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问题_混业经营论文

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问题_混业经营论文

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程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3)05-0053-07

工业化标志着人类经济活动从劳动密集型经济活动向资金密集型经济活动的转变,因为工业化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基础,这就决定了工业化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筹措。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筹措工业化资金,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国际化进程筹措工业化资金,二是如何在国内经济活动中积累工业化资金,三是如何通过资金融通市场而为工业化融通资金,因而我们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问题的分析,就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而展开。

一、在国际化进程中积累工业化资金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虽然都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强调自己的能动性,但实际上仅仅靠本国自身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及技术等要素,是有赖于国际化的,因而我们不能极端地理解自力更生的原则,而是应该融入国际化之中,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国际分工与协作中获得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及技术等要素,从而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就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筹措来说,我们应该在国际化进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1.关注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积累自身财富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应大力发展国际贸易,通过产品出口而为工业化筹措资金。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当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为自身的工业化筹措资金,可以说这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化中获得工业化资金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因而我国必须重视这个获得工业化资金的途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使得工业化明显加速,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改变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快速推动了开放的进程,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通过出口而为工业化取得了大量的资金。据2002年底的国际贸易统计,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五出口大国,这无疑加速我们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因而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出口,以满足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需求。

因此,通过国际贸易而获得工业化的资金,这是我们现在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第一要务,至于贸易中的公平地位的获得,则是要靠发展工业化,在发展工业化中使自己拥有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

2.关注吸引国际资本

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国际资本既可以弥补本国工业化资金的不足,而且国际资本本身包含着技术,可以促进工业化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吸引国际资本,借用外资力量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因为在市场、劳动力等方面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而大量地吸引了国际资本的进入,据2002年底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我国现在已是吸引外资的第一大国。外资的大量进入,对于我国的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快速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地吸引了外资的进入,因而我们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外资,以更快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

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化中首先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获得什么?与此相应,我们应会失去什么?所得与所失相比,是否值得?我国吸引国际资本是为了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当然我们也会因此而对外资让利,但加速工业化进程是我们的所得,而让利则是我们的所失,得与失对我们来说,是值得的,因而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吸引国际资本,通过吸引外资而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3.关注劳务出口

劳动出口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工业化资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因而应通过劳务出口获得工业化资金。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劳务出口快速增加,这不仅为我国带回了工业化所需要新的理念及技术,而且也为我国带来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从而有力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进一步放松劳务出口的管制,政府不要设置太多的行政审批关卡,只要本人能在国外找到谋生机会,拥有谋生手段。

第二,为劳务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劳务出口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而国家应从国家的角度为劳务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既包括为劳务出口提供签证等方面的服务,也包括从国家的角度维护劳务出口者在国外的应有权益,保护劳务出口者的人权及利益。

第三,为劳务出口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就业市场指导,因为国家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清楚世界劳务市场的需求及信息,以减少劳务出口者的选择失误。

第四,为劳务出口提供更好的培训体系,既包括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也包括有关方面的民族知识培训及行为培训等,当然,有条件时,还可以为劳务出口提供语言及就业能力培训等。

4.关注对外投资

我们应大力推进对外投资,通过对外投资而为国内工业化积累资金。我国的工业化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是落后的,但是我国的有些产业则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而在一些方面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相比,我们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有些比较优势可以弥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某些不足,因而我们可以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投资为国内工业化积累资金;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有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比,我们也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为国内工业化积累资金。总之,我们应注重通过对外投资为国内工业化积累资金。为此,我们应做到:

一是要放松对外投资的管制,在外汇体制上满足对外投资的要求,不能在对外投资上设置太多的行政管制。我们现在老是担心资本外流,因而不敢放开对外投资,实践表明,对外投资的管制越是放松,即资本越是能出入自由,那么资本就越不会以巧设项目等方式而故意外流。

二是要为我国资本的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法律保证,以维护我国资本在对外投资中的应有权利和利益。这方面我们做得非常不够,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努力为对外投资服务。

三是要为我国资本的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尤其是对私人资本要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国家在这方面是有特殊优势的,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

四是要加大对国有资本对外投资的管理,以防止国有资本因为产权约束软化而被侵吞,以便使国有资本在对外投资中为国内工业化提供资金保证。

五是外交要为我国对外投资服务,各驻外领事馆应加重经济外交的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为我国的对外投资服务。外交虽然首先考虑政治外交,但也要为经济服务,形成有力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

