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8)05-0013-04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模式。最近几年,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倡导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教材《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连续发表了《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思想政治工作者何以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10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1期)、《大学生人生社会问题心理咨询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10期)等论文,最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模式论文组获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发展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卢爱新对佘双好教授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处理人们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还没有为我国广大群众所认识了解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处理心理矛盾和思想矛盾的比较普遍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和学科,在一些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并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把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向着科学化和学科化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我们在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的时候,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升过程中,有一种越来越注重学科化和科学化,而与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活动、人们心理活动、人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相背离的现象。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过程中所抽象出去的东西,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可能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过程中的牺牲品。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心理层面、思想层面的问题,只有少数属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更多是日常生活层面、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政治领域问题那样严肃,却是困扰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方面,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时代的发展,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无动于衷,就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多年的探索中,我把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勾勒了一个“地形图”,这个图就像海上冰山一样,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心理层面,即冰山下的基础层面,这是所有冰山中最庞大的部分,包括日常的心理现象、感性认识及偶然心理现象等;二是思想层面,即冰山上露出的人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理性认识层面;三是政治层面,居于冰山最高部分,即特定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从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不同层面看,个体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层面的问题包含了思想政治问题,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必须以心理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处理好心理层面的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层面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部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层面,还要把人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其领域和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人的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同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的关系,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显然犯了列宁所说的最愚蠢的错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以为,被整个现代社会置于愚昧无知和囿于偏见这种境地的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才能摆脱愚昧状态,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坏的错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宜回避心理层面的问题,只有以此为起点,不断进行提升,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1.如何定义大学生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促进人们身心和谐与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消极的教育取向是维持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的教育取向是促进个人潜能发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学生确定发展方向与发展空间的劝导、解释、支持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是处理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成长发展问题,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进行鉴别与转介。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会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中摇摆不定,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就是要帮助、陪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顺利度过人生的成长转折时期,因此,应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定位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而不是临床医疗者给学生看病。在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人员本身也是教育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既包括了对学生偏差灵魂的塑造,又包括了对学生健康灵魂的深化。
2.您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或范畴包括哪些方面?
简单地说,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环境应激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心态;(2)维护人格的健全与完整。保持人格的统一与完整,使大学生成为自信、自强、自我悦纳,具有良好弹性功能的个体;(3)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良好的素质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4)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尽职尽责,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和社会之间和谐互动。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心理治疗应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消极层面。心理治疗可以促进人的成长,但不以人的成长为目的,而是以纠正心理的偏离到正常水平为价值指向。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进行价值判断,而是从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着眼,使大学生免于遭受心理问题侵袭。青年大学生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消极取向:一是表现为对问题处理的方式,往往以情绪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冷静和整体思考的能力;二是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弹性,不够灵活,缺少必要的策略和人生经验,应该降低成长过程中的期待和焦虑。弹性是理性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积极生活的一个方面。
3.能否谈谈您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看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如果从专业化视角来看,许多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低水平重复多,还没有真正摆脱被动应付状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无力解决,咨询和教育效果还缺乏强有力证据进行说明,对于许多问题还显得束手无策,如网络依赖、考试焦虑等问题依然比较棘手;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咨询方式,但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大学生实际特点、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咨询从业者的方式;就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而言,许多咨询和教育人员还缺乏必要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培养,一些心理咨询和教育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来投入工作,他们虽然经历了短期培训,但并没有真正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目前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协助学生释疑、宣泄,主要停留在引导和教育层面,还达不到有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除与心理健康发展帮助的程度。因此,我们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不宜做过高评价。
但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缓解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起着一定的“安全阀”作用,不能低估现在的工作效果,对于工作中一些不足不必过于指责,这里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香港地区的一些学者在评估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更多地怀疑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也许他们只看到了内地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但我认为处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多是学习、生活、适应等成长发展性问题,真正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很深的专业功底,有时只需对他们轻轻地一点拨就有效果,关键是看从业者是否有爱心和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对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认为最需要做的是培养一批真正的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以他们为引领,将其他人员带向更好的方向。对于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探询和解决应该努力寻找和创造适合中国人的办法,尽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学者在此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寻找适合中国人的方法,不能总是从儒家、道家、佛家那里去寻找和挖掘。现在中国人到底面对的是什么压力,当前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这些才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曾经发挥过心理咨询功能,应充分汲取这些传统的经验和智慧,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化心理咨询工作毕竟具有本质的不同,应发展和构建一种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4.