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 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 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 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 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护理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 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 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 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 常见的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1护理安全制度因素分析
医院护理管理中安全制度部分缺乏有效的工作预案避免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没有完善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培训护理安全教育与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措施实施不到位,有效性较低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比较模糊,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
2.2医院基础设施
部分医院基础设施护理管理不到位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病房配置和基础设施存在潜在不合理因素,护理管理工作中没有做出比较全面的防范措施。部分事件中虽然有做出明确的护理管理措施,但是有效性较低,例如其中一例是瓷砖防滑措施,虽然护理管理中对地面进行了防滑提示,但是提示效果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微量泵、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日常保养不到位川走廊没有扶手、地板地面不防滑等,这些都是护理管理措施没有执行到位的结果,最终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2.3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在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有效性中的重要性。导致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较差,有效性较低,护理风险事件较高的护理人员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医患沟通能力较低、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不足、责任心不足。
2.3.1医患沟通能力较低
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同样,不良的沟通也能够导致医患纠纷,形成医院护理风险事件川。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之间沟通障碍以及医患沟通障碍是目前各医院护理风险事件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2.3.2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不足
护理人员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护理人员呈现年轻化,学历较低,护理知识不丰富,护理经验匾乏,自我提高意识不强;二是目前各医院内新增加各种科技含量比较的医疗设备,疾病治疗方法也进行的更新,新的治理技术以及医疗设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3责任心不足
责任心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必备职业素质之一,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每周护理人员工作汇报监督力度不够,工作汇报格式化,没有从根本上激发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患者往往出于对病情的担心以及护理人员后期护理服务有担忧。
2.4患者自身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患者自身发生意外事件,例如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而自杀、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遗矢病例、感染、不慎摔伤等;二是患者由于自身各种原因不遵从医嘱,例如,没有根据医嘱定期检查、戒酒戒烟、饮食调节、药物服用以及其他不配合治疗行为。究其原因,患者自身因素也与我院护理管理措施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日常防护措施不到位,有效性较低导致。
3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调查
针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我院制定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3.1增强法制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学习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
3.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订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对时间安排、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技能进行培训。
3.3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切实的关心患者的需要,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给患者详细交代,以免因交代不当或与医生交代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这是医院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医院必须健全管理制度,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倡人性化服务,这样才能够给患者带来温馨的、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志雄.医院图书馆的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刍议[J].淮海医药,2013(4):370.
[2]陈志兴.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3):44-48.
[3]马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154-155.
[4]郑虹.新医改下的医院图书馆创新对策[J].科技资讯,2014(2):251.
[5]杨华.医院图书馆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5(3):134-135.
[6]李艳.浅谈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J]. 黑龙江史志,2015(4):76.
[7]阮丽.医院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5):19-20.
[8]孙晶,齐卫东.构建中小型医院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8):42-43,75.
[9]陈怡.信息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新思考[J]. 电子测试,2014(11):88-89.
[10]肖频.新时期医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5):69-72.
论文作者:孟凡杰,丁昌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医院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嘱论文; 患者论文; 措施论文; 制度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