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德育主体参与的策略--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论中小学德育主体参与的策略--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试论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策略——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中小学论文,认知论文,伯格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丰富的道德教育理论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服从外在权威到服从内在标准或从纪律道德到合作道德的过程。他把儿童看做是道德哲学家,是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道德既非固有的善良本性的展开,也非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中,用于学校进行道德干预的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实质就是主体参与策略,即用主体参与式的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发展。这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传统的道德教育以规范与约束为主要特征,把受教育者置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地位上,其结果,受教育者只能是一个处在他律水平上的被动服从者,而柯尔伯格关于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性。这种主体参与式的道德教育,注重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参与生活、参与社会的过程中,焕发出主体意识,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及该怎么做才有价值,并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终落实到学生主体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等能力的发展上来。主体参与的道德教育,要求学校道德教育“不应该成为循规蹈矩的培养者和无条件服从的训练者,而是主体个性的有力促进者,是主体内在精神、内在需要的激发者、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就不是迫使儿童服从某种固定的信条,而是把儿童从学校压制人的因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盲目地接受种种道德灌输转向主动地对现有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独立思考,并在反省、批评性理解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道德教育才能具有感人的内在力量。

根据柯尔伯格关于道德教育的主体参与策略理论,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展道德讨论

在柯尔伯格看来,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同他对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与评价机会的多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道德讨论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社会道德问题,特别是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和不平衡,激发其思考,以促进其道德水平的提高。据此,在中小学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现实、学校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道德情况问题,利用影视、报刊中的有关道德事件,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评价这些情况或事件中的道德行为表现是否合理,从而教育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其具体程序可分为三步:(1)提供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实际道德水平和认识能力出发,设计或安排能够在道德认识上使学生产生混淆的问题。(2)引导讨论。教师要动员全体学生就所提出的道德问题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道德知识或材料,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种种不同的观点。(3)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恰当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认识、理解、信服,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在道德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或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尽量淡化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和地位。教师不要直接灌输、命令,不能以权威者的姿态投入道德教育的过程,而要通过民主的交流和合作,相机引导。

二、建立公正团体

柯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公正团体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机构,是使学校成为年轻一代实践道德生活的理想途径,通过公正团体教育策略,可以使青少年学会生活,学会关心社会,养成知情合一、言行一致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首先要建立积极的学校道德环境,把学校建成一种自觉意识的道德社会,大到整个学校,小到班级以至各个小组,都要形成道德教育的公正的团体,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公正的团体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影响,形成关于集体、公正、秩序等道德观念。其次,要充分发挥公正团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公正的团体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公正团体建立之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公正团体中的成员,要建立一种民主参与制度,激发学生对民主和集体的理解,让学生成为公正团体的主人,授权并要求学生通过民主的方法讨论解决学校及社会道德中的实际问题,在公正团体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公正、积极的品质和自我奋进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增强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承担社会角色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理智发展经角色承担发展再向道德判断发展的。这是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条件的基本观点之一,这就是说,角色承担发展既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是制约其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说,角色承担教育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中小学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或教育者要为儿童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角色承担的机会,让他们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使学生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人思想、情感和态度,不断提高、丰富道德认知,改善道德结构。在柯尔伯格看来,个体的道德成长是其自身与所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建构而成的,是个体在其道德经验的不断同化、调整和平衡过程中进行的。学校道德教育只有尽可能多地向儿童提供社会经验和角色承担的机会,才能促进儿童的道德不断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角色模拟的形式让儿童承担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对其进行角色承担教育。如开展“假如我是……”、“今天我当……”等主题班队会活动,或开展军训、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角色和实践中,在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思考道德问题,意识和体会到社会对这些角色和实践活动的要求和道德约束,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人的劳动特点、思想感情和工作精神,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宽容礼让、相互理解的心理品质。

四、组织道德践行

柯尔伯格在道德教育研究中,在强调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和推理等道德认知发展的前提下,还重视促进其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发展,使儿童的道德思维与道德行动统一起来。他认为,成熟的道德认知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更要达到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是基础,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是关键,也是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同时,教育者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要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来缩短教育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时空距离,让他们既能领悟道德的要义,又能在生活中努力身体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仅局限在书本里、课堂内、校园中,而要引导和带领学生突破书本,走出课堂和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自干等动脑动手的实际行动,使学生获取真正的道德知识和实际的道德体验,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道德更加纯洁,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标签:;  ;  

论中小学德育主体参与的策略--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