二、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积累工业化资金

我国工业化资金的积累,虽然有赖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化进程,但主要还是靠国内经济的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积累工业化资金。为此,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完善法律制度

我们要构建维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通过对私人财产的维护而加速工业化资金的积累。我国如果仍然象改革开放前那样,无视私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地位,甚至动不动就要剥夺私人财产,那么人们就不可能积累私人财产,从而也就不会为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私人财产的保护对加速工业化进程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没有私人财产的保护,任何人都不会去努力积累财富,从而当然就谈不到工业化资金的积累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维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建设。

2.深化体制改革

我们要构建有利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经济体制,通过充满经济活力的体制而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充满经济活力的经济体制,不仅仅是工业化的体制基础,而且也是为工业化提供积累资金的最主要体制源泉。

因此,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角度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其中包括建立有利于工业化发展的产权制度,推动各类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工业化的良好微观基础,同时还要为工业化构建良好的宏观经济制度,包括实行有利于工业化发展的财政及金融制度等。总之,应该为工业化安排良好的经济制度,要彻底抛弃那些不利于工业化发展的传统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

3.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要构建有利于工业化进程的政治制度,并消除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业化作为现代人类文明,其发展过程肯定会打破原有的农业文明和封建文明,我国过去曾经是一个农业文明和封建文明的大国,没有经历过现代商业革命和市场经济革命,因而工业化的进程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性磨擦;同时,我国过去的传统经济体制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过特殊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从总体上是不适合于工业化进程的,因而它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仍然与工业化进程有矛盾,这就决定了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因此,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消除这些磨擦和矛盾。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政治上的稳定性,建立适合于工业化进程的政治制度,在政治稳定中推动工业化。

4.发挥国有资本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利用国有资本推动工业化。我国的国有资本力量是很雄厚的,因而应该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的力量。国有资本虽然不能采用国有企业的形式,但是国有资本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仍然是很大的。国有资本可以投资于那些非国有资本在工业化中不愿投资的项目,或者不能投资的项目,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的问题是要为国有资本参与工业化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形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有化工业化,同国有资本参与工业化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必须要抛弃的,而后者则是工业化的必须条件,是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5.关注财政与金融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金融和财政在工业化中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财政政策在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中有很大的作用,例如财政既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也可以通过财政债务及财政赤字等方式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因而应发挥财政在工业化资金积累上的作用。

同时,货币政策对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在工业化中拥有充分劳动力资源而缺乏资金资源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工业化产品的雄厚潜在市场而没有现实工业化产品市场的国家,市场的潜力是极大的,因而我国完全可以借助货币政策为工业化筹措资金,为工业化产品启动市场。不要害怕运用货币政策会形成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这样的工业化落后的国家并不可怕,所以我们应在工业化进程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因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往往会使工业化拥有大量资金,并且会使工业化产品拥有大量的现实市场,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工业化进程中选择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要把亚洲金融危机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提并论,不要把经济泡沫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提并论,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工业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

三、用金融市场推动工业化资金的筹措

工业化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也就是工业化要能够及时地筹措到大量资金,因而工业化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货币资源融通市场。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既包括债务资金,也包括资本金,因此,我们这里所讲的工业化进程中的货币资源融通,也就既包括债务资金的融通,也包括资本金的融通。也就是说,工业化进程中所融通的货币资源包括两种货币资源,一种是债务资金,一种是资本金。

正是因为工业化进程中融通的是债务资金和资本金这两种货币资源,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工业化进程中货币资源的融通市场,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市场,一个叫间接融资市场,一个叫直接融资市场。因此,所谓在工业化进程中完善货币资源的融通市场,就是要从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这两个方面来讨论问题,而这两个市场之间又有一个相互融通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工业化进程的货币资源的融通市场,实际上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和研究,或者说,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1.完善间接融资市场

间接融资市场实际上就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融资市场,有人也把它称之为货币融通市场。间接融资市场虽然是以银行为中心的,但是实际上它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融资方式,不过,其他方面的融资方式也同银行融资一样,都具有间接性质,所以也都归属于间接融资市场。我国的间接融资市场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其完善的方向是必须实现下述几个方面的目标:

(1)构建多层次的间接融资体系

我们应该逐步建立一个多层的间接融资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既有主要是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间接金融机构,也有主要是面对大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还有更多地考虑自然人融资特点的间接金融机构,所以间接融资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间接融资体系,这是间接融资市场完善的一个极为重要标志。