能否具体谈一下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形式,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大学生心理调适,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咨询的引入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的补充手段。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和工作模式。在国家教育部门主导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个受益广泛的心理咨询网络,培养一批心理咨询高水平专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的发展模式,引导高校心理咨询发展,这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最为现实和可行的选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医疗模式是必要的,但它不是主要模式,心理治疗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心理治疗人员来进行,而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大量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应激等问题,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也可以担任。在工作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开展心理预防工作。比如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于青春期教育尤其是性教育方面在我国高校还缺乏必要的引导,学校教育一般是通过政策文件命令来予以禁止或采取其他态度,从而导致对大学生的性压抑。大学生在性问题方面出现许多困惑,而我国高校在很长时期对大学生两性关系问题也处理的非常严厉,并由此引发许多问题。大学生在恋爱与性等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既与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相关,也与我国文化传统及学校相关政策和处理方式相关。其实,许多问题要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来解决,而仅仅通过心理专业人员从事是不够的。比如,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大学生留宿男生宿舍被发现,学校决定开除其学籍。那么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呢?青年大学生在青春期阶段,缺乏必要的男女之间基本的界限,成年人的理解男女关系和青年人柏拉图式爱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将他们开除,一棍子打死,那么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生活的态度可能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后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干预下保留了他们的学籍,使他们得以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并且现在工作得很出色。在这个问题上,学校政策没有错,但确实一些学校的处理方式与制定政策的初衷相背离了,制度政策是为了“保护学生、避免伤害”,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体制上来解决,而不是由心理咨询室来解决。
三、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前景的分析
1.您如何看待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总的发展趋势将是什么?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至今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寻求更高的发展。对于其发展趋势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专业化、本土化、大众化、最优化三个方面。对于专业化发展,主要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来讲,强调从业人员要真正接受过心理咨询系统化专业化训练,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此领域相关工作能力和素质,具有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良好潜能。对于人们复杂的心理问题,任何一个学科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解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打破一些固有的学科界限,以开阔的胸襟吸取各个相关学科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学科优势,善于运用其他学科资源来发展自己,而不是走向褊狭化发展,或成为国外的翻版。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我认为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积累;二是要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具有从事本领域工作的发展潜能;三是在有经验的咨询师的督导下进行心理咨询人员的自我剖析和探析,对自己有相对透彻的了解,促进自我成长。
本土化发展趋势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与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模式,无论是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或者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关键是要适合中国人和中国国情,用适合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应对高校和社会出现的多种心理问题。对于国外的研究我们可以积极地引用并辅以本土化理解与运用,如通过系统研究与实践,我认为森田疗法比较适合东方的大学生群体。因为就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看,主要是完美主义情绪的高要求所致。这样,适当降低学生期望,恢复其自然的本来面目,他们会觉得生活与自我表现都是很好的。针对森田疗法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人本主义的“尊重、信任、同感”等引入咨询原则,并渗透和融合认知疗法的元素,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紧张有着显著作用。
对于大众化发展趋势,简单而言就是使心理健康教育为所有人所知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咨询的工作理念推及所有人。
对于最优化的发展趋势,就是追求心理咨询过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制,做到心理咨询过程的最优化。它与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兴起的证据为本的思潮有着密切关系。进入新世纪后,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心理咨询领域兴起了一种叫证据为本的心理治疗理念和范式,它主张“融合最佳的研究和临床专门机构和以病人为优先的治疗”,强调心理咨询方法的科学性,强调对最佳证据的遵循和利用,倡导临床智慧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主张咨询过程短程、特效、规范和来访者的适切性等,为心理治疗过程中寻找经过科学验证、临床实践检验和符合来访者特点的最佳治疗方法提供有效的途径。反映了心理咨询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2.您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不同学科力量将如何协调?
在中国心理咨询领域,活跃着三支队伍:一是以医疗系统为背景的医务工作者;二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为背景的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三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三支队伍由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咨询场景,对心理咨询的理念、目标和治愈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其在咨询和教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咨询模式和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我认为,在我国心理咨询中,应该消除门户之争或门户垄断,在政策倡导和学校有机整合下,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利于中国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工作就努力去做、去探寻。未来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构和发展,不可能由一派来承担,而应是由不同学派甚至是全社会的人都参与这个系统工程中。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大学生本身又具备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渴望与潜力,因此,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者,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未来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我反对某些学者画地为牢,将心理咨询看成是自己学派的“私留地”,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咨询者存有偏见。心理咨询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应鼓励不同背景、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实践,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强求一致,或者用职业垄断限定某类人做心理咨询,应允许多元化路径的探索。在将来,以哪个学派或力量成为主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
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不同的咨询人员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模式。我认为,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归入高校德育范畴在中国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从学理上说,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是一种处理人的心理、思想问题的艺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心理咨询的模式和方法。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介入心理咨询工作,一方面,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逐渐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观念,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介入心理咨询,使得我国心理咨询发展有别于国外心理咨询,也有别于医务机构和心理学背景的心理咨询,使得我国心理咨询在内容、目标、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一特色又恰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培养造就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与结合是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来说,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学者的咨询室会谈,或将心理咨询作病态化的理解,都不符合本土化的需要;而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列入德育体系,依托学工部的政工干部特别是基层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将有利于心理咨询在我国进一步发展,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问题的妥善解决。如因经济窘迫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相关心理问题,在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外,学生的实际经济困境还是要通过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方式来解决,心理咨询工作与学生资助和管理工作相结合更有利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3.您认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我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困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化发展不够。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导致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相对落后和低下,咨询和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在心理咨询领域,一些真正有着较强的研究能力的人又很少去从事心理咨询具体工作。心理咨询是一项投入大、付出多而回报少的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很难长期投入,而同时心理咨询又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只凭热情没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难以做好此项工作。二是找不到适合中国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三是学者和机构关系问题,专家学者们的想法不易得到政府的采纳和接受,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政策文件及学校学生工作部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条例又得不到一些教师、专家们的理解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