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对华投资的趋势与在华投资机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华论文,外商论文,投资机会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入WTO对中国引进外资的影响
中国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与美国、 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所涉及的各项谈判协议条款,不仅对我国未来进出口贸易、商品和服务市场开放产生影响,而且对吸收外商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利用外资政策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概括分析,加入WTO对中国吸收外资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1)开放新的投资领域。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服务业领域中的投资超过一半,我国在谈判中允诺加快开放电信、金融、保险、商业、中介服务等领域,等于使潜在投资者的数量增加一倍。(2)开放新的投资方式。 我国以往吸引外资以新企业为主,包括设立新的独资企业和新的合资企业。但是,在全球跨国投资中,主要的方式收购兼并,即外商出资收购兼并原有企业,而不是设立新企业。全球跨国投资中,以购并方式进行的投资比例日趋增加。1998年全球直接投资6440亿美元,其中以购并方式进行的有4110亿美元,占64%。现在我国允许并鼓励外商以并购方式在我国投资,是开放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新途径。(3)某些限制要取消。 以往我国有一些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性要求,加入WTO后要取消。 最主要的有两项政策:一是国产化政策,因为这项政策实际上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二是出口比例要求,因为会起到强制出口的作用。这些限制取消,对外资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一些对外国投资者的非国民待遇问题,例如不允许外商在注册地之外建立销售企业的规定等,也会逐步取消。(4)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其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使进口零部件更方便和便宜,能改善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对外资企业的保护。那些为了“绕开贸易壁垒”而来我国投资的外商,投资行为会减少,改为向我国出口。
具体分行业分析,中国加入WTO后, 外商在华投资趋势和投资机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明显影响:
1.港、台和周边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制造业中,中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吸引更多来自香港、台湾和亚洲周边国家的外商投资。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低技术档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 世界市场也将向中国产品扩大开放,导致贸易机会增加,商品贸易规模扩大,要求供给增加,从而带动投资和当地生产的增长。以纺织业为例,中美谈判协议达成后,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说,这将使美国纺织和服装业失去15万个就业机会,占总数的12%。一些美国分析家还认为,尽管中国人不会损害比较健康的美国公司,但可能夺走向美国出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美国纺织业已不断向中南美洲转移,中国加入WTO,必将使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进一步调整。 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 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分三个阶段取消对纺织品进口的数量限制,即在2004年以前完成纺织品自由贸易。虽然中美谈判协议中要求2004年以后对美国还有4 年特殊保护期进行过渡,但其进口限制也将会明显减少。据测算,到2005年,中国纺织品在欧美的市场份额将比目前提高30%。其他如轻工、服装、工艺、食品、家用电器、中低档机电产品等都将与纺织业一样,随着出口贸易机会的增加,国内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上述行业的外商投资将主要来自香港、台湾及亚洲周边国家,欧美企业的投资也会增加,但预计在这些行业里不会成为主要的来源。这不仅有人文及空间距离的非经济因素,而且还有国际投资在这些行业中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一般而言,中低技术档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在欧美国家成为边际产业的历史已经较长,比较优势已经基本丧失,产业转移也基本完成,虽然还保持一些产品生产的差异优势,而且也可能对外投资,但数量已不会很大。而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这些行业成为边际产业的历史还较短,有的甚至刚刚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在企业的国际投资竞争中,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更容易在中国大陆延续其比较优势,从而更容易使投资者作出新的国际生产的安排,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2.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的投资机会增加。在制造业中,技术水平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将由于进口替代的需求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导致欧、美、日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但这需要我国在利用外资政策上作些调整加以配合。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由于失去关税和非关税的双重保护,我国竞争力不强的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将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包括轻纺行业中技术档次较高的产品和上游产品,如毛纺织、染整、化纤原料、纺织机械、高档服装及其他上游产品都将面临进口冲击。国内市场放开后,一些落后企业将难以生存,导致国内生产和供给下降,在外国产品的互相竞争中,也将产生提高当地生产水平以替代进口品的需求,因此会刺激一些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生产,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出现贸易带动投资的转变。
