而商业银行只要坚定信心,积极改革创新,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2003-2004年间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二是经营管理模式不尽合理、简单粗放。同时基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运行机制,对商业银行与各参与主体的业务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提出构建合作共赢的良性运行机制和健全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解决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的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汽车金融价值链理论等,结合当前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业务实践,提出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结算、资金和金融产品众多优势,为汽车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既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也可获得综合经营收益。此外,本文还结合当前客户需求特点,除重点研究分析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二手车贷款等创新产品外,还对优化现有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产品提出了具体建议。最后,本文重点围绕当前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对健全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完善汽车消费信贷法制环境和优化购车、用车环境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从商业银行视角对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外部环境、监管政策、市场竞争、风险控制、经营模式、产品创新、营销管理等多角度对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以全面推动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2、运用实证方法证明家庭自用和操作合规的汽车消费信贷产品风险总体可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某大型银行若干分行和山东济南地区各商业业银行汽车信贷的风险状况及成因,论证了汽车消费信贷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客(货)运用途汽车贷款和商业银行管理粗放等造成的,真正家庭用途和操作合规的汽车消费贷款风险总体可控。3、运用借鉴对比方法,论证从中短期来看商业银行仍拥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从事汽车消费信贷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并结合当前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实际,论证商业银行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机遇,积极创新拓展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获取高额经营收益。4、运用博弈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与借款人、汽车经销商以及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等相关利益主体联合构建较完善的汽车消费信贷操作模式,以实现长期互利共赢。
惠平[3]2006年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为研究主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历史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战略和经营措施,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外在环境和内在要求,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核心在于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具体包括从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从“弱总行—强分行”向“集约化、扁平化、分层次”转变、从单一银行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从由经营资源的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从实务操作层面来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金融中介”向“服务中介”的战略转型,实现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不断优化,把我国从国有银行建设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企业。论文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及对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将逐步实现由“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的发展方向,继而从营销机制转型、风险管理机制转型、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机构转型及绩效考核机制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从实践操作的环节丰富了我国国有商业战略转型的具体内容。
曹彤[4]2011年在《我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体系构建》文中指出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直到20世纪70年代,零售银行业才受到国际银行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国际银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利润来源,其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零售银行业务也日益成为国内银行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零售银行业来说,中国商业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在资金、人力资源、网点、品牌等方面不具优势的中型商业银行,在品牌、渠道、客户基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国内大型国有银行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未来中国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型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战略转型和调整业务结构,加强对零售银行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专门针对中等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管理特别是客户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深入探讨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的客户体系建立和完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发展在银行业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进行剖析;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体系的基本框架。作为第一次系统深入地探讨中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体系的论文,本文主要贡献有:从系统管理的视角分析中型商业银行零售经营管理体系;全面地分析中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创新性地从财务模式生成环境的角度深入解构零售业务与对公业务发展的辨证关系;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客户体系。本文具体分为九章论述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问题。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分析论文选题的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研究成果综述,首先对零售银行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剖析,然后从经营管理、产业组织理论、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价等角度综述国外对零售银行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则从经营战略、发展策略、组织架构、个人消费信贷等角度进行回顾。第叁章深入分析中国中等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本章根据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从收入法和支出法角度分析中国财富结构变化的趋势及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比较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中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在经营管理理念、体制、经营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中等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思辨。本章首先思辨零售银行体系是否需要完整、是否需要定位于满足所有客户的要求,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全功能零售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其次,本章对零售银行财务模式进行思辨。指出零售银行业务的规律要求必须跨过投入期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零售银行回报率相对于对公业务是高或低要取决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取决于是否完成投入期。本章提出的第叁个思辨问题是什么是最优的零售银行经营管理体系,指出新形势下零售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必须实现叁个转变,即以前台为主的分散经营转向以后台为主的集中经营;从复杂功能的简单组合转向简单功能的复杂组合;从块块主导的矩阵模式转向条条主导的矩阵模式。第五章是中型商业银行大众客户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分析大众客户体系的基本特点,提出构建大众客户产品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集中经营体系的构建,指出大众客户体系集中化、网络化、简单化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是中型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分析贵宾客户体系私密性、互动性的特点,提出贵宾客户产品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集中经营体系的构建,指出贵宾客户体系专业化、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第七章是中型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分析私人银行客户体系的基本特点,提出私人银行客户产品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集中经营体系的构建,指出私人银行客户体系全能化、国际化、系统化的特点。第八章是中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客户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分析消费信贷客户体系的基本特点,提出消费信贷客户体系、产品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指出消费信贷专业化、独立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第九章是结论和建议。
周卫国[5]2005年在《消费信贷的有效营销与风险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费信贷业务相对其他贷款业务而言,风险性小、不良率低、产生效益快,同时,还能为农行带来综合效应,是农行应继续加大拓展的贷款业务。为做强做精个人消费贷款这块“蛋糕”,在营销消费贷款时应坚持正确的信贷经营方向,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方针,严把准入关,但同时
原江[6]2003年在《深圳发展银行信贷营销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业既面临着众多金融机构争抢金融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强有力挑战。面对这样一种深刻变化的金融环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经营方面还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但它同样面对市场,面向顾客,以盈利为目标。因此,树立营销观念,推行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出路所在。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工商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它被应用于现代西方金融企业却仅仅是近20年的事。我国的银行还只是刚刚涉足这一领域,鲜有这方面的讨论。特别是当前的金融实际,银行普遍面临着培养优质信贷客户群的问题,因此,信贷营销的专题研究就变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见微知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第一章以西方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对商业银行和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并导入了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的定义。接着简要介绍了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转入对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环境分析。在回顾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宏观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以及运用波特竞争力模型进行了信贷营销的微观环境分析。第叁章开始对深圳发展银行信贷营销的实证研究。从分析该行的信贷营销现状入手,对其内部环境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再造其信贷业务流程。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深圳发展银行信贷营销的战略,主要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市场定位。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深圳发展银行的信贷营销要素的组合,通过对信贷产品、定价、品牌和渠道策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该行信贷营销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最后一章针对深圳发展银行信贷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包括信贷营销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产品创新管理体系以及客户关系管理。
