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苗 浙江省义乌市鹤田小学 322000
【摘要】新思维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关键词】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创新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60-01
1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其基础就是个性。其特征就是对于任何事物和问题,有独立的思考、个人的见解,甚至有改变和改革创新的思想冲动。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创造人类认识新成果、形成新观念、创新新理论,所依赖的基础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能仅仅限于极少数人群,而必须成为整个中华名族的基本素质。
如果思维主体有了想要解决的问题,又具备或搜索到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必要信息,并且掌握了有效的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那么就能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学习或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新问题,或者对于已有问题发现了解决它的新方法,推导出某种新成果,则这样的创新思维相对而言就属于高层次。如果对于主体而言,虽然解决的是老问题,但其思路新颖独特,那么这种思维的创新性也有一定的高度。
2应用题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2.1体现应用题思维的训练
应用题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题教学体现思维训练的做法有以下三点。
2.1.1在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
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如在例题后面提示“想”的过程,引导学生由问题向条件连续推理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由问题到条件或从条件到问题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过程,明确每一步推理的依据,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2.1.2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表述例题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一方面根据题意从题中分解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间接条件和最后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充分认识应用题的特征;另一方面又特别注意深刻揭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让学生把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和学习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学习应用题过程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
2.2想象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学生难以掌握的难题,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用文字叙述形式表达出来的实际问题。由于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是蕴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题时,他们如果不能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再现为具体图形进行形象思维,解题就会产生困难。如果学生审题时边读边想,并能根据题意把题中数量关系构成具体图形,解题就容易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这方面的培养。
2.3.1让学生大胆探索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说明应用题教学,例题分析还是习题解答,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主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由老师给与他们。这就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探索好发现的潜力;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最后,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
2.3.2鼓励学生采用新的解题方法解答应用题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同一道应用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在教学中科适当选择一些有多种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是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例如“一辆自行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在行驶380千米,还要几个小时?”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⑴先求速度,再算时间。综合算式为
380÷(120÷3)=9.5(小时)
⑵先求平均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后求380千米所需时间。综合算式为
3÷120×380=9.5(小时)
⑶先求出380千米所需时间与120千米所用的3小时之间的倍数关系,再求解,综合算式为
(380-120)×3=9.5(小时)
⑷列方程,解未知数。设还要小时,则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要途径的一题多解,各种解法都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决不能由教师把这些解法作为一种现成的东西交给学生。
3总结
研究表明:经过创新性认知策略训练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创新性明显地高于一般儿童。心理学家哈尔曼建议,采用专门的创新思维训练法,如鼓励学生回忆与自由联想、区别不同的问题并找出彼此的关系,琢磨不寻常的思想和奇异的猜想,鼓励提出主张,更多地注意视听对象,鼓励采用不为人知的方法去使用熟悉的物体,鼓励编应用题、讲故事、做智力游戏等。数学联想训练,逆向思维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转化思维训练(如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相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等),比较型猜想训练、归纳型猜想训练、演绎型猜想训练等,都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3~256.
[2]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00~201.
[3]陈柏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6).
[4]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论文作者:朱小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应用题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方法论文; 思维论文; 关系论文; 千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