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_科学素养论文

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_科学素养论文

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念论文,科学素养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科学素养的概念

印度政府国家科学技术传播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India)支持的一个印度基层志愿科普组织(Vikas Bharati)是由学者和科普积极分子组成的。这个组织写出了一个关于提高印度公众科学素养的报告《全民基础科学》(Minimum Science for Every-body)。在这个报告中没有使用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这个词。 印度学者认为,科学素养是对科学家或学者提出的要求,对普通公众来说,必须与科学家和学者分离开。使用同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当一个普通公民要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的时候,他只要求知道对他有用的部分,而不是像学者一样用科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因此,报告是为普通公众的基本需求所编撰的基本科学知识课程。

《全民基础科学》的作者提倡“用”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非和平目的使用,比如用于战争,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现代科学技术与工业相联系粗暴地干预了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掠夺了世界的资源。作者呼吁印度的公众要对“现代科学”符合实际的理解(suitable understanding),更深入地理解“传统科学”(traditional science), 这样才能对现代科学对他们的生活的介入(interventions)更好地理解。在报告中, 还谈到科学如何对传统的实践和习惯做法以及在帮助人们认清迷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报告没有对科学素养的概念进行定义,但是,按照该报告的解释,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备保持自身健康、为群体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理解与保护自然资源、理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及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农业和工业产品的能力。

2、报告所建议的课程

《全民基础科学》认为,公众的健康科学教育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课程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微生物或者酶等这些术语的解释上,侧重点应该放在普通公众能够直接控制的方面,比如食物、睡眠、工作、运动、思考、清洁卫生等。报告建议,课程应该主要集中在人体、身体的需要与节奏、身体的信号(比如渴、头疼等)和信息、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食物和营养(普通食物和利于消化,而不是化学成分)、饮用水和卫生、常见疾病(症状、产生原因和家庭治疗)、生育和节育、婴儿哺育、嗜好和不健康行为等。

环境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公众这些方面的意识:(1 )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的方法;(2 )技术对自然资源正在产生的根本性的改变;(3 )工业是以全世界人们的生存需求为代价而进行环境的掠夺。课程中还包括空气、大气、气候、水和水循环、水污染和净化、土壤、森林、金属和矿资源、食物污染、衣服和居住条件、生物圈和生态等。

测量和多种技能课程的目的是重点传授功能数学。内容包括基础计算、日历知识(公历、阴历和印度阴阳历)、自然和天体的运行、儿童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一般交通与通讯设备等。

在农业方面,教育的思想与健康保健思想有相似之处。科学被用来丰富,而不是代替传统智慧。除了农业的基本原理、园艺、动物和家禽养殖以外,还有太阳能设备、改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建筑技术等。在“科学”育种、化肥方面,不仅谈到其优点,同时也谈到其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技术和城市人口”篇中,主要内容是电力、电器设备、工业制造产品、水供应、身体锻炼等。

报告谈到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是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起指导作用的。报告认为,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广泛借鉴这些原则,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订具体课程。报告特别强调,年轻的学生必须更多地了解自然现象,要学会精确地观察事物。

3、《全民基础科学》课程分析

《全民基础科学》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基础常规科学的基本理解,而是认为科学素养是终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美国科促会的科学教育思想不同,与《向科学素养迈进》的教育思想也不同,《全民基础科学》试图将科学和技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需求结合在一起。与《向科学素养迈进》的思想正好相反,《全民基础科学》建议对全体国民,而不仅仅是对农民或没有文化的人,进行这种切合实际的教育。这样,《全民基础科学》向所有人都不得不顺从的不断扩大的工业化和技术所带来的逐步自动化的社会提出了疑问。《全民基础科学》也没有将科学看作是传统知识和智慧的替代物。科学被描绘成一个向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产品提出质疑和批评的工具,同时也是对传统的信仰和实践活动质疑的工具。

