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老子辩证思想比较研究论文

柏拉图与老子辩证思想比较研究论文

柏拉图与老子辩证思想比较研究

吴志鹏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文学院

摘要: 柏拉图的哲学与《道德经》最大的相同点莫过于柏拉图与老子不约而同主张的辩证思想。辩证思想在柏拉图与老子的哲学体系担纲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向两位圣人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原典时代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柏拉图与老子所主张的哲学目的虽有所不同,但两位圣人却走了同样的思辨过程

关键词: 柏拉图哲学;《道德经》;辩证思想;哲学比较

老子与柏拉图分别是东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以老子为代表的东方道家思想追求的是不争无我、虚己待人的政治、道德境界;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哲学追求的则是理性生活态度与理想社会制度。老子与柏拉图的哲学都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蕴,都是教导统治者应当如何治国理政,提倡圣王与哲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如重教版教材高二英语Book5, Unit3 Internet Shopping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们对网上购物非常熟悉,所以在设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三动六步”渐进地掌握相关词汇。

对比老子与柏拉图的哲学,笔者发现:除了两位圣人的政治主张外,贯穿于老子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起到理论支撑作用的是两位圣人都非常注重的辩证思考方式。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与柏拉图哲学体系中所展示的辩证思想又有哪些异同?为什么老子与柏拉图会如此巧合地重视辩证思想?辩证思想给两位圣人的政治哲学带来了怎样的支持?笔者将会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集中对比研究柏拉图与老子的辩证思想。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在胫骨后凹陷处。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鱼际穴:手掌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的赤白肉际处。尺泽穴:微屈肘,肘部横纹偏外侧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一、柏拉图哲学的辩证

在讨论柏拉图哲学的辩证之前,笔者认为可以先谈谈“柏拉图的哲学为何是辩证的”这一问题。柏拉图哲学的辩证法与我们常说的辩证法有些许不同,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当中,辩证法不是作为某一个部分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思考的基本方法而存在。柏拉图甚至认为辩证法就是哲学本身。

除此之外,柏拉图还提出了“相反者永远不会变成它的反面,两个相反的对立面永远是相互排斥的”这样一个论断。柏拉图用奇偶数的例证阐释了当中的内涵。奇数是偶数的对立面,当奇数无限接近于偶数时,“数”这个实相就会由奇数变成偶数。换而言之,奇数在变成偶数之前,就已经消失不见了。生死也一样,灵魂的生存与肉体的死亡是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灵魂一旦无限接近于死亡,那么灵魂就会消失或者隐退掉。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寻找柏拉图哲学的辩证实质。柏拉图哲学的辩证在《裴洞篇》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在这本讨论生死灵肉的书中,柏拉图用他的辩证向人们论述了行善、美德、理性的重要性。柏拉图提出了这样一个辩证观点:

“小学数学益智游戏”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能力(见图4)。比如,学生探究数学游戏蕴藏的奥秘,未知的玄妙转化为已知的知识,能够训练和发展数学转化思维;学生遵循一定的推理,有条不紊地分析解决数学游戏问题,能够锻炼和提升数学逻辑思维;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游戏中的数学原理,能够培养和完善数学归纳思维;学生基于已有数学游戏,设计新的数学游戏,能够激活和优化数学发散思维;等等。简言之,学生拨开数学游戏的神秘面纱、求索数学游戏内在奥秘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在骨科切口感染中应用切实可行,应大力推广使用。

为无为,则无不治。(6)

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正是有了正反之间的互相拉扯,事物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通过这一理论,柏拉图引申出了一系列的辩证观念:没有“小”这个概念,“大”就不存在;没有“弱”这个概念,“强”就不存在。大小强弱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同理,生死也一样,未知生,焉知死,当人不知道生为何物时,就无法知道什么是死;只有人真正有了生的概念,才会明白它的对立面死为何物。因此,对立的事物相辅相成,互相转化是常态。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当中使用的是对话式的写作方法,他透过主角苏格拉底之口讲述着自己的思考。在柏拉图所安排的对话中,有着相同、相似和相悖的理论。柏拉图用两个或多个人的话语将不同立场的理论全盘托出,再让理论互相碰撞。一个更加正确的理论吞噬了其他的理论,真理就在这种思想辩驳之下逐渐明朗。这其实就是柏拉图运用辩证法去看问题的最好见证:多角度地看问题,用推理的方式大浪淘沙,最后留下辩证思考之后的真理。

