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主要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关于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但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了,而且已经进入全面部署和推进的重要阶段。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展开,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具体来说:在理论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从应对现实需要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是解决我国社会当前出现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正确抉择。
这个《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件。我在学习中体会到,它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准确的理论定位。把社会和谐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明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是把关注民生体现在《决定》的全篇中,从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我们党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特别强调是对弱势人群的关爱和帮助。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人深受教育和感染。这也就抓住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决定》说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新话,也说了一些叫人倍感亲切生动、又有现实意义的老话。新话方面,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进行和谐创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等等。老话方面,比如: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特别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根本准则等等。所以,《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又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学习和掌握《决定》时,我觉得应当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
《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规定得十分明确。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和思想统领,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句话”——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着力点为五个方面,就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完全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三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五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六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国家基本建成;七是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九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别是第九条,画龙点睛,点出了和谐社会的真谛,实际上讲的是活力、公平、有序的问题。各尽其能,是活力问题;各得其所,是公平问题;和谐相处,是有序问题。
《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正确原则,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讲的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讲的是工作方针问题。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讲的是工作动力问题。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讲的是工作保证问题。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的是工作条件问题。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讲的是工作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问题。
这里有两点,我觉得特别重要。一是不要简单地把和谐仅理解为公平。只有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条总要求,才是实现真正的和谐。除了公平之外,还要有活力。必须形成社会成员活力竞相迸发、力量源泉不断涌流的局面,这样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平均肯定不是公平,有差别不是不公平。现在回过头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突破了什么?就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公平,所以没有效率。过去农村挣工分,“男八分、女八分、老八分、少八分,不老不少还八分”,不劳动的人也得八分,劳动的人心里就不满,大家就没有生产积极性。后来还是那些生产要素——那些人、那些生产工具、那些劳动对象,效率却截然不同。就在于突破了平均主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的粮食和所得收入,除了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多劳多得,一下子打破了平均主义,效率和活力就出来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有差别才是公平。只有做到了公平,才能有活力、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不要把公平和平均等同起来,不要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二是不能把和谐和发展对立起来。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创造和谐,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中央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为此,《决定》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刻阐述,在实际工作推进上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在《决定》的第三至第七部分,专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决定》提出促进“四个协调发展”,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决定》强调要完善六个方面的制度:即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制度、公共财产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决定》作出了四项部署: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导向、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特别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决定》围绕完善社会管理作出了七项部署,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是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决定》强调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把创新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的团结和睦。
三、关于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决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必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此,《决定》对党如何领导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是四点:提高本领、夯实基础、培养人才、改进作风。
提高本领,即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夯实基础,即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人才,就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改进作风,就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腐败是对和谐的最大破坏,是对发挥人们活力的最大障碍,最影响人们的积极性。所以,中央最近一个时期非常重视抓反腐败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六中全会最后的讲话中强调,不管是谁违犯党纪国法,都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所有的干部都要严格自律,包括中央政治局成员。为此,《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等等。
标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