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_邓丽云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行上肢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上肢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8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脑卒中临床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有30%~35%的患者丧失偏瘫侧上肢功能,日常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上肢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部分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1]。然而,由于偏瘫后患者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暴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致使康复训练依从性差而影响到上肢康复效果。为此,我院康复科对行上肢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行上肢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康复科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符合我国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通核磁共振成像或者头颅CT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入组标准:①脑卒中初发患者,病程<90d;②年龄40~75岁,意识清楚,有能力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③上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1+;④上肢Fugl-Meyer评分在30分及以下。排除: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心功能障碍者;②伴有其他系统组织疾病者;③有脑外伤、脑部肿瘤及精神障碍疾病史者。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6±8.3)岁;平均病程(45.3±25.1)d;出血性脑卒中30例,缺血性脑卒中18例;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23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以后,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项目、强度以及训练持续时间均相同。上肢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1)在仰卧位、坐位时病人双手叉握,由健侧上肢带动患肢进行上举运动;(2)患侧的肩关节在悬吊带的帮助下进行无张力的水平运动;(3)双侧前臂进行旋前以及旋后运动;(4)伸值两测肘关节,进行肩部前屈运动。观察组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康复认知干预。以通俗易懂的话向病人解释脑卒中后遗偏瘫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帮助病人接受现实,积极面对。同时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以及效果,改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传统认知,提高患者肢体康复训练的依从性。(2)心理针对性干预。以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的想法,寻找不良情绪的根源,通过正面引导、成功案例讲解等方面消除不良因素,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同伴支持。安排以往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训练经验、心理应对方法等,鼓励同伴积极治疗,增强康复信心。(4)家人关爱。鼓励家人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家人的关爱是患者最好的心理抚慰。

1.3 评估指标

由专业康复医师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康复测评:①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总评分为66分,评分越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好;②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进行测评,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见表1。

3.讨论

目前有研究证实,早期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功能障碍,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然而,由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常心理状况较差,在康复治疗期间,若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对康复训练产生抵触甚至拒绝行为,错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从而极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2]。

本组研究对行上肢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疾病康复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同伴支持、家人关爱等诸多方面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我们,对行上肢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并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参考文献】

[1]郑雅丹,胡昔权,李奎等.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23-528.

[2]霍淑平.心灵沟通护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41-2342.

论文作者:邓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_邓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