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教师进修学校 362300
摘 要: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和思变求新,通过有效教学环节和实施“五个化”,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有效策略 实效反思 高效课堂
探究有效教学、打造精彩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心路的跟进程度,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拥有“超越常规的勇气”、富有“个性的创造”。为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师要铆准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把功夫下在课前备课上,二是着力把效率出在课堂生成上,三是着力把能力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师生关系亲和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优美的板书、得体的教态、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情达意等向学生展示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据“理”重“情”,以满腔的热情来帮助和热爱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平等民主的良好课堂氛围,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友爱、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由“苦学”变成“乐学”。
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知识的授予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反之,哪怕教师有一丁点儿的焦躁与嫌弃,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空间及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升亲和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把真挚的师爱传递给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能转化为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和对知识的渴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们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学习动机和心智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会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形成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二、教学内容情境化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应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应有目的地创设恰如其分、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内容达到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层学习。教师有时自制教具,有时发动学生去准备,想尽办法创设接近生活的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里运用所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例如:在设计“What is he/she?”的情境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代表不同职业的物品带入课堂,参加表演,让其他同学运用所学内容猜测表演者的职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基本上达到了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教学理想境界。又如: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B是如何制作点心。若按照课文读读讲讲,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者在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各小组开始派同学起来“购物”,把“买”来的原料放在桌子上,四人一个小组开始谈论如何制作点心,并比较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再如: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Section B,教者精心设计了一个“booking tickets”的教学情境。上课前,先收集从泉州到武夷山的火车时间表和价格表。上课时,教者兴奋地对学生宣读:“Boys and girls, I have some exciting news to tell you. On May Day, we’re going on a three-day visit to Mount Wuyi. And we’ll go there by train.”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火车时间表,适时提出问题:“When will the train leave/arrive on May Day Eve?”引导学生找出时间并回答:“The train will leave/arrive at(time).”接着展示火车价格表,对学生说:“There are tickets at ¥145 for the hard sleeper and ¥224 for the soft sleeper. Which kind do you want?”将这两个句子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 to book 30 tickets for the hard sleeper.”进行师生反复练习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三、四人一组,操练预定火车票的一些句型。为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在学生周边适时加以指导,直到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句型。
教师还可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视频、猜谜语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使学生积极地将语言材料与实际语言运用的环境结合起来,变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可以学得更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录音机、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深度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适时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得到提高;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通过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教者要时常安排适量的“热身运动”, 例如:Open the book. Close the book.Touch your ears. Touch your eyes. Show me your pencil.……简洁的单词,简单的动作,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又如学习新单词或句子后,教者会启发学生将它们用耳熟能详的曲子创编成歌曲,或是自编“chant”,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赛”起来,如师生比赛、小组比赛、个人与个人比赛等,让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质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连锁操练、连珠炮似的提问、课本剧表演、英语绕口令、听英语歌曲等,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要把整堂课导演好,有时还要借助眼神、手势、声音的高低、语调的变化来暗示。教师要改变 “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突破思维定势的天花板,敢于打破“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单一性“扫射式”教学模式,尽力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积极探索与实践“微课、微视频、导学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互动展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灵活化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有效教学真正变成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单词时,可采用实物教学法(如book、ruler、pen、knife、eraser、apple等)、图片教学法(如bike、car、bus、plane、train、taxi)、动作教学法(如sing、dance、run、jump、draw)、单词归类法等,并着力“词不离句”;在教学句型时,教师可用比赛、表情、多媒体、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呈现并操练句型;在教学语法时,可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情景法、图表法等,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训练中学会使用,在体验中掌握语法。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理想,例如听说法、讲授(述)法、提问法、演(暗)示法、实验法、发现法、任务型教学法、活动(愉快)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师生交谈法、分析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
成功有效的一堂课在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法驾驭课堂,教学方法得当,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也能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会听变为会学,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 一堂好的英语课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应是跌宕起伏、动静结合,既有酣畅淋漓的热烈感受,也有恬静安详的宽松氛围,令人荡气回肠,对增强美育、开发潜力都大有裨益。
五、教后反思常态化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要做到教后“三思”——思得、思失、思效;应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引导是否得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内容进行再思考;甚至应分析教法上有哪些突破和创新、教学机智是否敏捷、训练是否到位、活动形式是否有效、组织教学方面有何妙招等,及时把感悟、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还要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
教后反思一方面能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教学特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使教师不再满足于墨守成规、仅做一名经验型教师,而是大胆地革故鼎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总之,高效课堂就是活力、张力、磁力的和谐。教师要善于谋求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善于创设机会,发挥学生主动性;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密切关注教学细节,着力研究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和高效。
创新教学新模式,永远没有休止符;传递教育正能量,教师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丹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黄潮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语言论文; 师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