二、老子的辩证

老子在《道德经》当中的辩证相对于柏拉图的辩证则显得更加直接与朴素。《道德经》中的道理并不是通过推理得出来的,恰恰相反,《道德经》中的说理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直接说理,把道理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读者。

与柏拉图提出的“对立产生自它的对立面”这一理论一样,老子也在《道德经》中主张万事万物的对立存在。与柏拉图的辩证法最终目标是引人向善不同,老子辩证法的目标则更加深刻。他的辩证思维不仅能体现出为人道理、政治方法与社会规律,还能揭示自然事物的发展运行规律。

《道德经》第二章云: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都是相对的概念。以“有无”为例,没有“无”的概念,那么“有”就是不存在的。《道德经》最核心的道理莫过于“无”和“有”。在“无”当中产生“有”,而“有”会再产生世间万物。“无”并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存在的东西。恰恰相反,“无”是一种无处不在,贯穿于人类生活的真理。

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再停留于获取固定化原理知识或规律知识的阶段,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热情。除获取课程知识外,案例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树立学生面临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及决心,一定程度上缩小实践与教学间差距,增强学生决策能力,真实反映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高低。同时,案例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给予更多学生对外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及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锻炼其业务能力,实现教学双方良好互动[4]。此外,由于案例教学仿真性、创造性及能动性较强,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力手段。

老子的辩证之经典不仅在于有无之辨,也在于大小之辩。《道德经》云:

追根溯源,柏拉图辩证与老子辩证的相似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因此,他们巧合地选择同样一种哲学思考方式——辩证。

于是,在妍妍又一次“犯病”的时候,我把她带到医院,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医生“串通”好。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

我们都知道,辩证其实是对立统一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柏拉图的辩证与老子的辩证虽同为辩证,却又各有侧重:柏拉图更重视对立,老子则更重视统一。柏拉图主张相反者永远不会变成它的反面,两个对立的事物会在无限靠近的过程中互为消失;老子则主张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例如“大象无形”,越是宏大的现象,就越让人看不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5)

柔弱的水能点滴穿石;柔弱的舌能比牙齿更加长寿。老子的坚柔之辩、大小之辩、有无之辩万变不离其宗,就在于一个相互转化。可以说,老子的辩证法是对立而又能够相互转化的辩证。

三、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老子与柏拉图会如此巧合地重视辩证思想

在柏拉图的概念之中,辩证不仅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甚至就是哲学本身。柏拉图之所以重视辩证,是因为他要继承苏格拉底的“善”的主张。只有将善与辩证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他的使命——即让全社会各个阶级统一地追求唯一真善。柏拉图认为,只有社会性地普及唯一真善,当时古希腊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而老子的辩证则是瞄着世界本原“道”的。老子的辩证,目的在于“道”,同时也在于“无”。老子之所以追溯本原,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拥有的,也是失去的。《道德经》第三章云:

对立的永远生于它的反面。(1)

顺应规律地去做事情,不去添加个人意愿的杂质,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做不到的。有欲则乱,无欲则刚。只有保持着一颗虚己之心,才能够有所成就。老子的辩证无非就是一种无目的的生活态度:只有心无旁骛去做事才能够达道。老子所主张的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也是对社会的:只有各个阶级无欲而不互犯,各安其分,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3)

(二)辩证思想给两位圣人的政治哲学带来了怎样的支持

总体而言,柏拉图哲学与《道德经》两个体系为后人留下了两个意义重大的政治哲学理论:哲王政治与圣王政治。

老子的辩证是一个圆,它实际上就是在圆上互相追逐的两种相反的事物。正如中国的太极图一般,阴阳在不断地相互追逐、相互融和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到底,老子的辩证就是在相互对立的事物中寻找统一,寻找宇宙之本原——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辩证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无为而治。无为并非是不作为,而是顺应规律作为。《道德经》中的圣王是人类社会中的统治者,也是有囊括宇宙之伟大胸怀的人。《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云:

取5只200mL容量瓶,编号。用移液管分别加入 15、30、61、92、123mL的 HNO3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后配成体积浓度为5%、10%、20%、30%、40%的 HNO3溶液。分别取 200mL各HNO3溶液加入30 g的活性炭,放置在30℃的摇床中震荡2h后取出,并在25℃下静置24h后滤出。获得5%HNO3改性活性炭、10%HNO3改性活性炭、20%HNO3改性活性炭、30%HNO3改性活性炭、40%HNO3改性活性炭。将其自然风干后置入100℃的烘干机内,经过12h后,置于干燥器内储备[6]。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7)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62例糖尿病患儿按照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均分为A组(31例)与B组(31例),A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在(5.2±1.2)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病程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1.2±0.2)年。B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在(5.1±1.3)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病程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1.3±0.2)年。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人文古迹受损。部分森林古道沿途存在一些具有景观效果的古桥、古石碑、古路廊、古村落等人文古迹,但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有些古迹上的文字由于年限较长无法辨认。更有部分古村落正在进行拆迁工作。森林古道周边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修复,使得森林古道的历史人文价值正逐渐消失。

老子的圣王之治在于无为,即顺民心而为;同时也是圣人虚己之治,即让民自决。老子认为,只有人民自己决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事情才能够被做好,治国才算是治到了点上。

柏拉图的哲王善治强调政治精英自己才能的作为能够为城邦社会起到某种作用;老子的圣王无为强调圣王能够发动全民自治,让民各安其分。

四、柏拉图与老子的辩证之异

两位圣人的辩证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同样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辩证法贯穿了柏拉图政治哲学与老子道家思想。但是,柏拉图的辩证与老子的辩证却又在一些环节上显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教育部2013年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利用3年时间面向全国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1],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至大之物会变成它的对立面,老子所主张的即是物极必反之理。大小之辩可以说是老子有无之辩的变形。同样,坚柔之辩也是有无之辨的变形。何谓坚柔之辩?简单的来说,就是“以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云: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的品质辩证地区分为理性、激情与欲望。他认为理性是最高等的、代表着正义的品质。理性给人带来智慧能够让人沉思而自足,令人摆脱自我达到无我的境界。柏拉图的哲王政治就是主张由理性爱智的人来统治社会。哲王,关键在于“哲”而非“王”。柏拉图提倡的哲王实际上就是少数能够心系城邦的政治精英。柏拉图认为,只有这些少数的哲王能够给城邦带来“善治”,并且引人向善。少数天赋异禀者成为统治者,而非靠家庭血缘关系确定王位归属,这种能力与职务的辩证关系让柏拉图哲学更加完善。

柏拉图的辩证是一条直线。直线是没有长度极限的,无限长也无限短。柏拉图所主张的辩证,就是在直线上寻找两个对立的点。两个点在运动,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当对立的事物无限靠近它的对立面时,对立就消失或者隐退了。柏拉图正是通过这种线性的辩证,来引导读者,要分清善恶生死,要养成美德,要向善为善。

柏拉图的辩证与老子的辩证虽有大同,却也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小异。这种差异不仅充实了两者所主张的哲学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东西方哲学思维的发展。

注释:

(1)[古希腊]柏拉图.裴洞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p65

(2)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7

(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127

北京市地下水取水井普查初步成果及其应用的思考……………………………………………………… 李黔湘(1.51)

(4)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116

(5)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195

(6)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9

(7)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p154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第一版).

[2][古希腊]柏拉图.裴洞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第一版).

[3][英]厄耐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第二版).

[4]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第一版).

[5]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一版).

基金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领袖素质培养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CXQX2015307)。

作者简介: 吴志鹏(1998.02-),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比较。

标签:;  ;  ;  ;  ;  

柏拉图与老子辩证思想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