刘永生[7]2006年在《中国转型期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将逐渐让位于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启动内需,就是要增加消费,尤其是要增加居民个人的消费。于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启动消费的重要工具,从一个微观问题,进而引起了宏观方面的关注。而我国正式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仅有十余年的时间,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开阔研究的视野,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论文认为,消费信贷是指由贷款机构向自然人提供的,用于个人及家庭消费开支的特定用途贷款。我们突出强调了消费信贷“是一种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消费的行为,这种消费行为是依靠货币借贷支持而完成的,这种信贷是由特定机构办理的”叁个特点。这样就区分了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个人之间的借贷及非借贷。全文围绕中国转型期消费信贷的发展集中研究了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全面认识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科学地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消费信贷业务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理论界对此的认识也较为充分。早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以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就系统地研究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消费信贷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费雪,詹姆士?摩根等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对消费信贷对这种积极作用,在论文中我们予以了肯定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方式加以阐释。但我们同时也指出,依靠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严格的条件,即:买方市场形成、经济环境较为宽松、经济运行处于常规状态而非紧运行或超紧运行状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结构上相适应但在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我们在对这四个条件的经济含义做出分
刘晓飞[8]2013年在《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意农业是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伴随消费需求升级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农业形态,是文化创意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创意已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要素。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深度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实现整体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文回顾研究文献,借鉴创意农业、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揭示创意农业内涵、基本特征及必要性,设置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影响因素、支持能力及绩效作用的理论模型,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研究假设框架。以福建省9地市的创意农业企业、金融和创意农业专家、政府官员叁类人员为对象,进行走访调查,设计“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预调查及正式调查问卷,收集并分析样本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开展实证研究,找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并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的对策思路。本文获得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研究成果:第一,从社会环境、金融机构、创意农业组织叁个维度,提炼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十叁个影响因素(impact factors),它们分别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社会中间组织、社会信任,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资源、产业、营销、财务和文化,并提出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指标(包括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农业创意与品牌运营能力以及管理协同能力叁个因素指标),形成本文的研究假设架构。第二,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Lisrel8.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在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十叁个影响因素中,有七个因素(政策法规与社会信任,决策与控制,产业、营销与财务)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构成影响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的重要因素。第叁,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的叁个因素: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农业创意与品牌运营能力以及管理协同能力,对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绩效都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还发现,创意农业金融支持能力分别对社会环境维度(政策法规与社会信任因素)、金融机构维度(决策与控制因素)、创意农业组织维度(产业、营销与财务因素)和支持绩效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创意农业金融支持理论,为创意农业发展及其金融支持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晔阳[9]2005年在《我国汽车金融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及市场将面临高速发展的机遇和跨国汽车巨头对国内市场的强烈冲击。 本文从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展开,结合发达国家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以及我国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列举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笔者选择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围到核心的研究顺序对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具体经营模式上,分阶段和规模提出采用“人合”和“资合”两种方式,建立由银行、汽车生产商、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以多方共同出资(“资合”方式)建立的合资汽车金融公司,笔者认为是最符合我国未来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在实证分析部分,笔者选择湖南华威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该公司在汽车金融业务中的操作方式,进一步验证了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经营模式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
阳蓬[10]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变革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核心目标。当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时,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其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明显增强,并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刺激消费的过程中,以通过未来收入的承诺满足现时消费需求的消费信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费信贷业务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市场预期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相竞争的热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更加剧了传统商业银行在现代消费信贷业务上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融资模式打破了以银行贷款为唯一融资途径的格局。当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网购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渠道,我国消费信贷模式也越发新型和多元化。阿里金融相继推出如“余额宝”和“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从2014年起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互联网巨头都联合推出了以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产品,直接对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如京东的“京东白条”采用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支付产品;阿里巴巴的“天猫分期”;苏宁进军金融领域: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毫无疑问,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冲击,那些金融界的巨擘将会如何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竞争?本文从民生银行消费信贷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京东的金融产品“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贷融资模式,研究传统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应对,对比互联网融资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融资模式,找到各自的优劣势所在,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所产生的变革具体措施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在融资网络化的背景下,通过SWOT分析模型分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消费信贷营销与风险控制协调研究[D]. 沈雪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中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D]. 张永强. 武汉大学. 2013
[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D]. 惠平. 厦门大学. 2006
[4]. 我国中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体系构建[D]. 曹彤.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5]. 消费信贷的有效营销与风险控制[J]. 周卫国. 经济师. 2005
[6]. 深圳发展银行信贷营销研究[D]. 原江. 清华大学. 2003
[7]. 中国转型期消费信贷问题研究[D]. 刘永生.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8]. 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刘晓飞.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9]. 我国汽车金融经营模式研究[D]. 张晔阳. 中南大学. 2005
[10].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变革研究[D]. 阳蓬.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消费金融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 银行零售业务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