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这些行业的许多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其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有的正在或即将成为边际产业,面临跨国投资实现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挑战,因此对外投资和兼并收购海外企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自身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尤其在欧美日的相互竞争中,欧盟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更大,调整的要求更强烈,因此欧盟和日本制造商更需要海外投资市场。尽管这些行业中的欧美日公司具有对外投资的内在要求,但对比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欧美日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更多一些。从国际分工的梯度逻辑来看,它们选择比中国大陆发达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可能更容易创造或延续其竞争优势。尤其是这些行业中尚保存差异优势的产品,发达国家更倾向于进行相互投资。因此在这些领域,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投资将面临与其他国家的竞争。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愈来愈多的国际直接投资采取购并形式,从1996年以后,全球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是以跨国企业购并形式进行的,而且90%以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我国虽然连续6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但由于我国在允许跨国购并的政策环境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吸收欧美日跨国公司投资还难以适应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趋势。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潮流,我国应尽快研究和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以便扩大吸收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投资,特别要积极探索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用外资的有效途径,完善相关立法,允许外资进入企业拍卖市场或通过购并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并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联合。
3.保护程度显著降低的产业,短期外资流入可能受到影响。我国目前有一些保护程度很高的产业,以往外商在华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绕开贸易壁垒,如果保护程度显著降低,某些投资行为就可能变为贸易行为。汽车工业是这类行业的典型代表。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将在2006年前将目前80%—100%的汽车进口关税降至25%, 美国公司届时可向我国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这个协议鼓舞了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商,他们都在等待我国降低关税后扩大对我国的出口,而已经在我国进行汽车制造的厂商则在准备进行更加激烈的进口竞争;加上我国履行WTO 的有关协议条款,要取消国产化率,这也鼓舞了汽车零部件贸易商等待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在此之前,汽车工业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曾有效地激励了一部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一旦丧失这种保护,至少在短期内,会使世界上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场战略从投资进入暂时转变为出口进入,以攫取贸易利益。因此不利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但是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许多类别的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已逐步进入标准化阶段,韩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汽车生产或组装的基地,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被并入德国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更标志着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差异优势在国际间转移的趋势正在加速进行。随着中国加入WTO, 原有的汽车产业政策已不可能继续实行,外国汽车进口的增加,也将逐渐导致提高当地生产水平以替代进口的需求。面对新形势和未来转变的挑战,汽车工业利用外资政策也要进行主动调整。其实上如不进行主动调整,等到贸易带动投资的形势转变时仍然要进行被动调整,比较起来,主动调整对我更为有利。主动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应包括,允许外商投资建设整车厂,不再坚持三大三小两微的生产格局;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合理竞争并在合资企业中增资扩股或建立控股企业。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汽车工业利用外资,而且有利于发展当地生产,还有利于促进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联合,最终有利于壮大民族经济。因此从长远看,汽车工业将是吸收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
4.电信业将是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的一个重要领域。实际上,电信业的谈判并不是“贸易”问题,而是直接涉及到投资准入问题。在中美协议中,中国允许美国电信公司占有49%的投资份额,自投资之日起两年后可增加到50%;而欧盟则要求控制50%以上的股份。可见欧盟比美国对进入中国电信市场投资的利益更加关切。目前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对外开放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外资企业生产能力已占全国70%以上。美国摩托罗拉、瑞典爱立信等公司都是中国电信设备市场上的大供货商,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的电信服务市场尚未开放,而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极希望通过WTO谈判,使中国开放电信服务市场, 以便在中国投资建立电信网络服务企业。中国之所以坚持在开放电信服务市场的初始阶段,要在合资企业中控股,是因为电信服务涉及国家安全,同时我国电信服务企业尚难于应付国际大跨国公司的竞争。目前中国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还不适应WTO的要求, 从事电信业务的电信局还不是相对独立于邮电管理部门的企业,名为企业的中国电信实际上是一个由管理部门控制的业务运营法人体,这既与WTO规范相悖, 也不利于培养企业竞争力,而且中国至今尚无完整成文的电信法,存在着名目繁多的不透明的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这都需要在开放市场的初步阶段有一个必要的过渡期,以便让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创造一个具有参与公平竞争的自身条件。因此坚持外商投资电信服务企业的初始阶段由中方控股是合理要求。
尽管中国在电信服务业开放的初始阶段要求在合资企业中控股的立场为欧美一些大公司所不满意,但无可置疑仍然会有许多大公司愿意接受这个条件而投资中国电信业。电信服务业外国投资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带动电信设备产品生产的投资增长,从而使整个电信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增长领域。
