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 山东省胶州市胶莱小学 266315
摘 要: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古诗文对儿童的熏陶,一直为老师们所重视。理解诗歌内容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唤起孩子对古诗情趣的热爱、对美好诗情的品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教学 语文教学
一、读诗训练,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
一是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古音读“xi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有时读“xiàn”,这是一个通假字,表示“出现”的意思,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四是抓住关键,细细揣摩。从古至今诗人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古诗中“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之类的炼字佳话屡见不鲜。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诗人独具匠心的关键字句细细品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配画中朗读
小学生爱动、好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学生领悟了诗词的大意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大意画画,以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仅用了14个字,就勾勒出由黄、绿、白、蓝四种颜色描绘的风景。为此,我大胆地让学生根据这两句诗以及对全诗的理解去作画并朗读,不料学生们的热情陡增,有的开始画画,有的开始表演白鹭展翅翱翔的姿态,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作画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诗词的内容,把诗词的语言描摹为一幅有色彩的画面,会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进而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例如用flash软件播放农民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劳动的场景,学生一边看着农民辛勤地劳作,一边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场面感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农民的敬佩之情,使他们更加珍爱粮食,或是尊重、珍惜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赏析古诗词,背景先行
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时,我不是单独就词而教词,而是纵观辛弃疾其人的生平创作,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逐步地把作者创作本词的背景资料在轻松的说谈中慢慢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整体感知、胸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古诗词的内容品析和意境赏析就显得简单多了。例如,本节课中,在进行《清平乐·村居》背景资料介绍时,老师不是直白地出示资料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诵读记忆,而是先从回想原先学过的或者了解到的辛弃疾的词开始,让学生读背原先掌握的词,慢慢地引入到辛弃疾数百首词中都含有一个字——醉,然后借此机会进入本首词诵读教学,一遍又一遍地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相机提示些辛弃疾创作的线索,重点紧扣“醉”字进行赏析。其间不断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慢慢地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词的深处,由内容进入意境的品析,最后把之前的背景资料串起来,给学生整体上的感受,也把整首词的教学推向了高潮。整个教学环节由扶到放,收放自如。
四、有效练习
古诗词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应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何谓语文教学的本色?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学生的听说读写离不开一个“练”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乡村四月》一课教学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之后,可设计句式训练:“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想象乡村四月农忙时节的景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诗文的体悟。除了词句训练,还可以相机进行写段、篇的训练。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文、理解诗意、感悟意境,这对于古诗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必经的过程,通过这样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意天地,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路珊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D].聊城大学,2014。
论文作者:张秀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古诗论文; 学生论文; 古诗词论文; 语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意境论文; 韵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