《全民基础科学》在保健科学方面与西方教育的范例产生了根本的分离。其报告强调自然冲动,认为通过对人体的循环和消化系统的内部观察发现产生紊乱的原因。它要求净化人体的内部器官,而不是要外部“科学的”医生使用器械进行的医疗。

在环境问题上,现实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其他两个部分内容中却被忽略了。比如食品污染、服装和居住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

但是,在理解和应用这个方案中有许多问题。首先,如果科学被分解为支离破碎的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和信息,怎么使人们理解自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呢?不了解氧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概念怎么能够充分解释呼吸呢?没有科学研究怎么才能得出判断传统观念和技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标准呢?第二,没有基本的化学(分子、化合、反应、蛋白等)、物理(物体的移动、密度、温度、压力等)和生物(人体解剖、生理学、细胞、基因、能量转换等),科学素养应该说是不完全的。即使是健康保健、环境和农业问题也没有依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解释清楚。另外,《全民基础科学》没有强调实验、逻辑推理和其他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第三,如果生活贫困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只具有传统知识,而特权阶层可以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前者就会觉得自己在知识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其结果就不会是将科学教育用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这岂不是事与愿违?即使是《全民基础科学》在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在印度,发现和培养符合要求的教师(不仅要通晓常规科学技术和数学,而且还要了解传统科学,同时还要了解普通人的传统交流方式和他们目前的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这个计划要想很快地得到实施是十分困难的。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群体想自己创造一个与世界“标准”体系完全不同的科学素养体系,在实行上将是更为困难的。

严格地讲,《全民基础科学》确实没有体现出国际化,甚至印度国家内专家的教育观点。但是,作为一种科普的新观点,还是有必要进一步使其完善化和具体化。目前,这个科普计划在印度社会各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响应。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应该引起我国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的注意。

4、实现科学素养教育的各种方案

由于国情不同和要求不同,考虑科学素养所界定的角度差异也很大。在美国,已经普及了的12年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课程已经实现。美国科促会专家所忧虑的是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和现有的课程是否能够有效地使所有的青少年,包括少数族裔都能够接受,他们是否能够深入地理解科学技术和数学事业的整个内涵。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普教育工作者和决策人所主要关心的是,在科学技术普及和在社会各界有效地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的劳动力方面如何赶上发达国家。在某些教育工作者和决策人的眼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科学技术教育来解决贫困、疾病、生产力低下、迷信、经济徘徊不前以及普遍存在的对广大公众生活水平漠不关心的问题。《向科学素养迈进》和《全民基础科学》所反映的是对这种问题的关怀,并针对这种问题而设置的教育课程。

影响科学素养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普及科学教育的时间。美国的科学教育时间为12年,而发展中国家则要少些。印度的普及教育仅达到8年。在校生普通科学课程教育时间只有2年。 大概我国的9年义务教育中,科学教育课程达到3年。在这3年中,科学教育课程也是不完全的。

5、最新进展

印度对传统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其三次(1993,1995和1998)国家传统科学技术大会(Congress on

Traditional

Science

andTechnology)上表露无遗。在这些大会上,更多地强调的是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导思想。这些大会没有对科学技术教育提出任何改进意见。《全民基础科学》也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和促进作用。但是,最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年会之前形成的关于促进印度国民科学素养和文化的草案中建议将《全民基础科学》中的全部课程作为科学素养教育的内容。

《全民基础科学》的作者之一(R.Popli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普通人的科学Common man's science)详尽地说明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将传统和民间科学与正规科学结合在一起。这篇论文还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了10年科学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包括大量的基础物理和生物科学知识(比如分子、原子、压力、化学反应、细胞和DNA 等概念)。作者认为,没有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深入地教育健康保健、环境等知识是完全不可能的。

6、科学的本质和普通公众

在试图消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各种方案之间的差异之前,一定要弄懂科学的本质中的主要内容。科学家、教育家和决策人差不多都认同“科学的统一性”和“科学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这是因为:首先,当今科学、技术和数学知识与所有的人所关心的所有问题都有关;其次,只有由真正的科学家提出的概念和成体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人们才可能正确理解自然。

