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本文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激情”、“激趣”、“激思”和“激动”四个方面来阐述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以此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优化教学
以往的数学课程注重“双基”,在夯实基础知识与熟练基本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固然正确,但仍存不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经验积累方面同样需要倾注心血,因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两条,形成 “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着力优化的四个方面概括为“四激”,即“激情”、“激趣”、“激思”和“激动”,并逐一阐述。
一、“激情”——获得认同,逐步深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可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
在课前,备课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学生的认同,不仅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明确“为什么这么教”。也就是说,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不仅仅是知识层次上的需要,还包括情感上的需要。因此,除了准备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课程的重难点等外,还应思考学生对哪些知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通过这节课想要获得什么样知识体验等。换个角度来讲,作为教师,要考虑为学生打开了怎样的知识大门,作出的教学设计学生能接受多少,以及在情感上会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
在课中,授课应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产生共鸣,考虑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宽容青春期学生特有的稚气,注重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洋溢宽松、自由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教师尊重、理解、亲近学生,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勇于动手实践、积极表达看法,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热情,气氛活跃,情绪高涨,犹如注入了不竭地生命力。良好的师生互动会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安全感,从而不怕学不好,避免束手束脚,进而能够自信快乐地学习,师生间会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课后,总结应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一堂课结束了,令学生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知识点本身,而是情感的体验。很多时候,若长时间不复习或不使用相关的知识,知识点会被逐渐淡忘,但是师生在课堂中升华的情感经验,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让每一个学生体悟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体会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激趣”——关注学生,有效教学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的问题,忽略了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形式往往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教学目标被简化成单纯的认知,教学过程“以本为本,对教学结果偏重量化的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作用。学生往往是“学会了”却“不会学”,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有效的教学一定是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清晰的授课是基本要求。教师授课语言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激趣”的重要一环。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引入有趣的数学史知识和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呈现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影像、数学实验操作演示)等,使学生获得有趣的知识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在有强烈的动机与明确的目标、浓厚的兴趣中进行学习活动,确保课堂本身的效率。最后,“激趣”的教学活动要把握好难度,应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率,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使学生把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兴趣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那将是难能可贵的。
三、“激思”——重视过程,思维愤悱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勤于思考、勇于猜想、乐于探究。与此同时,“激思”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对思维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培养,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训练,强化提炼信息、概括知识、总结经验的能力,适时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中的“激思”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也应“激思”。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思考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活化课堂内容,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四、“激动”——操作实践,角色多元
相对于前面谈到的“激情”、“激趣”、“激思”,“激动”则更为具体。所谓“激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他们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第一手资料,获取学习的直接经验,这笔宝贵的财富是教师的讲授所不能给予的。在合作探究中,通过与小伙伴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发展实践与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总结与评价能力,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首先是组织作用,学生的操作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应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确保操作的时效性;其次是引导作用,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保证探究活动的成功率;最后,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的全过程。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需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的。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是探索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获得的能力与总结的经验如同一粒粒璀璨明亮的珍珠,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就像穿针引线一般,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经验连接起来,编织成清晰缜密的知识体系。
高效的课堂不单是教师教得高效,更是学生学得高效。教师优化“四激”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成就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善学乐学、勤思巧用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德梅.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13(09).
[3]姚燕.谈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16(05).
论文作者:赵晓黎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数学论文; 情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