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它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质量,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切实管理好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努力建立先进的、全新的、科学的、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与实施模式,真正做到“播下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教学管理中的最大困惑
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专家们经常讲到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种是我们教师经常讲到的,“学生太差,根本就教不会,更谈不上质量的提高”。面对两种观点,专家认为学生教不好是教师的事,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认为,学生教不好就是学生的事,是学生不学或者是基础太差所致。两种不同的观点,其实质是相同的,就是对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归因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也使众多学校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命运。有的学校坚信专家的观点,提出不放弃一个孩子,从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入手,创出新模式,寻求新方法,使学校走出困境、走向辉煌。而有的学校则否认专家的观点,把教学质量不能提升的一切原因都归到学生,致使学校每况逾下,更有甚者,关门倒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二者固然都有作用,然而,教师一定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成功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开,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学校。面对他们的发展,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洋思模式。自1990年以来,江苏洋思中学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居全市首位,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造的典型名校,成为中国初中教改的一面旗帜。面对洋思中学的成功,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不是生源竞争的成功,不是设施设备的成功,而是理念的成功。洋思中学的基本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他们基本的教学策略,每节课教师讲课不超十分钟,学生自学不少于三十分钟。教师给学生的是方法,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学生自学的力量源泉,文化课以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这一教学策略支撑下,形成了洋思中学基本的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变了教师的观念、行为,他们不但坚信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孩子,而且把这一信念变成了行动和现实。
2.“三三六”或“10+35”山东杜郎口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学校,曾连续十年教学质量居全县倒数之列,现在已成为全国知名学校,其发展被专家称为“农村教育的一场革命”、“国际视野,本土行动”。许多学者认为,他们的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的一次大突破。他们的基本做法就是创立了“三三六”或“10+35”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个“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为“预习——展示——反馈”,“六”为“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他们的基本理念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他们基本的教学策略为“民主性、问题性、创新性、拓展性、尝试性、实践性、技巧性、全员性、主体性、合作性”。正是因为观念的转变,杜郎口中学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奇迹。
3.“三环节导学式”宜川中学教学模式。“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结构框架,以学案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
三、对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解和尝试
2011年8月,我校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先进学校成功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模式,实行了“以导学案为统领的1+1自主学习”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耐力+技巧+特长”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技能+特长”的艺术教学模式等。其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预习、探究、作业等所有教学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案。其中的“1”为学生固定的自主预习时间,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自主完成并记录存在的问题。附加“1”为课堂展示,由“10+15+15”三个阶段完成,即学生合作讨论10分钟,小组成果展示15分钟,达标测评15分钟。在这种模式下,基本的要求是教学内容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个别疑难问题的指导与点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真正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最大的空间,把教师完全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当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但我们总觉得方向应该是对的。只要能够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随着问题的解决,一定也会有奇迹出现的。
四、对教学管理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学校所有工作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也与学校其他工作有着诸多的联系,我们必须把教学管理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思考、去研究。
1.教学必须德育搭台。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激情,激活他们的潜能,必须通过学校德育工作来完成。只有德育工作做好了,师生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精神动力。
2.教学必须文化支撑。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核心是一种精神。积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教师敬业精神与乐于奉献精神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激情的点燃,形成一种乐于进取、积极向上的浓烈学风。
3.教学必须科研统领。教学是一门艺术,其中各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需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研究每一个环节、过程,力求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没有教研统领,教学过程中一个个难题就不可能解决,也就自然谈不到创新、谈不到发展。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工作,是一项决定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播下智慧和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论文作者:武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