科学技术将从客观自然中发现的规律不断地总结,再将这些规律和原理应用于高技术和大工业的发展。科学和技术越来越远离了普通公众的需要、生活和常识。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是同样的。科学与公众现实生活偏离的一个结果是,公众所认为的科学和常规科学分离。在不同文化和经济状态下生活的公众用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经验观察自然现象,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科学世界观”。不同条件状态下的公众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比如,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形态下的人群对能源的概念也是不同的。在能源能够转换为热能、电的国家和不能转变的国家中,人们对能源的认识各异。尽管能源这个客观物质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但是,的人群对其认识的理论结构因各自对其目的不同认识不同而发生了变化。一个概念在扩大了的群体范围内发生了变异。

公众对科学感兴趣的范围与科学家感兴趣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比如,化学家研究食物是为了了解其化学成分。他们感兴趣的是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化学家感兴趣的是蛋白质是如何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在人体内分解的。而普通公众更感兴趣的是香蕉、面包和鸡蛋等的营养成分,而不是各种蛋白、淀粉各种维他命的成分。公众更想知道的可能是如何食用粮食、蔬菜和水果以及肉类才能获得膳食平衡。一个家庭主妇更想知道的是各种食物是否容易消化,对肠胃是否有刺激作用等。用科学家的各种数据和参数来解释恐怕就不是最好的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

7、适用于不同群体的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容

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国家公众的统一的科学素养的标准。科学也没有必要用一种普遍适用的方式进行解释。由于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的差异,使用一种科学技术的传播方式也是不可能的。设计一种适用于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模式,必须考虑这个国家的社会传统、普遍的意识形态以及特有的条件。但是,培养本民族公众的探究精神和提高公民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恐怕是科学素养教育的共同内容。

笔者认为,科学素养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为广大公众所设计的科学技术教育课程应该尽可能地包括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应该从形式到现象的方法进行解释。

第二,从普通公众的日常需要入手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比如,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修理汽车恐怕就不一定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向科学素养迈进》就是将农业知识作为农业国家的重点教育内容设计的。保健知识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的。因此,仅从生物学角度进行教育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从普通人经常发生的各种疾病症状进行解释效果就要好得多。美国的公众从中小学、社区学院开始就有这种选修课教育,但是似乎也应该有面对公众的有关科学素养教育。

第三,在科学素养教育中,应该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比如社会习俗、信仰、礼仪习惯、文化内涵等的研究,并以这些研究成果作为科学素养教育方法的依据。

第四,科学具有局限性,技术具有副作用。理性地看待科学和技术正是科学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第五,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事业、科学的本质、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怀疑精神、论证精神、公开性、接纳不同意见和看法的价值观、社会的正义感等。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科普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像中国政府那样重视科普工作。但是,似乎这种重视仅局限在文件的强调和宣传上。根据以上几个报告的分析来看,这些国家进行科普或者叫科学素养的促进,都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国的科学技术团体重视和参与,科学团体可以根据自己对科学技术教育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进展的了解提出进行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的建议,然后与教育部门合作从正规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改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从而使科学进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如美国的“2061计划”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

第二,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的计划。

第三,对重要的基本观点和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如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公众的概念,公众的层次,科普的对象与内容的联系,正规科学技术教育与面对公众的科学技术教育的异同,科学技术传播系统各自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作用等。

第四,设计合理可行的科学技术内容和课程。

第五,写出详尽的实施报告,在报告中提出目标明确、计划可行的长远规划,而且阶段目标明确、概念清楚、准确。

第六,编写出详尽的科学技术教育课程和阶段性标准。

第七,有专门设置的机构实施计划。

第八,有关机构,比如教育机构,必须予以配合。

第九,设计合理的评估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

我国在这些方面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新世纪开始之际,世界各国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民族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们已经到了在推进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做些实际工作的时候了。

标签:;  ;  ;  

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_科学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