5.金融和保险业也将是外国直接投资增加的重要领域。根据中美协议,外国银行被允许在中国加入WTO两年后与中国公司开展人民币业务,加入5年后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 保险业的协义内容不仅涉及市场开放时间表,而且还涉及股权比例。中美协议规定外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华合资企业中最高可占50%的股份,但欧盟则要求达到50%以上。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财产保险公司,允许其选择分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的形式;设立寿险公司的,则允许采取中外合资的形式,且合资的中方合作伙伴必须是保险公司。金融和保险业的协议内容使美国银行和保险业公司十分兴奋。美国银行界认为,这是打入中国大市场的机会,这个市场有1.1万亿元人民币(1328.8亿美元)的在外贷款,而且, 贷款机构终究将第一次无限制地管理中国公民的存款,并向个人和公司提供贷款。尽管外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继续由中国货币当局确定,从而使外国银行将不能在价格上削弱中国内资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但仍然使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外国银行业的激烈竞争。由于中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资产质量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明显表现出竞争力较低,将诱使外国银行业投资者大规模投资中国银行业市场,从而使中国银行业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保险业领域,我国保险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高一些,保险业对外开放始于80年代初,到1998年底,已有9 家外资保险企业获准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和合资公司;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 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寿险公司。中美协议达成后,美国保险公司为在今后3—5年内能够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纽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塞·斯特恩伯格说,美国商界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了中国现在未开放的各种市场,如果获得中国1%的市场份额, 就会使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大一倍,使保险单持有者达到600万。 美国查布公司于1999年9月在中国两个省获得了经营财产伤亡保险的许可证, 它于2000年初开始营业。美国保险业巨亨们都认为,这对美国整个国家利益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可以预计,保险业的外国投资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保险业市场上的中外竞争和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明显增强。从中国方面来看,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会给中国保险业带来新的保险技术,这不仅有新的险种组合,而且还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当然,外资保险公司使竞争态势加强,中国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也将加大,但这有利于改善市场结构,促进内资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全面提高中国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
二、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对利用外资的影响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诸多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本部分我们分析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对外商来华投资趋势和投资机会的影响。
1.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自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下调可以视为对90年代初中期过热增长势头的调整。2000年1季度,GDP增长达8.1%,出现了回升势头。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然会维持在7 %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空间和体制改革效应等重要因素考虑,今后10年,仍然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6%—7%的区间。如果这种预测能够实现,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经不低,保持6%—7%的增长速度,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较快扩张的巨大市场。
2.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加快,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目前中国正在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各个省市也在制定自己的“十五”计划。可以预期,这些规划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将被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许多决策者和企业都认识到,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高度全球一体化的产业,例如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工程和制药、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产业等。这些产业的特点是:(1)核心技术和产品更新迅速, 需要持续的巨额研究与开发费用,生产能力投资额巨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技术研究者和提供者;(2)由于研发费用巨大, 跨国公司必须着眼于全球市场,跨公司大量的海外投资,使多个国家分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3)在高新技术产业中, 发展中国家要形成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对已经产品化的技术的掌握,还包括设计技术、经验、决窍、管理方法等,特别是技术人员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技术路线的理解,知道每项技术以何种方式与哪些技术相关等。这些与人力资本和经验相关的创造性资产,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