(2)构建多种类的间接融资体系

所谓多种类的间接融资体系,就是指间接融资的机构,应该包括有各种类型的融资机构。例如,既有银行,也有非银行机构,而且银行也有各个种类的银行,非银行机构也有各个种类的非银行机构。也就是说,间接融资体系应该是一个包括多种种类的间接融资机构在内的间接融资体系。我们这里所讲的多种类间接融资体系,实际上主要是指间接融资机构的种类的多元化,因而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间接融资机构。

(3)构建多种性质的间接融资体系

多种性质的间接融资体系中的所谓性质,是指间接融资机构的经济性质,比如说,应该有国有银行,也应该有非国有银行,还应该有股份制银行,甚至可以有私人银行,尤其是也可以有其他各种形式的责任有限银行。总之,间接金融机构应该是多种性质的,而不应该是一种性质的。尤其应该看到,未来在我们国家的间接融资体系中,除了有中国的间接融资机构外,还有外资性质的间接融资机构,因为我们的间接融资市场要对全世界开放,按照我国进入世贸组织的规定,2005年外国金融机构就可以来中国举办间接融资机构,这些外国资本创办的融资机构,当然是具有外资性质的金融机构。

(4)构建抗风险能力强的间接融资体系

所谓抗风险能力强的间接融资体系,就是指间接融资体系的信用程度很高,或者说,是指间接融资体系的信用基础很牢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量的间接融资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不良债务的压力,甚至被破产重整。因此,间接融资市场必须要充分考虑风险防范的问题,因为间接融资市场只有能够抗风险,才能保证间接融资市场的正常运行。如果间接融资市场不能有效抵抗风险,那么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就会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及很多的社会问题,以至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及政治动荡,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长。

由此可见,间接融资市场的信用制度必须重组和重建,以便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很大的国家,现在基本上间接融资机构都实行了重组和重建,大量的间接金融机构在重建中重新调整和整合了原有的信用制度。在间接融资机构的重组和重建中,日本开始采取的办法就是以破产方式推动间接融资机构的重组和重建,比如说,银行因为不良债务危机而破产了,日本政府并不管,银行引发的信用危机由当事者自己承担,但是日本后来很快转向了由国家拯救间接融资机构的方式,因为如果国家不去拯救间接融资机构,信用危机涉及的面就太宽了,作为间接融资市场极为发达的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及老百姓都与间接融资机构有关系,而且企业与金融机构是相互持股的深层次的融合关系,所以日本后来也采取了国家拯救间接融资机构的反危机方式。

当然,间接融资机构必须要满足政府重建信用制度的所有要求,要进行信用重组或者按照信用制度的内在要求对自身的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和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可以解决间接融资机构的呆坏帐的问题。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间接融资市场要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间接融资体系的最为关键的核心任务及发展方向,从而构建强有力的抗拒金融风险的间接融资体系。

2.完善直接融资市场

所谓直接融资市场,就是我们所讲的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直接融资体系,实际上主要是指资本市场。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现在的状况来看,我们要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就必须要能够实现下述的四个目标:

(1)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却是单一层次的,就是只有深市和沪市这两个同等规模及相同功能的股票交易所,单一层次的资本市场显然无法应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的融资要求,无法应对不同层次的投资主体的投资需求,因而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此,现在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深市和沪市之外,很快就要建立创业板。创业板主要是解决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但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也需要大力发展,因而当然我们还要解决它们的上市融资问题,所以,未来可能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会有第三板,第三板主要是要解决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

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应该在把主板市场的遗留问题解决了之后,就应该很快地加速建立多层的资本市场,这样才有可能跟国际接轨。

(2)构建多种类的资本市场

所谓多种类的资本市场,就是指应该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上所交易的实际上是各种有价证券,因为资本市场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而实现资本融通的。既然资本市场交易的是各种有价证券,那么资本市场当然就不仅仅只进行股票交易,因为股票虽然是极为重要的有价证券,但它仅仅是众多有价证券中的一个有价证券,还有大量的其他有价证券。

与此相应,我们的资本市场应该包含着许多种类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例如,应该既有股票交易市场,也还应该有债券交易市场,当然也还应该有期货交易市场。但是,我们现在的资本市场从种类上讲,现在也还是比较单一的,主体是股票交易市场,基金、债券市场规模很小,资本市场的这种单一性,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发展多种类的资本市场。

(3)构建公正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必须要体现公正的原则,因为公正性是资本市场得以存在的基础。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公正性现在是很差的,因而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要形成公正性的资本市场,实际上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披露的问题,一个是权力介入资本市场的问题。

