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226600
著名作家冯至先生回忆当年在北大读书时说:“鲁迅先生的教法也并无奇特之处,也是先将手编的《中国小说史略》念一遍,然后再抽出几个问题讲一讲。然而,就是抽出的这几个问题,无论是评论历史,或是分析社会,都能入木三分,使人得到不少的宝贵知识。”这就是冯至总结出来的鲁迅指点教学法。
鲁迅先生的教学法,不是将自己编写的教材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而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念一遍,掌握教材内容;吃透教材,抓出重点;进行讲解点化,提示知识规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鲁迅先生的“指点”功夫,他在给学生上生物课时,是这样讲授“口腔”这一节内容的:首先在黑板上写着“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八个醒目大字,先生从正反两方面指出发挥牙齿性能的重要作用。又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牙齿本体的特征,筛选不同喻体,比喻各种不同类型的牙齿,如门齿宽若刀、犬齿锐如叉、臼齿如膺如臼等等,使人一下子就记住了牙齿的类别和作用,深受学生欢迎。我在古诗词教学、现代文教学过程中,很喜欢学习鲁迅先生这种指点教学法,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努力做到“一点突破”。
古诗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根据诗的内容,有感情地范读并不难,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讲解“指点”。但哪些词语是带有关键性的需要“指点”的呢?在长期的阅读和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总结出,描景状物的诗句,其中的动词或是带有声色的形容词,往往是关键性的词语,抓住它们,容易带动通篇的理解。如《钱塘湖春行》中抓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中“争”“啄”二字,既写出天气乍暖还寒的早春特点,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无限活力。塑造诗歌形象的诗句,描写心理活动或直抒胸臆的词语,往往是关键性的词语,抓住它,容易讲清诗人的感情;如果是通过写景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动词和形容词同时都要兼顾,才能易于把“寓情于景”的特点讲透彻。例如教学《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诗,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烈。我在教这些古诗,在学生掌握内容之后,则采取圈定法,把全诗的新字、难词、诗眼、句窗等关键词语,用彩笔将它们圈定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将弹性很大的语文教学软任务变成了硬任务,目的具体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克服学生只求意会,临到考试诗句赏析时又不知所云的弊端,使学生课课有所得,日日有长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指点教学法尤其适用于现代文教学。现代文篇幅长,文字浅显,不教学生似乎也能读懂,老师费力去讲,学生不见得就懂更多。如果采用指点教学法,在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精髓,循路入境,这无论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领会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都大有裨益。
当然,在现代文教学中,不但要根据教材特点,更要根据学生实际,并且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用教材之矢,去射学生之的,做到因文施教。我在《最后一课》教学中这样进行“一点突破”:在教学中我抓住法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懂得,只有不忘国耻,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才能求得民族的解放。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乃”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注意:初一时,不要讲太多。遇到一个讲一个,两个就归纳两个。初三时再总的归纳。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
鲁迅先生知识渊博,不但在文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通晓古今,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一定造诣,所以他的课堂指点能挥洒自如。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教书是很吃力的”,怕“上讲台,讲空话”,怕“误人子弟”。而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则要求教师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而这种灵活创新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不断积累,要有全面的素养,这样才能在指点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生动优化。
论文作者:丁义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文言文论文; 虚词论文; 词语论文; 璞玉论文; 教材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