上述特点决定,跨国公司是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要加快引进外资。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是跨国公司主导型的,北京、深圳、上海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的城市,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值中的比重接近和超过一半。可以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将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国有企业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上有很大突破。“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后,国有企业可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已经是一个较为广泛被接受的看法。其含义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允许国有资本退出,也可以允许其他非国有投资者进入,使企业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但在现实中,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依然很大。其中一个现实困难,是国内缺乏有能力的非国有投资者,对竞争性行业中国有资产数额的测算有不同方法和结果,但最保守的估计,也在1.5万亿元以上。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国有投资者成长很快,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要使其产权结构多元化,非国有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仍然明显不足。而能够进行大额投资、在大型国有企业资本总额中占有显著份额、从而能够从维持自己资产收益的角度真正关心企业效率改善的非国有投资者,在我国更是稀缺的资源。
部分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吸收外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跨国公司在下述重要方面符合我们对投资者的要求:(1 )能够切实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来说,跨国公司的大数额投资,能够在企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中占有有意义的份额,使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发生真实变化。很多案例表明,一些亏损国有企业,即使进行新项目的投资,也往往形不成有效资产。跨国公司投资改造老企业,往往能够使老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2 )能够促进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吸收跨国公司投资能够将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两个过程统一起来。通过吸引外资,我国的企业可以溶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之中,借此进入全球工业体系之中,对全球技术、产品、营销和融资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和参与,特别对出口市场的竞争状况能有直接感受。(3)能够促进竞争环境的形成。 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我国有些行业,市场结构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即使实现了投资自由化,以少数超大型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对国内实力有限的非国有投资者仍然是很强的进入壁垒,在相当时间内难以形成真正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跨国投资的进入,能够打破原有垄断性市场结构,通过竞争推动国有企业改进效率。
四、近期趋势判断与政策建议上述三个方面因素的变化,对外商在华投资趋势和投资机会的影响都是中长期的,本部分对最近一、两年外商在华投资状况做几点更具体的预测:(1)利用外资的数量今年可能会有所回升, 但不会大幅度超过年实际利用外资450亿美元这个最高纪录。未来几年, 导致外商在华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些因素继续存在,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尚在下滑,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等。新领域的开放和新投资方式的采用,需要时间和体制、政策等方面的调整。因此,最近一、两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不会有明显上升。(2)投资方向会有较大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服务业的投资将是重点,如信息技术产业、通讯产业、批发零售商业、专业服务业、电讯业、银行业、证券业(基金管理公司)等,都是跨国投资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如果中国加入WTO不出意外, 这些领域的投资会有明显增加。(3)投资方式会逐步调整。 如果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的调整能跟上,在跨国公司有明显优势的产业领域,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会逐步增加。(4 )独资比例会大幅度增加。中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会有明显改善,内资外资政策趋于统一,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完善。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没有必要继续通过合资来适应外部环境,因此更倾向于设立独资企业。现有的合资企业也会出现转为独资的倾向。
考虑到近期和中长期外商在华投资趋势的变化,我们利用外资的政策思路也要做相应调整。(1)要致力于研究、 解决吸引外资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国有企业要较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就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并购中的资产定价、债务处理、人员安置等问题,都要有新的规定和政策。再如吸引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技术入股的比例、所得税减免政策、研发设备和材料的减免税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都需要有新的考虑和规定。(2 )要尽快形成和完善对外资的监管体系。随着外资以更多方式进入我国更多领域,必然发生大量的产权重组案例。产权重组是高度流动和技术性很强的市场,回避监管的办法很多,如不能及时加强监管,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其他利益损失。(3)要形成新的利益协调机制。所谓的国民待遇问题, 在中国是双向的,有些政策对内资企业更优惠,另一些政策则对外资企业更优惠。因此,在取消对外资不合理限制政策的同时,也要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过度优惠政策。最重要方面有:新的投资领域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对内资开放;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同时给国内投资者;在鼓励吸引外资的同时,要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4 )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必然会使国内企业受到冲击,一些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和领域,会出现较多企业亏损、倒闭和职工失业等问题。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社会对冲击的承受力增强,对受冲击严重地区和人员,要增加财政援肋,这是国际惯例。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将扩大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