我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公正性很差,主要是因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信息不对称,一个是权力介入太多。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必须要很好地解决。

有人提出来,既然要解决资本市场的不公正性问题,为什么不解决非正常资本在资本市场中兴风作浪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解决在资本市场里边作怪的各类非规范,甚至非法的投资基金的问题,比如说私募基金问题。我们虽然没有承认私募基金的存在,但实际上私募基金是存在的,私募基金利用自己非规范形成的资本的优势,恶意炒作股市,因而私募基金对于资本市场的不公正性也负有重大责任,这种讲法是非常有道理的。非规范地形成的资本,确实利用其资金优势而恶意炒作股市,但是我们以为:之所以它们能这样做,能够兴风作浪,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尤其是由权力介入股市太深而造成的,所以,把资本市场不完善性的板子不能也不应该打在资本的身上,资本是没有责任的,甚至可以说,资本与权力相比,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是有意义的,而权力介入经济活动过深,则只能是形成腐败和破坏社会公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高效益发展。

从根本上讲,我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不具有公正性,应该说主要是由权力介入太深和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而造成的。所以,虽然非规范形成的资本在股市的恶意炒作,对于资本市场的公正性起了很大的坏作用,但是资本市场不公正性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介入太深的问题。

(4)构建金融工具齐全的资本市场

为了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在所有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时,应该有很多的可供他们选择和使用的金融工具。我们国家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最重要成果,是将大批的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公众个人投资的欲望很高,但是往往因为资本市场缺乏金融工具而很难进入资本市场,有的即使进入了资本市场,也往往都是使用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非意愿性的投资方式,扭曲性地进入资本市场。比如说,现在任何人要进入资本市场投资,就得个人直接进行股票投资,有人不想当股民,但是在基金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人们要到股市投资,就只好自己亲自赤膊上阵炒股。

之所以产生这些错位,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太少了,人们投资股市根本没有多少切入点。所以,我认为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必须要进一步推动,否则,会因为人们进入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太少,而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完善资本市场中必须要非常注重的一个重要问题。

完善直接资本融资市场,大致上就是要实现上述这四类目标。当然,这四个方面的工具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地去做。如果上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这就是货币资源融通市场的第二个问题。

3.货币资源融资市场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上述我们分别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货币资源融通市场,而实际上这两个市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涉及到货币资源融资市场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问题。我们现在对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实际上实行分业管理,也就是我们的货币资源融资市场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我们为什么要对货币资源融资市场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也就是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搞了分业经营模式。在分业经营模式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就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能到资本市场来投资;同时,券商就是券商,券商不能直接进入银行业务。如果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任何一方进入了自己不应该进入的经营领域,就要严加惩处。

如何看待我们在货币资源融资市场上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既然我们实行分业经营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那么我们就要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分业经营模式的问题。我认为,金融风险的防范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金融机构内部的自我约束,也就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内部都有很强的约束力,因而具有内在的防风险能力;另一个是搞分业经营模式,通过分业经营而加强管理,从外部对金融机构实施应有的约束,校正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以防范风险。

从现实状况来看,我们现在恐怕要考虑从内部约束上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而不能仅仅靠分业经营模式这种外部约束来防范金融风险,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约束,仅靠分业经营模式的外部管理,是很难防范金融风险的。尤其是全世界现在大都是搞混业经营,我们搞分业经营难以与国际接轨。如果继续搞分业经营模式,就等于把具有内在联系的货币资源融资市场,强行分为两块,从而将它的有效的功能给割裂了。因此,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尽快走向混业经营模式。

当然,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前提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有内在的约束性,没有内在的约束性,往往是很难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因而我们应该创造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条件。具体来讲,我们什么时候实行混业经营模式?我想2005年是个界限,也就是在2005年之前我们一定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因为我们对世贸组织作了承诺,允许人家所有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这样一来,那些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国家,就必然要求在我国也要搞混业经营模式。例如,入世后如果美国的商业银行到中国来,我们若不允许人家搞证券,显然就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所谓对等性原则,因为美国实行混业经营模式,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到美国既搞银行业务,又搞证券业务,但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却不能到中国搞证券业务,而只能搞银行业务,这显然是不对称的。

所以我想,最后的结果肯定还是我们要走向混业经营模式。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实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最后的时间界限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了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等改革措施,这实际上是我们正在创造混业经营模式的条件和基础,最后我们肯定是要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

标签:;  ;  ;  ;  ;  ;  ;  ;  ;  

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问题_混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